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他不容許一絲一毫的污點,可恥辱已經找上門來。
“做錯了事,總要付出代價。但決定和手段,都不該咱們來想,而是由袁家出面。”盛紘聲如幽冥,陰冷迫人,他轉向長柏,“柏兒,這幾日……袁家可有人上門?”
“姐夫忙著陪大姐,怕是無暇分身。”長柏皺著眉,斟酌著用詞道,“倒是老伯爺派了個管事來,說大姐不慎小產,是……是伯府奴才,照顧不周。”
盛紘輕嗤一聲,“也就是說,內里的詳情……”
“是咱們家陪嫁的丫鬟傳回來的。”長柏忙道。
“好,好一個忠勤伯府。”盛紘怒極反笑,指著長柏:“你去一趟忠勤伯府,將華蘭與幾個孩兒都接回來。若是伯府有人問起,就說我的話,伯夫人嫌我華蘭給伯府養了太多子孫,怕是府上揭不開鍋了,養活不起了,竟連華蘭腹中的孩兒也不要了!如此,便將華蘭與孩子都接回來,我盛家還養得起幾個外孫!”
言罷,長柏趕緊勸道:“父親息怒!這,這……”
盛老太太陰沉著臉,只看著盛紘道:“此舉似乎不妥……”她從沒見過盛紘這樣硬氣的模樣,不大習慣,但她卻是著實心疼華蘭。
“沒什麼不妥。”盛紘道,“你只要將這句話說給袁家聽就是。放心,袁家不會讓你接回華蘭的。”
長柏一愣:“父親?……”
盛紘冷笑,“我說了,什麼決定什麼手段,都是袁家來做,咱們家何能做惡人?到時候你見機行事即可——忠勤伯和姑爺,都是聰明人。”
長柏依言,套了車馬去了袁家,也果然無功而返。數日後,袁文紹腫著眼睛親上了盛府,給盛紘帶來三個重磅消息。
其一,是忠勤伯夫人被老伯爺以給先伯爺和先夫人盡孝為由,送去了老家守靈,餘生不可離開靈前一步,便是逢年過節也不許回京。
其二,請族中耆老,以“口舌離親”為由休棄袁府大奶奶袁章氏。
其三,上報有司,改立袁文紹為世子。
第一個,目前看來應該有效期可延續到忠勤伯升天,前提是忠勤伯夫人比忠勤伯活得久。第二個,章家早已敗落,有文書有正當理由,也無人敢說什麼。第三個,只要過了明路,有盛紘在的一日,袁家就不敢反悔。
盛紘並沒有太為難袁文紹,畢竟他對華蘭極好。他原本不必做到如此地步,袁家大房也可以保有爵位,畢竟從前他也不稀罕一個破落的伯爵府。可如今事實擺在這裡,華蘭受了這麼多委屈,總要有些彌補。
更因為這一切本可以不必發生,但盛紘不會怪自己,那麼錯的只有,也只能有袁家人。所以,拼著把袁家得罪盡了,他也要做這些事。左右壞人都是他做了,袁文紹不可能怪罪華蘭,就算是忠勤伯,或許都會暗自慶幸,總算有個理由發落愚蠢的髮妻。
可見,也是府里那位張姨娘可心的緣故。
忠勤伯夫人去守靈一個月,老伯爺便以府中中饋不能沒人掌管為由,抬了張姨娘為二房。本著禮尚往來,袁家做得足夠了,盛紘便也適當地示好,叫王氏給袁家大爺說了一門親事。
對方是王氏的一個遠房侄女,說起來還是華蘭的表妹。她父親是個舉人,因是喪婦長女,難以婚配,給袁家大爺倒也不算委屈。忠勤伯府自然沒有不同意的,三書六禮迎了新婦進門。
從此,華蘭算是過上了平穩日子。所幸有賀家老夫人在,經過兩年的調理,她再一次有了身孕。
那一年是崇德八年,盛紘已知天命。他接任了盧閣老的位置,成了內閣次輔。而長棟娶了沈氏入門,夫妻和和美美。長楓如願有了長女敏姐兒,而長柏夫婦也迎來了次子觀哥兒。
崇德十年,華蘭的長女莊姐兒,袁氏承宛及笄,嫁了薄老將軍家的孫兒薄熙薄小將軍。那是盛紘孫輩里第一個出嫁的,他送去了一萬兩銀票給莊姐兒壓箱。此後總有孫男娣女成親,盛紘卻再沒拿過那麼多銀錢。至於為了什麼……或許,就是那個沒緣分看一眼人世,卻成為了他一生僅有的遺憾的孩子吧。
崇德二十年,長森加冠,不負眾望地金榜題名,得摘探花郎。是時,盛紘為內閣首輔,長柏官居大學士。皇帝重提當年蜀州笑談,當著龍門選長森為婿,賜婚皇后所出的二公主,元樂公主。公主生性平和,與長森夫妻和諧,事舅姑亦恭謹。那年,盛老太太去世,與盛紘之父同葬。
崇德三十五年,皇帝駕崩,大皇子載福登基,賜盛紘百年後配享太廟。盛紘謝恩典,乞骸骨,帝允,旨詣長柏領內閣首輔之職。
此後七年,盛紘一直遊山玩水,縱情鄉野。直到崇德四十二年,他八十有四,入夢整五十年。
他的餘生順順噹噹,真正再未有一絲不如意。然後,於一個清晨,溘然長逝,享孟子之長壽。皇帝輟朝七日,親至府邸弔唁,追贈郡王爵,諡號定安,繪神像於紫光閣,居其中。
大夢三千,悠悠然再醒,一切都是他成為盛紘前的模樣,時間是他執行任務之前。
林風想了想,告訴首領推掉了任務,然後打飛的回到了國內,尋著記憶中的模糊印象,找到了姚依依供職的法院——不知道是不是時間誤差,此時的她似乎還沒有去山區,還是那個小小的法官書記。
“做錯了事,總要付出代價。但決定和手段,都不該咱們來想,而是由袁家出面。”盛紘聲如幽冥,陰冷迫人,他轉向長柏,“柏兒,這幾日……袁家可有人上門?”
“姐夫忙著陪大姐,怕是無暇分身。”長柏皺著眉,斟酌著用詞道,“倒是老伯爺派了個管事來,說大姐不慎小產,是……是伯府奴才,照顧不周。”
盛紘輕嗤一聲,“也就是說,內里的詳情……”
“是咱們家陪嫁的丫鬟傳回來的。”長柏忙道。
“好,好一個忠勤伯府。”盛紘怒極反笑,指著長柏:“你去一趟忠勤伯府,將華蘭與幾個孩兒都接回來。若是伯府有人問起,就說我的話,伯夫人嫌我華蘭給伯府養了太多子孫,怕是府上揭不開鍋了,養活不起了,竟連華蘭腹中的孩兒也不要了!如此,便將華蘭與孩子都接回來,我盛家還養得起幾個外孫!”
言罷,長柏趕緊勸道:“父親息怒!這,這……”
盛老太太陰沉著臉,只看著盛紘道:“此舉似乎不妥……”她從沒見過盛紘這樣硬氣的模樣,不大習慣,但她卻是著實心疼華蘭。
“沒什麼不妥。”盛紘道,“你只要將這句話說給袁家聽就是。放心,袁家不會讓你接回華蘭的。”
長柏一愣:“父親?……”
盛紘冷笑,“我說了,什麼決定什麼手段,都是袁家來做,咱們家何能做惡人?到時候你見機行事即可——忠勤伯和姑爺,都是聰明人。”
長柏依言,套了車馬去了袁家,也果然無功而返。數日後,袁文紹腫著眼睛親上了盛府,給盛紘帶來三個重磅消息。
其一,是忠勤伯夫人被老伯爺以給先伯爺和先夫人盡孝為由,送去了老家守靈,餘生不可離開靈前一步,便是逢年過節也不許回京。
其二,請族中耆老,以“口舌離親”為由休棄袁府大奶奶袁章氏。
其三,上報有司,改立袁文紹為世子。
第一個,目前看來應該有效期可延續到忠勤伯升天,前提是忠勤伯夫人比忠勤伯活得久。第二個,章家早已敗落,有文書有正當理由,也無人敢說什麼。第三個,只要過了明路,有盛紘在的一日,袁家就不敢反悔。
盛紘並沒有太為難袁文紹,畢竟他對華蘭極好。他原本不必做到如此地步,袁家大房也可以保有爵位,畢竟從前他也不稀罕一個破落的伯爵府。可如今事實擺在這裡,華蘭受了這麼多委屈,總要有些彌補。
更因為這一切本可以不必發生,但盛紘不會怪自己,那麼錯的只有,也只能有袁家人。所以,拼著把袁家得罪盡了,他也要做這些事。左右壞人都是他做了,袁文紹不可能怪罪華蘭,就算是忠勤伯,或許都會暗自慶幸,總算有個理由發落愚蠢的髮妻。
可見,也是府里那位張姨娘可心的緣故。
忠勤伯夫人去守靈一個月,老伯爺便以府中中饋不能沒人掌管為由,抬了張姨娘為二房。本著禮尚往來,袁家做得足夠了,盛紘便也適當地示好,叫王氏給袁家大爺說了一門親事。
對方是王氏的一個遠房侄女,說起來還是華蘭的表妹。她父親是個舉人,因是喪婦長女,難以婚配,給袁家大爺倒也不算委屈。忠勤伯府自然沒有不同意的,三書六禮迎了新婦進門。
從此,華蘭算是過上了平穩日子。所幸有賀家老夫人在,經過兩年的調理,她再一次有了身孕。
那一年是崇德八年,盛紘已知天命。他接任了盧閣老的位置,成了內閣次輔。而長棟娶了沈氏入門,夫妻和和美美。長楓如願有了長女敏姐兒,而長柏夫婦也迎來了次子觀哥兒。
崇德十年,華蘭的長女莊姐兒,袁氏承宛及笄,嫁了薄老將軍家的孫兒薄熙薄小將軍。那是盛紘孫輩里第一個出嫁的,他送去了一萬兩銀票給莊姐兒壓箱。此後總有孫男娣女成親,盛紘卻再沒拿過那麼多銀錢。至於為了什麼……或許,就是那個沒緣分看一眼人世,卻成為了他一生僅有的遺憾的孩子吧。
崇德二十年,長森加冠,不負眾望地金榜題名,得摘探花郎。是時,盛紘為內閣首輔,長柏官居大學士。皇帝重提當年蜀州笑談,當著龍門選長森為婿,賜婚皇后所出的二公主,元樂公主。公主生性平和,與長森夫妻和諧,事舅姑亦恭謹。那年,盛老太太去世,與盛紘之父同葬。
崇德三十五年,皇帝駕崩,大皇子載福登基,賜盛紘百年後配享太廟。盛紘謝恩典,乞骸骨,帝允,旨詣長柏領內閣首輔之職。
此後七年,盛紘一直遊山玩水,縱情鄉野。直到崇德四十二年,他八十有四,入夢整五十年。
他的餘生順順噹噹,真正再未有一絲不如意。然後,於一個清晨,溘然長逝,享孟子之長壽。皇帝輟朝七日,親至府邸弔唁,追贈郡王爵,諡號定安,繪神像於紫光閣,居其中。
大夢三千,悠悠然再醒,一切都是他成為盛紘前的模樣,時間是他執行任務之前。
林風想了想,告訴首領推掉了任務,然後打飛的回到了國內,尋著記憶中的模糊印象,找到了姚依依供職的法院——不知道是不是時間誤差,此時的她似乎還沒有去山區,還是那個小小的法官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