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薛姨道:「我這邊還有事要忙,就不去了,你帶棠棠去玩吧。等過年了再給我留個房,我去你們博物館過年!」

  吳普一口應下,蹭了輛薛姨的車載著阮棠回博物館去,那架勢瞧著一點都沒把自己當外人。

  期末考都結束了,年關自然也近了。一月過完正好是立春。

  吳普領著阮棠去她的住處,又笑眯眯地往她房裡掛了一幅填了過半的九九消寒圖,給她塞了支用了一小半的口紅,介紹道:「這是伯虎兄他們提議玩的,你這幅是『梅杏圖』,梅杏花瓣相似,但杏花花萼鮮紅,一眼看去很容易辨認。只要從冬至日起每天往花萼上塗色,塗上九九八十一日,花從梅花變成了杏花,也意味著從冬入春。」

  這是古人的玩法,古人給「梅杏圖」塗色用的是胭脂,吳普就與時俱進地換成方便易上手的口紅,保證新手也能塗得均勻好看。

  吳普自己房裡也有一幅,不過那是素梅圖,每天往梅枝上添上一瓣,添到九九八十一日後一幅梅花圖就畫完了,到時候正好可以拿出來和大夥一起分享各自繪成的《九九消寒圖》。

  「到時候我們出雙份的,輸人不輸陣!」吳普跟蘇軾他們討論過《九九消寒圖》的幾種樣式後,就挑揀著搞了兩份,準備從數量上占個優勢。這不,正好阮棠能回來過年,他們可以來個男女搭配!

  阮棠收好口紅表示自己會記得每天起來第一時間把它塗好。

  吳普一臉得意地領著阮棠招搖過市一圈,引得馮夢龍等人都很想踹他一腳。

  他也沒太忘形,考慮到馬上要過年了,麻溜給爸媽和駱老爺子那邊都打了圈電話,問他們來不來博物館這邊過年。

  要是吳爸吳媽那邊不能來,他肯定得抽空回去一趟,偏博物館這邊還有一堆人在,許奶奶夫妻倆也決定好要回國過年,到時候他怕是待不了幾天又要回來了。

  吳爸想也不想就說道:「我們過去瞅瞅,看你那邊挺好玩的,咱也去游游泳按按摩啥的。」

  吳媽也覺得難得的假期沒必要回家窩著,去首都過年挺好。

  吳媽還問:「我看人說棠棠回來了,過年兩邊見個面不?」

  吳普說:「那當然,丈母娘都提前說好了,過年到博物館這邊過。」

  吳爸震驚:「你小子居然把丈母娘都搞定了?」

  「那當然,也不看看是誰家兒子。」吳普驕傲得很。

  吳爸聽他連著自己一起夸,頓時也有些驕傲,難得沒罵這小子不要臉。他掛了電話,就和吳媽討論起準備什麼見面禮好,那可是準兒媳啊!

  吳普那邊卻是沒想那麼長遠,他跑圖書館從書堆里挖出王安石他們來,和王安石以及蘇軾請教他們常喝的屠蘇酒要怎麼泡。

  屠蘇酒沒失傳,隨便一搜就是配方,成品也有現成的。可這些現貨哪有王安石他們這些土生土長的古代人來得還原!

  最好是能直播搞點手工屠蘇酒製作過程。

  這樣看起來更有過年氣氛!

  老王來了這麼久,每天除了泡圖書館就是給杜甫發「在嗎」,是時候貢獻一點點科普值了。

  大年初一飲屠蘇酒是唐宋時期的習俗,大致做法是除夕夜把藥材浸入酒中,放入井水裡泡上一夜,第二日取出來與家人共飲,期望新的一年身體康健、不染疫病。

  最有名的相關詩文就是王安石那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蘇軾也是個屠蘇酒忠實愛好者,寫詩表示「但把窮愁博長健,不辭最後飲屠蘇」。

  這就提到和屠蘇酒的另一個習俗了:屠蘇酒是年紀最小的先喝,年紀最大的最後喝。

  當然,蘇軾沒能「最後飲屠蘇」太多年,後面就換成他弟蘇轍寫詩說「年年最後飲屠酥,不覺年來七十餘」了。

  聽聽,蘇轍喝了足足七十多年!

  可見這兄弟倆年年都喝!

  他們老蘇家必然也有屠蘇酒秘方!

  比如得讓蘇軾也動手泡點來嘗嘗!

  王安石和蘇軾對此都沒意見,不過王安石又暗搓搓說道:「不知唐時的屠蘇酒泡法一不一樣?」

  吳普一聽就懂,這不就是想讓杜甫也一起來泡酒嗎?

  這個可以有!

  吳普帶著王安石兩人去找找看圖書館裡有沒有落單的杜甫。

  第144章

  落單的杜甫很好找,正好就在圖書館裡。

  沒有讀書人能夠抵禦書山文海的魅力,杜甫也一樣。這會兒他正捧著本書看得津津有味,聽了吳普一行人的來意,二話不說就同意了。

  還沒到除夕夜,只是提前做個準備。

  好在大夥都沒有「屠蘇酒必須正月初一喝」的執念,非常配合地表示願意直播來個過程。

  吳普先讓他們各自寫好屠蘇酒的配方,順便打開直播給大夥講講屠蘇酒到底是什麼。

  這東西第一次被正式記進書里,應該是南朝時期的事情了,當時就已經有正月初一由幼到長次第飲屠蘇酒的習俗。

  只不過到了明清時期,大夥對煤炭的利用率大大提升,對時疫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屠蘇酒這種摻了不少烈性藥材的防疫藥酒漸漸就喝得少了。

  吳普特別給大夥舉了例子,比如其中的烏頭就有劇毒,屬於實打實的「虎狼之藥」,普通人要是拿到方子後自己在家裡拿來泡酒,說不得要泡出問題來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