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據說老王當時經常奮筆疾書,憤懣不已地寫下「福建子」三個大字,可見他對自己曾經的得力愛將呂惠卿恨到不行,認為新法就是毀在他手上的!

  可見王安石不僅很愛寫日記(章惇後來曾經根據王安石《日錄》重修《神宗實錄》,可見他有多沉迷搞日記),還愛特別愛記仇。

  老王啊老王,真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人!

  吳普現在特別期待蘇軾回來,當場給蘇軾一個大驚喜。

  想想看,蘇軾他這次回來不僅見不到李白,還要和王安石重逢!

  感動不感動,就問你感動不感動!

  吳普當場把王安石兩人召喚出來,給他們講了講博物館這邊的情況。

  蒲松齡一個寫神鬼小說的,聽到自己來到幾百年後,激動到不行,沒想到真叫自己給碰上了。

  可惜回去後他們記不得這邊的事。

  這稀罕素材,一定得寫篇文章記錄一下。

  相比之下,當過兩輪宰相、幹過不少大事的王安石就要沉穩許多。他打量著年紀輕輕的吳普,好奇地說道:「你是說蘇子瞻也來這邊了?」

  吳普說道:「多虧了你們在外面撈人,要不然他現在還在蹲大牢。算算時間,他估摸著也快到黃州了吧。」

  蘇軾這次烏台詩案,蘇轍、章惇、王安石這些人都在外面說過情,要不然他說不準就要被人死咬著不放。

  王安石捋須說道:「他向來口沒遮攔,太容易讓人找著錯處了。」

  兩人聊完蘇軾,馮夢龍也應吳普的召喚過來陪客了。

  馮夢龍研究志怪小說的時候已經讀過聊齋,對於蒲松齡的腦洞十分佩服。

  若說他寫書還脫不開歷史和現實里那點事,蒲松齡那可真是天馬行空,想的全是常人想不到的事物,偏又叫人覺得這些事很可能發生在身邊。

  人有情,仙有情,鬼有情,妖亦有情,天地鬼神,世間萬物,無不可書,無不可頌!

  馮夢龍也是個考了大半輩子功名的落魄寫手,見了蒲松齡這個比自己還窮的後輩很有些惺惺相惜,拉著蒲松齡的手就開始熟門熟路地畫大餅:「你是不知道,你的書後來可火了!你來了,說不準可以打造出一個聊齋宇宙!」

  蒲松齡:「…………」

  雖然聽不太懂,但好像很厲害的樣子。

  馮夢龍熱絡地和蒲松齡打完招呼,才注意到還有另一個人是吳普沒介紹過的。

  馮夢龍熱情地問:「不知這位前輩又是何人?」

  吳普笑眯眯地給他答疑解惑:「這位便是臨川先生王安石。」

  馮夢龍:「……」

  吳普不知從哪摸出一本《警世通言》,打開目錄指給王安石分享馮夢龍的巨作,其中第三卷和第四卷都是王安石主場,一篇是前面蘇軾已經親自品讀過的《王安石三難蘇學士》,一篇是專門寫王安石的《拗相公飲恨半山堂》。

  馮夢龍:「………………」

  馮夢龍覺得世上就沒有比吳普更愛拱火的人!!!

  王安石一向是愛讀書的,得知這竟是以自己為主角寫的傳奇話本,頓時來了興致,接過吳普手裡的《警世通言》細讀起來。

  第129章

  王安石的表情很快從「讓我看看這位小友的巨作」變成「這到底是什麼東西」。

  接著他深吸一口氣,指著後面的「靖康之禍」和吳普兩人探討起來,詢問這是什麼禍事。

  吳普和馮夢龍對視一眼,目光落到了蒲松齡身上。

  吳普一本正經地道:「您最會講故事,您來給臨川先生講講。」

  蒲松齡表示自己對歷史沒興趣,自己不熟!

  吳普看向馮夢龍。

  馮夢龍一臉唏噓地轉開臉,表示自己什麼都不知道。他雖然對歷史很感興趣,但他還是不忍心在老王面前講那什麼靖康之禍。

  用後世人的眼光來看,老王的想法其實挺先進來著,比如什麼宏觀調控(市易法)、貸款種地(青苗法)、民兵不脫產訓練(保甲法)。

  可惜新法內容涉及範圍特別廣,偏又落實不太到位,既脫離了群眾,又沒能平衡各方勢力。最終不僅沒成功,反而還引起一連串互毆式的黨爭!

  吳普就給王安石講了講,說北宋最後出了兩位皇帝,一位叫宋徽宗,一位叫宋欽宗。

  宋徽宗是個書畫高手,寫得一手流傳千古的瘦金體,堪稱一代風流皇帝!

  王安石聽得眉頭直跳。

  一個當皇帝的,別的方面才藝只能算是添頭,若是後世專門用別的才藝來評價他,說明他這個皇帝幹得不咋滴!

  果然,吳普馬上給他講起了宋徽宗乾的慫事:這位皇帝干到敵軍揮兵南下,心慌意亂之下馬上把兒子推出來,叫兒子頂上!

  頂上的這位宋欽宗,和他爹這個臨危讓命的軟骨頭差不多,被人勸著勸著也準備求和。

  更過分的是,他還幹了件和王羲之兒子差不多的事。

  大夥都知道的,王羲之兒子、謝道韞丈夫王凝之,曾在海寇入侵的時候表示自己已經作法請神兵相助。

  宋欽宗做了什麼呢,他聽信一個叫郭京的術士的話,說什麼他只要稍微帶幾個兵就可以生擒敵軍將領!

  於是宋欽宗大開城門,放郭京出城施法。

  結果就是郭京跑了,金人輕而易舉突破固若金湯的開封城,很快就假借議和的名義到處燒殺搶掠並擄走了徽欽二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