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時章惇上書力保免役法,算是元祐年間新黨留在朝廷碩果僅存、負隅頑抗的變法火種了。

  他弟蘇轍卻是不支持變法的「元祐黨人」,和其他人一起把章惇彈劾出京了。

  當時蘇軾還在杭州為水災頭疼呢,都沒得到消息。

  等蘇軾知道時,一邊是弟弟,一邊是朋友,他也不知該說什麼好,只能無奈嘆息。

  根據《宋史》記載,章惇上台後把蘇轍扔去雷州,還不給他住官宅,逼得蘇轍搬去民居;章惇又說蘇轍搶占民居,雷州官員立刻聽命嚴查,誰敢收留蘇轍就治罪,要不是蘇轍租賃手續辦得齊全還得再遭殃!

  結果後來章惇也被貶到雷州,同樣要租房子住,當地人一臉惶恐地說:「以前蘇公過來租房時差點讓我們家破人亡,現在我們可不敢租給你。」

  唉,這個老章是真的恨他們兄弟倆啊!

  兩邊立場不同,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這些都已經是故紙堆里的老故事了,蘇軾聊起了不覺得難受,還有心情調侃:「他那麼恨我們,後來也被刻到元祐黨人碑上了。我們幾個一個都沒逃掉,全都被刻在上頭。」

  章惇這人大半輩子都在為變法拋頭顱灑熱血,最後卻被蔡京親筆題名刻到全是守舊派的元祐黨人碑上,一併成為遺留至今的蔡京真跡!

  據說還成了國家一級保護文物來著。

  不得不說,趙佶和蔡京這君臣倆治國不怎麼樣,字倒是寫得挺好。

  杜甫聽著蘇軾兄弟倆豐富多彩的交友情況(結仇情況),都不知該怎麼評價才好。

  這時候吳普四人已經快爬到頂了。

  期間無人機時而記錄蘇軾和杜甫的對話,時而跟拍吳普他們腳下一空、手上一松的驚險畫面,又懟臉拍他們汗流不止的窘況,可以說是怎麼狼狽怎麼拍。

  讓觀眾都懷疑無人機飛手是不是和他們有仇。

  尤其是吳普這個館長,鏡頭最多,特寫最慘。

  系·飛手·統:不用懷疑,這個確實有。

  現在它都還同步處理著好幾百個程序呢,它容易嗎?

  吳普沒管系統的作妖,一鼓作氣爬到了山頂,站穩時十指都有些打顫。他陪著嬴政兩人登上烽火台遠眺,目光能及之處又比山下更遠。

  朱元璋心潮澎湃:「這當真是我兒孫派人建起來的嗎?」

  吳普點頭。

  明朝後來的皇帝沒朱棣那種主動出擊的實力和財力,只能派人哼哧哼哧修長城了。

  到了清朝人愛新覺羅本身就是馬上民族,沒多看重長城的防禦功能,所以目前留下來的磚砌長城這些大多是明長城。

  換成秦朝修的話,大概就是土夯和石砌的了。

  嬴政聽後表情一言難盡。

  當時的建築工藝就那水平,當然是就地取材,有土的地方土夯,有石頭的地方石築,難道他還能憑空來個巨大飛躍不成?

  瞅瞅眼前雖然破敗卻依然氣勢恢宏的磚砌長城,再想想自己以後可能會調遣幾十萬人去修的土石長城,嬴政心裡有那麼一絲不甘心。

  可惜要是那麼長的防禦工程全用磚頭,大秦怕是沒到二世就亡了!

  實在是生產條件不允許!

  朱元璋這個禿頭和尚倒是幸運。

  禿頭和尚朱元璋不知道嬴政心裡在琢磨什麼,還一個勁在那摸著城磚感慨「氣派啊真氣派」。

  吳普陪聊了一會,取出一次性手套和朋友一起開始收拾遊客留下的人造垃圾。

  兩個人撿得很快,沒一會就把周圍收拾乾淨。

  吳普剛繞回嬴政他們身邊,就見嬴政瞅著底下說:「有人來了。」

  吳普跟著看了過去,只見幾個遊客在往烽火台上爬,他們看起來是認識的,時不時相互拉上一把。

  「等他們上來,我們就回去了吧?」吳普詢問嬴政兩人的意見。

  嬴政和朱元璋點頭。

  幾個人剛商量好,意外就發生了,那幾個遊客裡頭有個人腳下一滑摔了下去,另外一個人途中要去拉,也被扯著往下滾。

  他們的同伴趕忙下去看情況。

  直播間的觀眾們也震驚了。

  本來她們看吳普幾人受苦受難還挺有趣,現在直播間成了事故現場,大夥都挺唏噓。

  別人再怎麼告誡、再怎麼警示,都不如親眼看人摔一次來得印象深刻。

  剛才那兩人摔得可真慘,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疼!

  吳普跟嬴政兩人說了一聲,先和救援隊的朋友先下去看那兩人的傷勢。

  兩個人手腳上都大面積擦傷,偏偏幾個遊客覺得爬野長城挑戰性不大,背包里沒帶多少藥品,還是吳普兩人先把包里的消毒藥水和傷藥貢獻出來給他們處理了傷口。

  只是在處理完傷患後免不了還是勸他們以後別來野長城「探險」了。

  對自己傷害大,對野長城傷害也大!

  要知道有關部門時不時會帶人過來抓領隊導遊的,組織這種活動可是要罰款的。

  瞧見無人機就在不遠處拍攝著,這幾個遊客很不好意思地攙扶著受傷的人走了。

  觀看直播的觀眾們終於發現吳普居然是認認真真在搞假期安全教育直播,勸人別爬野長城的那種!

  「好傢夥,我還以為標題是在玩梗,原來館長真的是在勸大家別去啊。」

  「看館長朋友那苦口婆心的模樣,顯然是遇到過不少這樣的遊客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