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早已準備好的聖德太后手下在對手的故意“放水”下迅速投入到逼宮大業中。先是不費吹灰之力地包圍了皇帝病倒的御書房,後又裡應外合,通知宮外睿王府。於是五城兵馬司作亂,“叛亂”的鄭駿將軍領詔衛攻入皇宮。

  京城頓時亂作一團。

  甫入夜的天空,如沾了煤灰的淺色布匹,墨黑的且濃且淡,襯著金烏西垂僅餘的光暈,遠處的火焰耀眼的驚心動魄。盛紘站在御書房最裡間的藏書室,靜靜望向遠方,半邊臉沒入昏暗曖昧的暮色,半邊臉被沖天火光映的閃爍晦澀。

  外頭的哭聲此起彼伏,盛紘一邊聽,一邊想著還是收回先前說皇帝演技好的話。

  躺在床上聽母親妻子哭自己的確不好受,也就是聖安太后和皇后只顧著哭沒留意,盛紘這個在帘子後躲著偷看的人,都時不時地發覺皇上嘴角抽搐一下。

  後來外頭來報,說五城兵馬司副總指揮使滕安國叛變,那可是皇帝在蜀邊時的老人了,資歷比沈國舅還老,雖說沒什麼本事吧,可好歹用了許多年有感情了。盛紘分明看見皇帝被子的手攥得死緊,強忍住了沒捶床大罵。

  “皇上吩咐過,臥病期間,還需盛大人做主。”一個暗衛打扮的人從密道進入藏書室,弓手問道:“聖德太后宮中的消息剛出來,就被控制住了。只是奴才看著,太后似乎氣息……”

  “不必理會,秘不發喪,待皇上醒來即可。”盛紘打斷他的話,“皇上有旨,擒賊先擒王,先命鄭大將軍擒住睿王母子,入宮勤王救駕。”

  “是,盛大人。”

  因為早有準備,總指揮使竇大人雖然受了不輕的傷,卻並未有性命之憂。而一入皇宮,鄭駿將軍就立刻抓了睿王母子送到皇上面前。那些個圍住御書房的聖德太后手下,一部分投降,一部分死於鄭大將軍的詔衛,還有一部分狗急跳牆之徒,想趁機劫殺皇帝、聖安太后和皇后,被盛紘帶領暗衛殺了個乾淨。

  盛紘不習慣留活口,反正這些人也不需要審問,早晚是要死的。

  一場禍患,從開始到消弭,其實不到四天時間,其中三天還是在清剿餘黨。此次袁文紹請假在家並未牽連進去,除了鄭老將軍和老夫人大喜大悲後雙雙故去,倒也沒什麼大的損失。反正論功行賞時,鄭大將軍高居首位。

  顧廷燁的主要功勞是羯奴大戰得勝回家的路上,順便去山裡剿了個匪,把滕安國放進來的反賊人馬全殲了。

  至於大戰羯奴的功勞,倒不必說,從薄老將軍到沈國舅到英國公到顧廷燁,個個都落不下,論功行賞,不一一贅述。

  此次盛紘退居幕後,沒什麼明面上的功勞,但過後皇帝卻沒忘了他,一道旨意為他正名之餘,還准他入內閣參知政事——不滿五十便能入內閣的,三朝以內盛紘還是頭一個。

  對於盛紘而言,他前段時間的清閒終於有了後報——朝堂清算聖德太后黨羽,這個辛苦差事當之無愧落在了他身上。

  好不容易回到家中,還來不及問清情況,便先聽王氏撲上來狠狠哭了一場。那頭老太太閒言絮語,說原本聖德太后也派人來傳了盛老太太與王氏,只不過先頭皇上派來名為監管實為保護的羽林軍可不是好惹的。來人不許進,來賊就打殺。

  盛老太太沒說的是,因為王氏太聒噪,嚴重影響府內人心,她命人給王氏熬了碗安神湯,強迫她睡到第二天天亮。

  哭到最後,王氏累了,這才抽抽噎噎地告訴盛紘,華蘭出事了。

  原來盛紘潛伏宮中期間,外頭只當皇帝真厭棄了她,華蘭那婆婆和妯娌沒日沒夜地作興,一忽兒要休了華蘭,一忽兒要把幾個哥兒和姐兒報到自己院子裡教養。後來雖被老伯爺嚇住了,卻沒真正放棄,只是等待時機。

  後來京城變亂,袁文紹領著一幫兄弟出去平亂,老伯爺一時不察,叫她們偷偷摸去了華蘭的院子,不由分說就打砸東西,叫婆子將華蘭主僕幾個扭送出府。因事發突然,待小丫鬟通報老伯爺過來,華蘭已叫那些婆子推倒在地,身下都是血。

  眾人這才知道華蘭又有喜了,叫大夫來瞧,大人是沒事兒,可一個多月的孩子已保不住了。

  盛紘聽完王氏述說,面色已是賽鍋底黑了。他攔下了要去忠勤伯府找個說法的王氏,沉吟道:“你去了,也沒什麼用處,多半是鬧得兩邊都沒臉。姑爺再疼華蘭,也不可能叫親娘給華蘭的孩子賠命。”

  盛老太太聽這話頭不對,忙道:“老爺是個什麼意思?”

  盛紘深吸了一口氣,幾乎想冷笑出來。他自從成為盛紘,還算沒遇到什麼七災八難,他都快覺得自己無懈可擊,下一步可以考慮謀朝篡位玩兒玩兒了。

  結果,突然來了這麼一樁。

  一切本可以避免。他不是不知道袁家待華蘭如何,可隱約的自負又讓他覺得,袁家老夫人不過是個夫人,不過是幾日而已,有忠勤伯壓著,有袁文紹護著,她也不能拿華蘭怎麼樣。

  可偏偏,就是這幾日的功夫。

  誠然,他畢竟不是真正的盛紘,盛家子孫,除了森哥兒,他的感情都不深。

  他不是心疼華蘭的孩子。他只是覺得,既然有了這一世,那麼他和盛家上下,他的子子孫孫,都要平安和樂、妥妥貼貼地過一輩子,才是對他的能力最好的證明。所以他千方百計將明蘭嫁給了齊衡,所以他掙來了侯位,掌握了權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