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逃跑呢,我勸你也別多想了。秦國戒備森嚴,出門處處受限,你真要僥倖逃出了這個宅子,怕是反倒活不下去,若再被抓住,只怕連命都沒了。」

  張良看了他一眼:「區區性命,縱然丟了又何妨?」

  那人愣住,突然想起張良是曾做出過在親弟死後,即便身負百萬家財也連個葬禮都不願給弟弟辦的狠人。若非秦國後來突然改變主意,直接派兵將所有貴族的私產抄沒充公,以張良手中錢財,指不定真能按他想法資助一些反秦勢力,亦或者乾脆收買幾個武藝高強的劍客去……

  刺殺秦王。

  這人說不在意性命,那是真不在意。

  這般想著,那人只得訕訕開口:「你這人怎麼回事,好死不如賴活著的道理都不懂?」

  張良都懶得搭理他。

  那人又氣又惱,很想拂袖而去。可這處宅院就關了他們兩個人,除此外就只剩下門外看守的士兵,連個幫忙打掃做飯的奴隸都沒有,就算他現在氣怒離開,等會兒也只能灰溜溜地找張良服軟討饒。

  他可受不了一個人。

  張良沒搭理他,腦子裡還盤旋著自己被押解到咸陽時的所見所聞,以及方才驚鴻一瞥,所見到的……街邊百姓為一個尋常的秦國公子成婚,發自內心地感到高興。

  這樣的畫面,張良從未見過。

  張良如今已是二十出頭的年紀,因父親去世之時不過垂髫之齡而無法憑藉父蔭入朝為官,等到年紀大了又早已人走茶涼,即便有心入仕,張良也只能在韓國做個微末小官,再不能如祖父與父親般延續「五世相韓」的傳奇。

  但他並不甘心,為了傳揚名聲也曾四處遊歷。

  可就算富庶強盛如齊楚,能人輩出如魏國,驍勇善戰如趙國,民風彪悍如燕國……

  也似乎與韓國沒什麼差別。

  貴族的生活是一樣的奢靡無度,官員的生活是一樣的醉生夢死,百姓的生活也是一般的朝不保夕。

  處於社會最底層的百姓別說是為王族成婚感到高興了,看到了不暗自唾罵幾句都是好的。

  他幾乎要以為,七國都是如此了。

  卻沒想到,張良在年紀太小的時候自覺本事不濟——因為秦國常年壓著其他國家打,又地處蠻荒之地,所以在各國的名聲一直不太好——不敢貿然進入的秦國的,反倒給了他與其他六國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一直被人稱作律法嚴苛的秦國,其君主、乃至其子嗣,竟然很受底層百姓的愛戴?

  張良,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他不懂,為什麼在非一般嚴苛的秦律治理下,還會有那麼多愛戴君王的百姓,反倒是律法寬容的六國,只能受到百姓的畏懼與背後辱罵。

  張良坐在原地思考了一整晚,想得腦袋都要炸了也沒想明白這個問題。

  卻不想,次日他竟從那個一貫不學無術的「舍友」口中知道了答案:「你為何會糾結這般可笑的問題?我父親時常贊你比旁人聰慧,可你竟從未想過,你張家被秦國抄沒前那富可敵國的家財到底是從何而來?」

  張良皺眉:「自是祖父與父親多年為官的俸祿、多年積攢下來的陛下賞賜,以及張家持續多年購置、增加之田地的積年糧食產出。」

  「那你祖父與父親所獲得俸祿,陛下的賞賜與張家的田產又從何而來?」

  張良語氣略有些遲疑:「自是……百姓每年的稅收。」

  「你看,這不就有一部分答案了嗎?」

  「一部分?」

  「對啊。」那人一臉的理所當然,「除秦國每年從百姓手中徵收的賦稅比六國更低外,秦國貴族犯法後與庶民同罪,我們可否一樣?秦國貴族打死了百姓要殺頭賠命,六國律法可敢效仿?秦國貴族強搶百姓田地會觸犯秦律,六國貴族一樣?秦國百姓可以花錢讀書當官封侯,六國貴族願意?秦國……」

  「你都知道?」

  「你不知道?」

  「你知道,為何不試著勸陛下變法?若韓國變法,國家勢必變得強大,何至於被秦國輕而易舉吞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韓國不被吞併,我們才不會淪為亡國遺民,不會淪為階下囚,不會落得如此境地!」

  「張良,我以為你繼承了令祖父與令尊之聰明,卻原來……你連我都不如?」那人扯了扯嘴角,「你以為只有我知道秦國為何強大?我只是個略讀了幾本書的紈絝子而已,連入朝為官都會被人笑話沒本事,朝中比我更清楚秦國為何強大的人多了去了,你看他們想過變法了嗎?」

  張良不信:「怎麼可能……」

  「遠的不說,令祖父、令尊就不可能不懂秦國為何強盛!」

  「那為什麼……」

  「為什麼?」那人突然想到了關鍵,「也是,令尊離世之時,你也不過將將啟蒙,張家除了令祖父與令尊也沒什麼上得了台面的人物。令尊去後,你這許多年既無人教導,也無法接觸朝中大事,不知這些也理所當然。」

  他意識到自己竟也有一樣比張良更強,整個人都興奮了起來:「你問為什麼?自然是因為,我等都是貴族!秦國百姓自然比韓國百姓過得好,但你看秦國的貴族,哪有韓國乃至其他國家的貴族逍遙自在?能過上之前奢靡無度的生活,誰會願意過得跟秦國貴族一樣?你願意?」

  張良愣住,大腦一片空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