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宋玉此人才華橫溢,卻得不到重用,只能當個為君王舞文弄墨、後人口中只會阿諛奉承的「寵臣」。

  曹植在暮色中來到洛水河邊,回憶起宋玉的《高唐賦》《神女賦》,聯想到了自己滿腹才華無處施展的處境,頓時也「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對著洛水想像出一個「洛神」來。

  洛神,同樣是曹植自己理想的化身!

  這就是從象徵意義上去分析了。

  除此之外,還有說洛神是他兄長曹丕的(屢次謀求任用而不得)、說洛神是他亡妻的(亡妻被曹操賜死從此天人永隔)、說洛神是他少年時期不知名初戀的(門不當戶不對不能在一起)。

  總之,諸多說法眾說紛紜,讓曹植親自來挑一個說不定都會挑花眼。

  曹植本人都不知道自己居然有這麼多遺憾要寄托在《洛神賦》上!

  馮夢龍聽了吳普提及的一堆說法,當場表示自己最喜歡「感甄說」,最好是楊升庵那個「爹想納兒搶先弟弟難以忘懷」的版本,一看就可以寫個十萬字!

  老曹感慨的那句「今年破賊正為奴」多有感覺!

  父子三個打起來,刺激!

  甭管合不合理,寫出來跌宕起伏就是好故事!

  吳普說:「你來遲了,父子三人相爭都已經有人拍成電視劇了。」

  事實上後世這些關於三國人物的觀點,大多受《世說新語》這本段子合集影響,再加上《三國演義》來了個深入加工,很多梗都已經深入人心。

  比起史書上的寥寥數語,還是這些野史逸聞更受歡迎,衍生出來的相關作品更是數不勝數。

  比如曹丕相關的「七步成詩」「父子爭納」都是《世說新語》里搗鼓出來的。

  多新鮮,多刺激,多抓人!

  一聽就對極了馮夢龍胃口!

  唐·懷才不遇·寅卻對馮夢龍的看法不甚認同,選擇另外的觀點:「我倒是覺得自喻說挺有道理,你看看道別時那句『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讀來難道不是有『我雖然不得重用,但是我始終忠心耿耿渴望被任用』的味道?」

  曾經創作過《洛神賦》書法作品的趙孟頫也有不同意見:「就不能是單純的美好的幻想嗎?」

  對於趙孟頫來說,書畫算是心靈上的一片淨土,只要醉心書法之中,就不會有那麼多世俗煩憂,不必去想什麼家國大義、人情倫理,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有時候解讀太多,反而沒辦法靜下心來欣賞書畫與詩賦的美好之處!

  李清照幾人沒有參與討論,她們都酷愛書畫,還在畫中流連忘返,恨不能把畫中的一山一水、一花一木都賞玩個遍。

  關於「曹植心中的洛神到底是誰」本就是沒有依據的揣測,吳普拉著馮夢龍他們討論了一番,也只是想啟發啟發大佬們的靈感而已。

  畢竟他今天可是要誆出幾幅大佬真跡來的!

  吳普麻溜領著走到創作區,看看他們有沒有想要題寫的內容。

  系統雖然依著吳普的意思搞了「畫中行」活動,卻沒有按照吳普的意思來個一天一畫,那麼做工程量太大,且利用率也太低了,沒法充分挖掘每幅名畫的潛能!

  所以「畫中行」活動的場景目前準備一月一換,而交流廳供人題寫作品的地方也會依照畫中內容來布置,可以讓前來交流的人抓牢賞玩名畫的餘韻盡情創作!

  這次的創作區就布置成「洛水河畔」,落日餘暉灑滿大地,一行人來到洛水河畔,回憶著「畫中游」所看到的場景,胸中自然有許多想法想要留在紙上!

  於是在吳普的熱情邀請下,唐寅幾人相繼題寫起來,趙孟頫更是準備抓住剛才品玩畫作的感悟再寫一遍《洛神賦》,希望能更上一層樓!

  吳普把大佬們安排得明明白白,趁著三三兩兩聚攏在一起搞創作的時候仔細數了一圈,赫然發現少了個人。

  李白哪去了?!

  吳普想到自己手裡還沒有李白真跡,生怕錯過這個大好機會,頓時倒回去認真尋找李白的身影。

  吳普找了半天,沒見著人,又從頭開始往後找,等找到六龍雲車騰雲駕霧的場景時才赫然發現李白不知怎麼爬到了六龍雲車旁邊的鯨背上,正探頭探腦地欣賞著車裡坐著的洛水女神!

  真就是李白乘鯨!

  吳普都有點震驚了。

  李白到底怎麼上去的啊?!

  按照《洛神賦》里描述,六龍雲車騰飛的時候「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

  古時候認為海里的大魚雄的是鯨,雌的是鯢。所以在這一段畫卷上雌雄鯨魚緊隨在六龍雲車兩旁,生動地呈現出賦文中的「鯨鯢夾轂」!

  由於這一部分的六龍雲車是飛在天上的,所以這些鯨魚也都離地相隨!

  吳普仰起頭望著鯨背上的李白,決定不懂就問:「太白你怎麼上去的?」

  李白聽到吳普的聲音,低頭一看,才發現自己離地老遠。他指指旁邊比較小的鯢說道:「你看它的尾巴垂得挺低,跳起來抓住它尾巴往上爬,再抓住鯨鰭爬到鯨背上就可以了。剛才我還順著它的左臂去六龍那邊騎了一圈龍來著!」

  李白說來很簡單,可吳普仰頭看了看兩條鯨鯢的高度,再看看它們身上看起來挺滑膩的皮膚以及鱗片,只覺唯有膽大包天的李白敢踩著它們往上攀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