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她扶著扶手,在紅木椅子上緩緩坐下。
而此時,桌面上的畫,在微涼晨光中,隱隱露出山脈嶙峋峭拔的一角。
.
鎮南王世子被扣留在京,鎮南王乃東宮謀逆案的餘黨,朝廷追捕鎮南王時,卻不知如何被鎮南王先得了信,連夜逃離。
一夜之間,京中風聲鶴唳。
如今鎮南王謀反證據確鑿,雖讓他先跑一步,不妨礙大局,畢竟他多年經營,有點路子也在預料當中,現如今,便該是把告密之人抓出來。
此時,京郊處,檢查完布防,裴劭盤腿坐於草垛。
他盯著篝火,隨手撿起木棍,往裡面丟。
火堆發出嗶啵聲響,火舌燎動,在他漆黑的眼珠里灼出一個個印子,眼白的血絲也更為明顯。
李彰匯報完今日的搜查,須臾,小聲提議:「將軍可是三日不曾合過眼了?」
裴劭按了下太陽穴,抿抿嘴唇。
李彰又說:「此事比起當年西北之軍務,絕對不至叫將軍如此操勞,不若便回去睡一覺,養足精神氣為重。」
也就只有李彰,敢在裴劭冷臉的時候進言,武平流自個兒縮在馬後面,當個鵪鶉,給李彰比了個大拇指。
裴劭也知道,這樣下去不行。
他扯了扯嘴角:「我入不了睡。」
李彰乾脆也盤腿坐下,說:「不若吃點酒?」
如今鎮南王世子在朝廷手上,鎮南王即使發難,他們也都做好準備,無甚麼要緊事,吃點酒助眠,總比一直睡不去好。
正所謂,小酌怡情。
只是,李彰和武平流都沒想到,這小酌,酌著酌著,將軍竟喝得爛醉如泥,兩眼一閉,昏昏欲睡。
幾個兄弟把大將軍抬去國公府,李彰忽的攔住他們,說:「……要不還是去客棧睡吧。」
武平流也點頭,他最近可聽說,國公府要分家的風聲呢。
正當他們猶豫不決時,裴劭睜開眼,迷迷瞪瞪看著國公府,道:「這不是我家。」
李彰連忙說:「將軍要不住客棧,還是去屬下幾個家中,湊合著?」
「鬼才去你們家,我又不是沒家,」裴劭揮開一個人扶他的手,整個人軟得和麵條似的,但手指還是朝另一邊指,「喏,那兒。」
他指的,正是東街國公府旁的宅子。
上面沒有掛牌匾,但他依然能精確地指著它。
裴劭眯起眼睛,盯著那大門,笑了笑,咕噥了一聲:
「我家。」
第三十七章 真相 與他八分相似。
李彰不知那戶人家是誰,既然是國公爺指的,便硬著頭皮去拍門。
好一會兒,他以為沒人來應時,卻有一個丫鬟打開大門,探出腦袋來:「誰……啊,李大人,公爺。」
沒記錯的話,丫鬟是林夫人身邊的。
李彰唏噓。
將裴劭扛進屋,他們幾個大老爺們不好久待,交代了一句明日無要緊事,讓國公爺好好歇息,便一骨碌往門口擠,散了。
林昭昭披著素緞氅衣,她掀開帘子踏入廂房,便看床上,裴劭只除了鞋,隨意躺著,濃眉緊皺。
她第一次瞧他醉得不省人事,上回他醉了,好歹能直著身子來雪淨堂,後來也很快清醒。
他是海一般的酒量,也不知道到底是吃了多少酒,才會這般。
林昭昭輕嘆。
吩咐歸雁端來銅盆溫水,她替他擦手擦臉,褪下沾滿酒味的外衣,她低頭嗅嗅,他中衣也是一股酒味,這要是一晚上不換,得餿了。
她去撥他的衣襟,下一刻,她的手就被死死攥住,裴劭卻不曾睜眼。
林昭昭試著抽回手,裴劭很快就放開,她想了想,又伸出手,這回剛碰上裴劭衣襟,又被攔住。
可他又分明還不清醒呢。
林昭昭靜坐著看他。
幾年前,林昭昭曾經看過一齣戲,具體角色如何她已不太記得,只記得,那書生小姐原來是兩情相悅,書生卻喝酒誤事,不小心和公主糾纏到一處,小姐憤而離去,書生追悔莫及,倒是公主提出效仿娥皇女英,好生大方。
林昭昭很不得勁,將此戲和一眾瑣事寫進信里,那些瑣事裴劭一一回完,專門針對這件事,寫到:
「這不過是男人的意淫,先不說堂堂公主為何非一個落魄書生不可,男人如果真喝醉酒,那如何辦事,讓送子觀音幫忙麼?所謂醉酒誤事,是男人給自己找的藉口。」
林昭昭好笑,回信時,就又提:「你怎知書生就是故意?如果本來八分醉,公主又引誘之,他如何把持?又或者公主將他衣物一脫,第二日謊稱二人已有親密,書生又要如何好?」
信寄出不久,林昭昭就後悔了,因為她幾乎能預料到裴劭的回信,果然,又給他一次顯擺的機會,他寫:「問題還是在書生,別說八分醉,我是十分醉,十二分醉,也不叫旁人有機會製造假象。」
林昭昭:「要是我要替你換衣裳呢?」
裴劭:「若是你,你跟我打聲招呼,我自是好好配合,哪有不給你碰的道理。」
那兩年,一點點小事,他們就能聊上許多,來往信封,都塞得鼓囊囊的,生怕還有什麼事情沒交代清楚。
只是,紙與墨留下的繾綣,在她嫁進伯府前,全都付之一炬,唯藏在記憶深處。
林昭昭俯身,手背拍拍裴劭臉頰:「裴劭,是我,我想給你換個衣裳。」
而此時,桌面上的畫,在微涼晨光中,隱隱露出山脈嶙峋峭拔的一角。
.
鎮南王世子被扣留在京,鎮南王乃東宮謀逆案的餘黨,朝廷追捕鎮南王時,卻不知如何被鎮南王先得了信,連夜逃離。
一夜之間,京中風聲鶴唳。
如今鎮南王謀反證據確鑿,雖讓他先跑一步,不妨礙大局,畢竟他多年經營,有點路子也在預料當中,現如今,便該是把告密之人抓出來。
此時,京郊處,檢查完布防,裴劭盤腿坐於草垛。
他盯著篝火,隨手撿起木棍,往裡面丟。
火堆發出嗶啵聲響,火舌燎動,在他漆黑的眼珠里灼出一個個印子,眼白的血絲也更為明顯。
李彰匯報完今日的搜查,須臾,小聲提議:「將軍可是三日不曾合過眼了?」
裴劭按了下太陽穴,抿抿嘴唇。
李彰又說:「此事比起當年西北之軍務,絕對不至叫將軍如此操勞,不若便回去睡一覺,養足精神氣為重。」
也就只有李彰,敢在裴劭冷臉的時候進言,武平流自個兒縮在馬後面,當個鵪鶉,給李彰比了個大拇指。
裴劭也知道,這樣下去不行。
他扯了扯嘴角:「我入不了睡。」
李彰乾脆也盤腿坐下,說:「不若吃點酒?」
如今鎮南王世子在朝廷手上,鎮南王即使發難,他們也都做好準備,無甚麼要緊事,吃點酒助眠,總比一直睡不去好。
正所謂,小酌怡情。
只是,李彰和武平流都沒想到,這小酌,酌著酌著,將軍竟喝得爛醉如泥,兩眼一閉,昏昏欲睡。
幾個兄弟把大將軍抬去國公府,李彰忽的攔住他們,說:「……要不還是去客棧睡吧。」
武平流也點頭,他最近可聽說,國公府要分家的風聲呢。
正當他們猶豫不決時,裴劭睜開眼,迷迷瞪瞪看著國公府,道:「這不是我家。」
李彰連忙說:「將軍要不住客棧,還是去屬下幾個家中,湊合著?」
「鬼才去你們家,我又不是沒家,」裴劭揮開一個人扶他的手,整個人軟得和麵條似的,但手指還是朝另一邊指,「喏,那兒。」
他指的,正是東街國公府旁的宅子。
上面沒有掛牌匾,但他依然能精確地指著它。
裴劭眯起眼睛,盯著那大門,笑了笑,咕噥了一聲:
「我家。」
第三十七章 真相 與他八分相似。
李彰不知那戶人家是誰,既然是國公爺指的,便硬著頭皮去拍門。
好一會兒,他以為沒人來應時,卻有一個丫鬟打開大門,探出腦袋來:「誰……啊,李大人,公爺。」
沒記錯的話,丫鬟是林夫人身邊的。
李彰唏噓。
將裴劭扛進屋,他們幾個大老爺們不好久待,交代了一句明日無要緊事,讓國公爺好好歇息,便一骨碌往門口擠,散了。
林昭昭披著素緞氅衣,她掀開帘子踏入廂房,便看床上,裴劭只除了鞋,隨意躺著,濃眉緊皺。
她第一次瞧他醉得不省人事,上回他醉了,好歹能直著身子來雪淨堂,後來也很快清醒。
他是海一般的酒量,也不知道到底是吃了多少酒,才會這般。
林昭昭輕嘆。
吩咐歸雁端來銅盆溫水,她替他擦手擦臉,褪下沾滿酒味的外衣,她低頭嗅嗅,他中衣也是一股酒味,這要是一晚上不換,得餿了。
她去撥他的衣襟,下一刻,她的手就被死死攥住,裴劭卻不曾睜眼。
林昭昭試著抽回手,裴劭很快就放開,她想了想,又伸出手,這回剛碰上裴劭衣襟,又被攔住。
可他又分明還不清醒呢。
林昭昭靜坐著看他。
幾年前,林昭昭曾經看過一齣戲,具體角色如何她已不太記得,只記得,那書生小姐原來是兩情相悅,書生卻喝酒誤事,不小心和公主糾纏到一處,小姐憤而離去,書生追悔莫及,倒是公主提出效仿娥皇女英,好生大方。
林昭昭很不得勁,將此戲和一眾瑣事寫進信里,那些瑣事裴劭一一回完,專門針對這件事,寫到:
「這不過是男人的意淫,先不說堂堂公主為何非一個落魄書生不可,男人如果真喝醉酒,那如何辦事,讓送子觀音幫忙麼?所謂醉酒誤事,是男人給自己找的藉口。」
林昭昭好笑,回信時,就又提:「你怎知書生就是故意?如果本來八分醉,公主又引誘之,他如何把持?又或者公主將他衣物一脫,第二日謊稱二人已有親密,書生又要如何好?」
信寄出不久,林昭昭就後悔了,因為她幾乎能預料到裴劭的回信,果然,又給他一次顯擺的機會,他寫:「問題還是在書生,別說八分醉,我是十分醉,十二分醉,也不叫旁人有機會製造假象。」
林昭昭:「要是我要替你換衣裳呢?」
裴劭:「若是你,你跟我打聲招呼,我自是好好配合,哪有不給你碰的道理。」
那兩年,一點點小事,他們就能聊上許多,來往信封,都塞得鼓囊囊的,生怕還有什麼事情沒交代清楚。
只是,紙與墨留下的繾綣,在她嫁進伯府前,全都付之一炬,唯藏在記憶深處。
林昭昭俯身,手背拍拍裴劭臉頰:「裴劭,是我,我想給你換個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