第3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嬴政一開始想到的處理辦法便是……

  直接下令,全國女子入學讀書不要學費。

  嬴政一直想要在全國推行的九年義務制教育,但在第一次提出來的時候,便受到了所有人的否決。

  並非朝中大臣不願意讓更多百姓讀書識字。

  或許有人確實是因此反對,但大部分官員並非因為這個理由,而是從更實際的角度出發——

  秦國,沒那麼多錢。

  無論是印刷教材的成本,還是老師的俸祿,亦或者習題試卷等印刷成本,都是一筆相當龐大的數字。

  而且這生意還不像是賣書一樣有個盡頭,這明顯是需要延續成千上百年的。

  以秦國目前的財政,支撐不起。

  所以嬴政只能退而求其次,由朝廷支付了老師們的俸祿,再將教材與試卷習題等東西以成本價賣給學生,這也就是學生的學費。

  也不算貴,一個學生差不多一學期三十錢——

  才開始學的時候,只有語文數學科學三門學科,並無其他科目需要學習。

  這價格怎麼也不算貴了。

  畢竟近些年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做生意的限制也放開了一部分,但凡勤勞能吃苦,這些年怎麼也能攢下個兩三百錢了。

  但這麼便宜的學費,就是沒人願意將自家女兒會送去讀書。

  有的人甚至寧願花錢供養侄兒、外甥,也不願意給女兒交學費。

  所以嬴政便想到了這個法子。

  可惜這個法子再次受到了大臣們的反駁——

  原因簡單,一則還是因為當今的國庫沒有那麼多錢,草原那邊還正在修路,其他方方面面也都需要錢,暫時沒辦法貼錢搞義無教育;二則是因為……

  蕭何看著嬴政,苦笑:「陛下可能不了解,即便您免除了這些姑娘的學費,也不見得會有人願意將其送到學校讀書。讀書的筆墨紙硯消耗是一個問題,但更重要的是,如果女兒讀書去了,家裡能幫忙幹活兒的人就少了。」

  嬴政不敢置信:「可以報名讀書的,都是十五以下的孩子。」

  他們能幹多少活兒?

  蕭何面色羞慚:「很多姑娘七八歲就開始在家做飯洗衣了,再長大一些還會出去接一些縫補漿洗之類的活計,能賺不少錢。」

  張良將這話聽在耳中,眉頭死死皺在一起。

  片刻後,他提議道:「若不能直接免除女子的學費,不妨嚴格規定入學的名額。」

  所有人刷一下朝著張良看過來。

  張良整理了一番措辭,開口解釋:「微臣的意思是,嚴格規定入學學生的男女比例,比如一個女學子報名後,才能讓一個男學子報名這種,若女學子數量太少,便也相應減少男性學子的數量。」

  直接將兩者利益強行捆綁,一旦自家看重的孩子讀不了書了,他們自己就會想辦法將女兒送去讀書,或者勸說其他人將女兒送去讀書。

  林阡愣住,忍不住咽了下口水。

  不得不說,這法子相當缺德還不人道,但……

  她喜歡!

  嬴政顯然也很滿意這個法子,於是直接轉頭看向李斯等人:「諸位愛卿可有意見?」

  李斯等人紛紛搖頭:「微臣並無異議!」

  能有什麼異議?

  這項政策推行之後,真正受到影響的只會是趙燕韓魏楚等國家,一向能者居之,對男女並不在意的老秦人可不會受影響。

  當然,影響最大的,估計還是楚地百姓。

  但,誰讓他們自己一次次地作死呢?

  不過……

  李斯想了想,提出了一些反對意見:「直接不許學生讀書似乎不大好,陛下當初建校不正是為了培養人才?萬萬不能因噎廢食。」

  嬴政看向李斯:「丞相有何高見?」

  李斯建議道:「不如將學費恢復為最初商定好的數額,同時給予那些拿錢讓家中女兒入學讀書之人優惠,一個女兒入學,不但女兒只收取如今的學費,還能讓其一個兒子獲以如今的學費入學讀書。」

  他們原本定下的學費,可是足足一百錢。

  足夠讓人肉痛了。

  林阡遲疑著開口:「有些人沒女兒或者女兒數量多過了兒子怎麼辦?不妨將女兒限定為女孩兒?」

  -

  不久,政令下達。

  百姓很快便從張貼在官署門口與城牆上的布告中得知,那些今年已經報名交了學費的學生就罷了,下半年再想入學讀書就麻煩了,學費直接翻了三倍多!

  所有人都懵了。

  若想以過去的價格讀書,也不是沒辦法,送女孩兒去學校讀書就行。

  送一個女孩兒入學,兩個孩子也才六十個錢,可直接送一個兒子入學,卻要花費一百個錢。

  是個人就會算帳啊!

  百姓也不傻,自然知道該怎麼做才對自家更有利。

  第79章 229~232

  ==·利弊·==

  政令正式頒布之前,蕭何其實有想過要為楚地百姓求情,但思考許久後卻怎麼也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

  就算他腦中想到了無數辦法,最後的結果多半也只會是被自己全盤否定。

  因為這種情況並不是第一次了。

  如今距離上一次激怒了陛下,直接將楚地男性官吏全部罷免之後才過去多久?這麼短的時間,當地百姓便忘記了上次的慘痛,再次折騰出這種事情,蕭何求情的話都溜到嘴邊了,也沒辦法說出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