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他覺得自己不缺少才華,過些時日去了那邊,他花些心思好好地打理窮山僻壤和刁民,畢竟他手底下還有五百餘護衛和大批金銀,比起徒手開疆擴土的聖人,還是便利了許多。
此次逃離的行動,他決定得太快,不似他往日做事的風格,不穩定的因素太多,太過冒險,他老是心跳得厲害,所以他不斷地詢問劉管事,又派人出去多加打聽,他從許家那裡探聽到皇上認為在西南為了抓一個勇武王,久耗兵力,實在勞民傷財,有收兵的打算。
晏景兮又放心了少許,沒有軍隊的騷擾,他需要擔心的事少了一樁。
他又探聽到消息,嚴世子帶著一百位國公府的親衛去了西北,他心裡感到好笑,只盼著嚴錚快些走進他設置好的陷阱。西北郡王府也不時傳來消息,他的替身在郡王府裡帶他行使職責,沒有西北的官員懷疑郡王的身份有假。
樁樁件件的消息都是朝向好的局面,他只需安心等待約定的時間,勇武王來沅江渡口接他就可以了。
他存了一些謹慎的心思,並沒有將手下的護衛全部安排在那日上船,而是分出一半的人埋伏在兩岸。逆流而上的船隻行駛不會太快,護衛們沿著河畔,在崇山峻岭里跟隨他。
如果河裡出現了危險,劉管事會及時向岸邊的人傳信,勇武王忌憚著岸邊的人,他在水裡就是對郡王動了歹意,勇武王也沒辦法全身而退。
但晏景兮又怕山高水遠,水路好行,護衛行山路難以趕上船隻,他日日多慮,心口的悶氣難消。
……
勇武王派人傳信,明日清晨便會到達沅江下游渡口。晏景兮讓人收拾東西,向渡口趕去。
天空泛起魚肚白,一列馬車駛出了源雨鎮到了沅江邊上,晨霧瀰漫山間,水汽帶著花草香氣撲面而來,沅江奔騰的水聲似虎嘯雷鳴。
晏景兮聽著水聲,暗嘆一聲,如此湍急的水流,想要逆流而上實屬不易。
十幾艘船停靠在沅江的渡口,這是晏景兮手下提前備好的船隻。茶珠坐在晏景兮的身旁,她的頭上被罩了一個深灰色的帷帽,昨夜奴僕在庭院裡收拾整頓了一夜,她又隱約聽到了郡王與劉管事的交談,得知了他們即將出發。
她心情低落,一夜無眠。
晏景兮拉著她的手下了馬車。白霧籠罩山野,本就看不清前路,她頭上又戴著深色的帷帽,更是連腳下的路都瞧不真切。
她聽到喧譁的水聲,得知已經行到了沅江邊上,晏景兮擔心今日會出變故,到時候來不及看護茶珠,於是把她的雙手繫上了麻繩。
茶珠的雙手被綁在身前,她輕撫腰間刺手的瓷片,緊張地咽了咽口水。她做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準備,昨日夜裡,她趁眾人忙碌,悄悄地打碎了一個茶杯,將一片扇貝大小的瓷片塞在腰帶里,打算上了船之後尋一個與郡王獨處的機會,割破郡王的喉嚨,再趁機跳進沅江之中。
茶珠記得世子告訴她,他重傷昏迷,跌進沅江之中,被水流沖行了一段距離,但也艱難地活了下來。她想自己雖然不會泅水,但至少是有意識地跳進了江里,也許天命保佑,她會被江水衝到某一個灘涂上,僥倖活下來。
她不想跟著郡王去西南邊境的城鎮生活,如果她的餘生要和時而狂躁,時而卑微乞憐的郡王一起糾纏,她寧願死在江中。
霧氣給天地鋪上了一層灰白色的幕簾,像是熬得極濃的米湯漂浮在空中,讓晏景兮連身旁的人也看不清楚。
一行人行至江邊,晏景兮這才發現,他準備的船旁停了三艘大船。這船與與成國的木船不同,底部更結實,船帆更多、更大。
勇武王站在其中一艘青雀大船上,他正值壯年,有一臉烏黑的的鬍鬚,穿著松石綠與藏青色相間的長袍,他的衣袍與中原之人不同,雖是上衣下裳,下賞里穿著厚實的羊皮靴和石灰色的褲子。
他背上背著一把鷹頭紋斬首大刀,腰間繫著馬鞭,在霧色里看不清他的長相,卻已經聽到了他爽朗的笑聲,他大步走下船,跨步到江邊,對晏景兮作揖,「怡郡王,本王承蒙你多番關照,感激不盡。今日本王終於得見郡王身影,果真是中原風流才俊,比本王所想還要英武幾分。」
茶珠險些冷笑出聲,對著身形單薄,面色蒼白的晏景兮說「英武」二字,也不知道勇武王是不是在譏諷郡王。
勇武王又爽朗笑道:「郡王,快上船來,我們豪飲幾杯!本王為郡王準備了西南邊陲特有的佳釀。」
一陣清風拂過,風吹起茶珠的帷帽,她抬頭望去,船帆在風中招搖,發出咧咧的聲響。
她的心跳得很快,她在深色的紗落下來之前,又偷偷打量勇武王的模樣。這個人是嚴錚日思夜想,拼盡全力要除掉的人,勇武王之前一直躲在山裡,讓人尋不到蹤跡,今日竟然出現在了這裡。
茶珠不自覺地摸向腰帶里的瓷片,幻想待會兒郡王與勇武王喝酒,她在一旁伺候,待兩人喝醉之後,她尋一個機會用瓷片將兩人脖頸上的血脈劃破。
可是她平日裡連雞都沒有殺過,想到要殺人,她雙手止不住地顫抖,她安慰自己,如今本就是九死一生的局面,若她瞻前顧後,也不過是自己淹死在江中,若能在死前幫自己和嚴錚將這兩人除掉,也算是無憾了。
她想到自己要死在江中,難免又升起悲哀之情,死之前沒有能夠再見到嚴錚一面,她終究感到傷懷。她只希望他不要再記掛她,把她當作一段孽緣放下,他還年輕,前途光明……越是這樣想,她越難過,她又希望他懷念她一輩子,否則她一抹孤魂,無人惦記也太過可憐。
此次逃離的行動,他決定得太快,不似他往日做事的風格,不穩定的因素太多,太過冒險,他老是心跳得厲害,所以他不斷地詢問劉管事,又派人出去多加打聽,他從許家那裡探聽到皇上認為在西南為了抓一個勇武王,久耗兵力,實在勞民傷財,有收兵的打算。
晏景兮又放心了少許,沒有軍隊的騷擾,他需要擔心的事少了一樁。
他又探聽到消息,嚴世子帶著一百位國公府的親衛去了西北,他心裡感到好笑,只盼著嚴錚快些走進他設置好的陷阱。西北郡王府也不時傳來消息,他的替身在郡王府裡帶他行使職責,沒有西北的官員懷疑郡王的身份有假。
樁樁件件的消息都是朝向好的局面,他只需安心等待約定的時間,勇武王來沅江渡口接他就可以了。
他存了一些謹慎的心思,並沒有將手下的護衛全部安排在那日上船,而是分出一半的人埋伏在兩岸。逆流而上的船隻行駛不會太快,護衛們沿著河畔,在崇山峻岭里跟隨他。
如果河裡出現了危險,劉管事會及時向岸邊的人傳信,勇武王忌憚著岸邊的人,他在水裡就是對郡王動了歹意,勇武王也沒辦法全身而退。
但晏景兮又怕山高水遠,水路好行,護衛行山路難以趕上船隻,他日日多慮,心口的悶氣難消。
……
勇武王派人傳信,明日清晨便會到達沅江下游渡口。晏景兮讓人收拾東西,向渡口趕去。
天空泛起魚肚白,一列馬車駛出了源雨鎮到了沅江邊上,晨霧瀰漫山間,水汽帶著花草香氣撲面而來,沅江奔騰的水聲似虎嘯雷鳴。
晏景兮聽著水聲,暗嘆一聲,如此湍急的水流,想要逆流而上實屬不易。
十幾艘船停靠在沅江的渡口,這是晏景兮手下提前備好的船隻。茶珠坐在晏景兮的身旁,她的頭上被罩了一個深灰色的帷帽,昨夜奴僕在庭院裡收拾整頓了一夜,她又隱約聽到了郡王與劉管事的交談,得知了他們即將出發。
她心情低落,一夜無眠。
晏景兮拉著她的手下了馬車。白霧籠罩山野,本就看不清前路,她頭上又戴著深色的帷帽,更是連腳下的路都瞧不真切。
她聽到喧譁的水聲,得知已經行到了沅江邊上,晏景兮擔心今日會出變故,到時候來不及看護茶珠,於是把她的雙手繫上了麻繩。
茶珠的雙手被綁在身前,她輕撫腰間刺手的瓷片,緊張地咽了咽口水。她做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準備,昨日夜裡,她趁眾人忙碌,悄悄地打碎了一個茶杯,將一片扇貝大小的瓷片塞在腰帶里,打算上了船之後尋一個與郡王獨處的機會,割破郡王的喉嚨,再趁機跳進沅江之中。
茶珠記得世子告訴她,他重傷昏迷,跌進沅江之中,被水流沖行了一段距離,但也艱難地活了下來。她想自己雖然不會泅水,但至少是有意識地跳進了江里,也許天命保佑,她會被江水衝到某一個灘涂上,僥倖活下來。
她不想跟著郡王去西南邊境的城鎮生活,如果她的餘生要和時而狂躁,時而卑微乞憐的郡王一起糾纏,她寧願死在江中。
霧氣給天地鋪上了一層灰白色的幕簾,像是熬得極濃的米湯漂浮在空中,讓晏景兮連身旁的人也看不清楚。
一行人行至江邊,晏景兮這才發現,他準備的船旁停了三艘大船。這船與與成國的木船不同,底部更結實,船帆更多、更大。
勇武王站在其中一艘青雀大船上,他正值壯年,有一臉烏黑的的鬍鬚,穿著松石綠與藏青色相間的長袍,他的衣袍與中原之人不同,雖是上衣下裳,下賞里穿著厚實的羊皮靴和石灰色的褲子。
他背上背著一把鷹頭紋斬首大刀,腰間繫著馬鞭,在霧色里看不清他的長相,卻已經聽到了他爽朗的笑聲,他大步走下船,跨步到江邊,對晏景兮作揖,「怡郡王,本王承蒙你多番關照,感激不盡。今日本王終於得見郡王身影,果真是中原風流才俊,比本王所想還要英武幾分。」
茶珠險些冷笑出聲,對著身形單薄,面色蒼白的晏景兮說「英武」二字,也不知道勇武王是不是在譏諷郡王。
勇武王又爽朗笑道:「郡王,快上船來,我們豪飲幾杯!本王為郡王準備了西南邊陲特有的佳釀。」
一陣清風拂過,風吹起茶珠的帷帽,她抬頭望去,船帆在風中招搖,發出咧咧的聲響。
她的心跳得很快,她在深色的紗落下來之前,又偷偷打量勇武王的模樣。這個人是嚴錚日思夜想,拼盡全力要除掉的人,勇武王之前一直躲在山裡,讓人尋不到蹤跡,今日竟然出現在了這裡。
茶珠不自覺地摸向腰帶里的瓷片,幻想待會兒郡王與勇武王喝酒,她在一旁伺候,待兩人喝醉之後,她尋一個機會用瓷片將兩人脖頸上的血脈劃破。
可是她平日裡連雞都沒有殺過,想到要殺人,她雙手止不住地顫抖,她安慰自己,如今本就是九死一生的局面,若她瞻前顧後,也不過是自己淹死在江中,若能在死前幫自己和嚴錚將這兩人除掉,也算是無憾了。
她想到自己要死在江中,難免又升起悲哀之情,死之前沒有能夠再見到嚴錚一面,她終究感到傷懷。她只希望他不要再記掛她,把她當作一段孽緣放下,他還年輕,前途光明……越是這樣想,她越難過,她又希望他懷念她一輩子,否則她一抹孤魂,無人惦記也太過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