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論破題,蘇軾可是一點都不虛的。

  好歹他也是走過科舉獨木橋的人!

  蘇軾刷刷刷地開始寫自己的答案,只恨手頭不是毛筆,沒法盡情揮灑筆墨。

  這一次,他可不能再跟老杜一起丟臉了!

  杜甫拿到的詩也是他兩年後才動筆寫的《詠懷古蹟》。

  他一共寫了五首,這是其中一首寫王昭君的。

  杜甫是個評論高手,他寫過詩來論詩、論字、論畫。

  他不僅會吹捧人,還吹得很專業,大夥聽得既滿意又打心裡認可。

  據說有次杜甫一個叫李潮的外甥苦於自己書法不出名,特意求杜甫寫詩吹他一把。

  杜甫提筆就給他寫了首《李潮八分小篆歌》。

  這首詩先把八分小篆的起源和發展給講得明明白白,才在這基礎上說「況潮小篆逼秦相,快劍長戟森相向」,意思是「我外甥這手小篆直逼秦丞相李斯」。

  反正是誇得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所以詩歌鑑賞什麼的,對他來說易於反掌。

  杜甫把選擇題做完,看向第二道題。

  和蘇軾不同,他這道題直接分為三個小問題。

  一點自由發揮的空間都沒給他。

  比如第一小問是「首句一『赴』字極為傳神,試寫出你的品味賞析」。

  這時候賈島還沒出生,杜甫的認知里還沒有推敲這個典故。

  不過杜甫曾說過自己「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平日裡最愛的就是斟詞酌句,他寫的詩再工整不過。

  這種「句子裡為啥用某個字」的簡單題目自然難不倒他!

  杜甫刷刷刷地答完第一小問,又去答第二小問和第三小問。

  該詩塑造了王昭君怎樣的形象?

  ——這個太簡單了,稍一思索就能答完!

  有人評詩時說「群山萬壑赴荊門」這樣氣象雄渾的句子應該用在英雄身上,用到昭君身上不適合,你同不同意?

  ——這詩是我寫的,那我自然是不同意!

  杜甫停下筆,往對面一看,發現蘇軾也已經停下來。

  兩人對視一眼,都有種「這次我絕對不會輸」的篤定感。

  詩歌鑑賞題批改起來比較耗時,即使每個人都是答一題提交一提,閱卷老師依然不可能第一時間把六百個人的答案全部改完。

  吳普出來給APP打了一波廣告,表示不僅自己做題闖關可以選擇範圍,開房同樣可以設定PK方向。

  比如這次紅藍雙方的房間設定的就是提前設定好題型和範圍,所以雙方可以隨機抽取出蘇軾相關或者杜甫相關的題。

  這代表著你要是有興趣的話,可以開房和人切磋一整晚高中幾何題的做輔助線技巧。

  哪裡不會點哪裡,專項提升做到吐!

  本來大家對這個刷題APP的感覺都是「哇好大的題庫」,聽吳普細細介紹功能後才發現這個題庫不僅大,而且使用起來又方便又有趣。

  這誰忍得住不下載?

  等到升級解鎖了家園系統,開房邀請好友一起學習時可以把地點選成自己家。

  到時候誰忍得了自己窮得家徒四壁?

  家裡肯定是要裝修的,書架也肯定得要擺上幾本牛逼書的。

  但是,這APP是不能氪金的啊。

  根本就沒有氪金通道。

  想要攢學習幣,只能刷題!

  ——這是個公平公正,只有學霸才能裝逼的APP!

  隨著觀看直播的人數不斷飆升,點進主頁註冊或者下載博物館APP的人數也不斷飆升。

  吳普聽著系統匯報回來的下載數,非常滿意。

  他見好就收,沒再繼續號召人去下載。

  過猶不及。

  只要功能搞得好,遲早會火爆全國!

  吳普笑眯眯地轉了話題,介紹起老杜極具特色的點評詩來。

  杜甫那個時代文人不如宋朝過得舒服,他們必須努力跟達官貴人應酬唱和,以求獲得引薦。

  像王維,寫詩被稱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堪稱田園詩派的先鋒。

  照理說王維該是人淡如菊的存在,可事實上他是年紀輕輕出來搞交際,不僅長得年輕俊秀,還很有音樂天賦,抵達長安沒多久就和岐王李隆范這種皇親國戚搭上線。

  這才有了進身之階。

  這位岐王也是個愛好社交的人,杜甫那首《江南逢李龜年》里寫的「岐王宅里尋常見」就是這個李隆范。

  可見王維、杜甫、李龜年這些當時有名的樂師和文人都愛和這個岐王玩。

  社交屬於唐朝文人的必備技能,遇到名人不能當場賦詩一首你很容易沒朋友。

  杜甫因為詩寫得好,所以常年都處於營業狀態,經常有人邀他去看畫,他點評過別人畫的馬、鷹、松樹、山水等等,都寫得非常用心,於是畫畫的人名氣有了,自己的名氣也有了,下次大夥都願意繼續帶他玩。

  這就是唐朝文人的生活縮影。

  忙忙碌碌地應酬這個再應酬那個,到頭來也不一定能獲得出頭的機會。

  杜甫一直到生命中的最後幾年,都還得寫詩向人尋求一份差使養家餬口。

  那時候已經不是沒法實現胸中抱負的事了。

  那時候連個落腳都沒有,一家老小跟著自己到處漂泊。

  所以杜甫也曾疲憊地說「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