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白他們對著幾匹馬來回圍觀了好一會,還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那幾匹馬的鬃毛,一時都不知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身在畫中。

  他們沿著山路往前走去,很快看見了曹植一行人。

  三十一歲的曹植,回京向兄長曹丕謀求任用,希望兄長能讓自己參與朝政。可惜兄長對此不置可否,很快打發他繼續回封地去。

  這位「獨占天下八斗才」的曹家才子,落寞地離開京城返回封地,繼續過醉生夢死、無所作為的日子。

  這時候夕陽西斜,天色漸晚,連馬兒都不肯再往前走,曹植領著從人踱步走到洛水邊。

  他的神色疲憊,內心也充滿煎熬,在侍從簇擁下行至江邊,卻見江上蓮花半合,也似有了倦意。

  曹植神思恍惚之間,只見江波之上有一絕妙佳人倚山岩而立,衣袂翩翩,周圍雲氣裊繞,襯得她越發飄然若仙。

  畫中的曹植一下子看痴了,快步走到江邊想把那絕妙佳人看得更仔細些。

  畫外的唐寅等人也看得目不轉睛。

  只恨遇到如此佳人的人不是自己!

  第119章

  《洛神賦圖》據傳是第一幅由文學作品改編而來的長卷,畫上講述的是一個非常完整的故事。

  一行人沿著畫卷往前走,眼前便出現更加豐富的畫面,曹植上前解下隨身的玉佩贈給佳人,毫無保留地傾訴著自己的戀慕之意。

  兩人情意相投,洛神帶著曹植徜徉山水之間,隨眾仙靈嬉戲玩樂,戲清流,翔神渚,采明珠,拾翠羽。洛神輕舞其中,山水、雲霧皆在她長袖之下變幻不斷,將《洛神賦》中那段「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的描述展現得淋漓盡致。

  可惜就在兩人情意綿綿之際,忽見風神驟然收風,河神平定江波,水神擂起了鼓,女媧唱起了悠長的離歌。

  在那陣陣鼓聲與歌聲之中,洛神哀傷地與曹植話別,乘上六龍雲車飄然遠去。

  那是整幅畫卷里最複雜也最震撼的畫面,六龍騰飛於江波之上、雲霧之間,雲車的寶蓋與旌旗隨風而動。

  左右有許多靈禽異獸護送著車架往雲靄更深處飛去。

  此時車中的女子愴然回首,目光里仿佛蘊含著千言萬語。

  曹植萬般不舍,乘寶船直追而去,可人神殊途,六龍雲車豈是凡人船只能追上的?

  眼看洛神再無蹤影,曹植滿心傷懷,只能喟然長嘆。

  畫卷的最後,曹植坐上馬車繼續出發,仍眷戀不已地頻頻回首,神色與姿態都跟六龍雲車上的洛神別無二致。

  既然「畫中行」是個新活動,吳普當然開了個直播。

  他領著無人機穿行畫中,給大夥完完整整地展示完整幅《洛神賦圖》,才和馮夢龍他們討論起《洛神賦》的創作背景來。

  自從有謝靈運吹捧說「曹子建獨占八斗」之後,後人大多用「才比子建,貌賽潘安」來描述風流才子。

  比如馮夢龍就經常這麼幹,他寫小說時動不動就拉曹植出來直觀描述出場人物有多牛逼,堪稱才子界的計量單位!

  吳普把《洛神賦》的常見推測給馮夢龍講了。

  大眾經常認為《洛神賦》寫的是曹植的嫂子(之一)甄氏,甚至還以此給甄氏取名為「甄宓」。

  實際上歷史上並沒有留下甄氏的姓名,宓字乃是好事者從《洛神賦》里的「宓妃」裡面取來的。

  只是廣大人民群眾顯然更喜愛這種風月秘聞,因此這種說法大行其道,甚至暗搓搓把《洛神賦》起了個別名叫《感甄賦》。

  這事兒傳到唐朝,李商隱特別寫詩感慨了一句「宓妃留枕魏王才」。

  可見這時候流行的說法已經是嫂嫂把自己心愛的玉鏤金帶枕留給小叔子,小叔子對她念念不忘,在她死後寫了《感甄賦》。嫂嫂的兒子(魏明帝)讀了覺得流傳出去對親媽名聲不太好,才把它改名為《洛神賦》!

  事實上這個故事問題很多,首先這個故事表示甄后死後,曹植回京與曹丕見面,曹丕拿出甄后的玉鏤金帶枕給他看,兄弟倆一起感慨落淚,最後曹丕還把枕頭給曹植帶走了。

  曹植傷心地帶著玉鏤金帶枕離開,途經落水時做了個夢,夢見甄氏來找他談戀愛,於是悲痛地寫下這麼一篇《感甄賦》!

  最後魏明帝曹叡這個當兒子的讀完叔叔這篇懷戀親媽的戀愛故事,不僅沒有讓人去把叔叔打死,還親自改名為《洛神賦》。

  這個「留枕」故事要是真的,那麼曹丕父子倆可能都有那麼點奇怪癖好。

  到了明朝,楊升庵記錄這段傳說故事的時候更是直接感慨地說「甄氏何物,一女子致曹氏父子三人交爭之如此」。

  可見明朝時流行的說法更刺激了,甄氏直接讓老曹父子三人神魂顛倒!

  真就是不傳下去,你都不知道能傳成啥樣!

  還有一種說法是「洛神」乃是曹植自喻。

  這種人神戀並不是曹植首創的,第一個大篇幅描寫「人神戀」的人是宋玉。

  宋玉寫美人堪稱一絕,有名的「巫山雲雨」就是他的《高唐賦》和《神女賦》裡面衍生出來的,影響了不知多少文人騷客的創作。

  曹植的《洛神賦》就有很多意象和描寫脫胎於宋玉這兩篇賦文裡頭。

  不少研究者認為,宋玉是把「神女」當做自己理想的化身,表達自己想要遇到志同道合的君王並得到重用的想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