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元簪筆視若無睹,沉吟道:「既然喬相覺得定品不公,考試如何?」

  喬郁冷笑道:「世家多年傳承,內有從小耳濡目染,外有名師大儒教授,元大人的建議真是妙絕,我士人子弟何德何能得元大人一言。」他說的尖刻,看得三皇子都忍不住著急。

  喬郁樹敵還嫌不夠,何必不順著元簪筆給的台階下去?

  但喬郁說的是事實不假。

  世家之淵博不必贅述,眼下雖看起來已有腐朽之處,但各家仍有出挑晚輩,元簪筆說考試,無非是讓定品看起來更加正大光明罷了。

  元簪筆也不怒,反問道:「喬相以為應當如何?」

  喬郁道:「臣覺得各地定額更好。」

  皇帝頭疼般地揉了揉額角,道:「放肆。」全然沒了方才的氣勢,看起來更對兩個小孩無可奈何的長輩,「定額絕不可能。」

  謝居謹卻道:「臣以為考試既能安世族之心,也能讓天下士人心服口服,更能選出真正的治國興邦之才。」

  有他先開口,其他幾位與謝家一派,至少目前看來一派的老臣紛紛道:「臣附議。」

  太子道:「只是所考科目及章程還是需細細裁定,臣願為父皇分憂。」

  三皇子立刻道:「兒臣亦願盡綿薄之力,」他朝太子笑了笑,「聽聞太子殿下最近因內院之事奔走,」他說的內院之事當然是指太子那守不住城斷了條腿還連累整個家族的舅舅,「臣弟不忍太子殿下太過操勞。」

  五皇子劉昭只好道:「兒臣也願意。」

  皇帝煩躁道:「眼下是說這個的時候?」

  謝居謹道:「陛下早做決斷,朝中也好早日安心。」

  皇帝皺眉,道:「那就依元卿所言,章程太子和」他頓了頓,「老五定吧,若有不懂之事,還要向你們身邊這些老臣請教。」

  三皇子欲言又止,被自己舅舅使了個顏色,只好靜默不語。

  五皇子沒想到這活能落到自己身上,睜大了眼睛,眼見太子道:「是,定不負父皇期望。」他才緩過神來,跟著接了一句。

  皇帝一擺手,「定品之事到此為止,散了吧。」

  喬郁看起來還有話要說,皇帝重複了一遍,「今日之事到此為止。」他滿臉不甘地閉口,垂首盯著地上有已有裂紋的黑金石板。

  皇帝看起來頗想早日離開這個是非之地,說完就走,全然不顧餘下的大臣們相顧無言。

  「謝相,」太子太傅道:「請。」

  謝居謹同太傅一同出去。

  他倆一走,內書房的內大半都跟著走了出去。

  三皇子想來看喬郁,卻被他舅舅一把拉走,「臣有話和殿下說。」中年人聲音壓得低,卻掩蓋不了其中的恨鐵不成鋼。

  「五弟,」太子叫住五皇子,「既然父皇說你我共同商定考試一事,不如就移步東宮詳談?你我兄弟也許久未聚了。」

  五皇子剛想道那就叫上三皇兄,奈何他早就沒影子了,便只能道:「那臣弟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他和太子兄弟和睦一般地出去,不忘餘光看向元簪筆。

  元簪筆只說了兩句話,提了個不痛不癢、杯考試折中謝居謹所說的定品、喬郁所說的定額。

  自他說完之後兩方爭執,元簪筆就再沒說過一句話。

  因方才太子太傅一句寧佑餘孽,致使元簪筆處境也十分尷尬,不少人雖想和這位元家小輩說上兩句,但想起他哥哥,終是作罷。

  有小太監想扶喬郁起來,喬郁卻面滿厭惡,拒絕之情不言而喻。

  元簪筆聽見小太監賠笑著說喬相您也不能一直跪在這,嘆了口氣,走到了喬郁面前。

  五皇子面色一緊。

  太子順著他的視線看過去,正好看見元簪筆伸手去扶喬郁,道:「當年喬相能從靜室被放出,元大人功不可沒。」

  五皇子道:「只是士人世家勢同水火,元喬兩家更……」

  太子笑道:「走吧。」

  喬郁啪地打掉了元簪筆伸過來的手。

  他力道不重,動作不快,似乎根本沒想到能打到元簪筆,只是元簪筆沒動,任他把自己的手拍掉。

  小太監識相地退到一邊。

  元簪筆又伸手去扶他,再次被喬郁毫不客氣地打掉了手。

  元簪筆道:「喬相,陛下和諸位大人已經走了,喬相不必在這跪著,無人能看見。」

  喬郁微微揚起下巴,眼角一圈淡淡的紅,似乎在元簪筆和劉昭過來之前就哭過一場了,「本相喜歡在這,內書房乃陛下書房,自有天子龍氣,本相在這跪得很舒服,很意猶未盡。」

  元簪筆道:「凡事過猶不及,喬相就算再喜歡跪著,改日再跪也好。」他怕打動不了喬郁,道:「細水長流,來日方長。」

  這話好像在說喬郁以後跪的日子還長著呢。

  小太監在元簪筆身後默默捂住了臉。

  喬郁不起。

  小太監放下手,求救一般地看向元簪筆。

  元簪筆第三次伸手去扶,果不其然地被喬郁打掉了。

  元簪筆道:「喬相,地上太涼了。」

  元簪筆的眼睛太黑太亮,近了似乎毫無雜質——他本身也不是精於算計的人,任何一個人被這樣一雙眼睛看著恐怕都會覺得自己在無理取鬧,何況喬郁本來就是文理取鬧。

  喬郁扇了扇風,「暑熱難耐,本相十分喜歡。」他低頭,專心去數地上有幾道裂紋,不想看元簪筆此時倒影著他影子的眼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