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前些年,韓國也曾出過一個可以改變韓國的人才——

  韓非,一個有才到能引來秦王嬴政派兵攻打,只為將其迎入國內為自己效力的人物。

  但這樣的人物在韓國時,不但從未得到重用,秦軍打過來後更是被韓王親手送給了秦王,為秦國之強大添磚加瓦。

  這六國啊……

  張良搖搖頭,突然心灰意懶。

  -

  事實正如張良預料那般,李牧一死,代北軍瞬間大亂。

  被趙王遷派去接手代北軍的趙蔥與顏聚二人,在親手殺害李牧後便被代北軍視之為生死仇敵,根本無力掌控代北軍。

  別說是對抗王翦了,就算是想帶兵回援邯鄲,也根本無人聽命。

  原本鳴金收兵停止進攻的王翦突然出兵,直接打了趙蔥與顏聚二人一個措手不及,偏偏代北軍毫無戰意,對上秦軍後戰鬥力大打折扣,幾乎瞬間潰敗。

  交戰一場,秦軍一掃之前憋屈,將代北軍打得落花流水。

  王翦也不知是否從李牧之死中得到了靈感,次日交戰,於陣前喊話階段特意命人在陣前大吼——

  「趙王殺李牧,是因李牧不聽君令!」

  「你們可知君令為何?」

  「竟是那趙王被包圍邯鄲的楊端和將軍嚇破了膽,想要讓李牧放棄代地回援死守邯鄲!」

  「李牧為你們代地都丟了性命,你們難道還要為這麼個貪生怕死、聽信讒言、不顧你們家人死活的趙王賣命嗎?」

  此話傳入趙蔥顏聚耳中,他當即意識到不妙。

  二人即刻下令命手下安撫士兵,直言秦軍妖言惑眾,陣前出言只為擾亂軍心,其所言半個字也不能相信。

  可這話從兩個殺死李牧的將領口中說出來,簡直不要太滑稽。

  不但沒人相信他們的話,代北軍反倒覺得他們避重就輕、閃爍其詞,認為秦軍所言句句為真。

  於是代北軍徹底沒了戰鬥想法。

  若非他們從未有過不戰而降的先例,只怕能當場給趙蔥顏聚二人表演一個戰前投降。

  可即便如此,趙蔥與顏聚二人也明白大勢已去。

  趙蔥為趙國宗室,家人都在邯鄲生活,尚且不敢因此而輕舉妄動;顏聚本就是齊國人,家人至今生活在齊國,眼瞧著此戰已經毫無勝利的希望,怎可能願意將自己的性命賠在戰場?

  於是這場交鋒結束,不等趙蔥反應過來,那顏聚便趁夜偷偷帶著心腹跑了。

  趙蔥次日得知此事,簡直心神俱裂。

  他想要隱瞞這個消息,卻不料膽小的心腹在驚慌失措之下不小心被人看出了端倪,於是不一會兒,主將顏聚已經連夜逃亡的消息便傳遍了整個代北軍。

  主將逃亡是何等打擊士氣的事?

  代北軍本就毫無戰鬥信念,此消息一出,別說戰鬥了,代北軍一上戰場,剛與秦軍交鋒便直接丟下了武器束手就擒。

  趙蔥慌了,當即策馬想要逃跑。

  王翦見狀立刻帶兵騎馬追擊,又有代北軍想為李牧報仇而趁勢攔路,於是也就小半個時辰的功夫,那趙蔥甚至都還不曾徹底逃出戰場,便被王翦追上一刀砍死。

  兩位主將一死一逃,剩下的代北軍不想做無謂犧牲,瞬間放下武器,所有人都選擇了投降。

  至此,秦軍伐趙最大的阻礙也被徹底排除。

  王翦當即命人整頓軍隊,除留下一部分人看守代北軍外,剩下士兵全都跟著王翦一路疾馳進攻趙國南部,嬴政同時派遣大將李信從雲中、太原出擊,帶兵進攻趙國北方,兩位將領幾乎不曾遇到太多抵抗,連下幾座城池後直奔邯鄲。

  不幾日,王翦與李信便在邯鄲與楊端和會和。

  一直在外掠陣的羌瘣同樣領兵前來會和,四軍合併,邯鄲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那趙王遷被嚇破了膽,甚至組織不起一點兒有效的反抗,為了活命竟命郭開等大臣前往秦軍大營與王翦商議,決定主動打開城門投降,而條件僅僅只是饒他不死。

  王翦自然毫無異議。

  幾個將軍手下帶領的士兵幾乎都是他們的親信,死了一個都要心疼好久,能和平接管邯鄲自然不會拒絕。

  城門打開後,王翦立刻帶兵入城。

  而後直奔趙王宮,殺死倡太后,俘虜趙王遷,抓捕所有趙國王室宗親與朝中重臣。

  將趙王遷抓捕看守起來後,王翦又立刻派兵抓捕趙國權貴,抄沒貴族大臣們的家財,同時將趙國百姓與奴隸登記造冊,甚至按照嬴政意思命人給當初活不下去後搶劫了貴族落草為寇的百姓傳話,只要能主動從山林中走出,便能赦免他們的罪責。

  現如今的山林猛獸橫行,若非真的活不下去誰又會跑去山林?

  於是沒多久,原本逃入山林的趙國百姓也都陸陸續續下了山,回到了自己的家裡。

  期間也發生了一個意外。

  原本按照歷史進程,廢太子趙嘉會在邯鄲被破後趁亂逃離邯鄲,但因為秦國改變了做法,沒有給予趙國貴族優待,甚至直接派兵圍堵幾個城門,只為防止眾人攜款潛逃,於是乎,原本有機會趁亂逃去代地自立為王的趙嘉竟在收拾好行李準備出城門的時候,被堵在城門口的大秦士兵抓了個正著。

  但也不是沒有結局不曾改變之人,如在趙國滅亡一事中出了大力氣的郭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