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頁
緬甸也同樣派出了使者,一來朝貢,二來也是試探大明的心意。
與此同時,阮氏越南的使者也到了京師。
和鄭氏越南的訴求不同,阮氏越南是求援來的,他們向大明哭訴,因為鄭氏越南的阻隔,所以他們無法向大明朝貢,又說鄭氏夾持越南王,違背臣禮,請王師剿滅之,越南願永為大明之藩屬。
面對三方使者,大明朝廷的答覆很簡單,大明無意在邊疆興兵,但安南久不來朝,有違臣禮,對安南王和鄭氏越南提出嚴厲斥責。
同時警告鄭氏越南和緬甸,沒有大明的允許,任何人也不得興兵。但有糾紛,一律交由大明裁決,不服裁決或者是違抗命令者,大明必將懲罰。
以前,大明只能言語恫嚇,無法實際出兵,但現在不同了,有了黃得功劉良佐張名振在雲南境內的兩萬大軍,加上中央天津和福建水師的船艦,已經可以航行到越南緬甸外海,大明已經有能力水陸共進,干涉中南半島,最起碼是越南和緬甸的局勢了。
聽到此言,阮氏越南立刻請求大明參與越南事務,公正裁決。
另一個苦主泰國也很快跳了進來。
——鄭氏越南針對的是南方的阮氏越南,緬甸針對的是泰國,和前世里現代化的武器出現之後,泰國碾壓緬甸不同,這個時代的緬甸民風剽悍,一直壓著泰國打,泰國數次被緬甸滅國,這個時段里,緬甸王又準備向泰國興兵,泰國上下正是惶恐,因此聽到大明要主持裁決,他們最是高興不過了。
大明朝廷很快就任命雲南都察院僉都御史金堡為西南調停大使,調停越南南北、緬甸泰國之間的糾紛。
鄭氏越南和緬甸唯唯諾諾,算是暫時按住了興兵之心。
最後,大明朝廷提出要求,為了通商的便利,鄭氏越南和緬甸必須加緊修建或者是擴寬和大明通聯的道路。
鄭氏越南和緬甸也應了。
當然了,就實際行動來說,這兩方一點都不積極,因為即便是傻子也知道,道路不止走商人,也能走大軍,一旦道路修好了,他們有什麼不慎,惹到了大明,大明大軍出動,踏著他們修葺的道路,長驅直入,那他們豈不是自取滅亡?
鄭氏越南和緬甸的虛應,大明自然明白,不過並不直接點破,只是派遣官員,不住的催促。
同時,而大明也趁著這段時間,砍伐密林,修建雲南境內的道路,就地練兵,熟悉氣候地理,以為可能的「事變」做準備。
……
九月。
喀爾喀亦有捷報傳來。
孫傳庭率領遠征軍,渡過瀚海沙漠,直到漠北。
松錦之戰時,扎薩克圖汗領教過大明的利害,更知道孫傳庭和李定國的威名,他自知正面迎戰不是對手,因此在聽聞明朝大軍來到之後,立刻帶領所部,往更北面逃走。
孫傳庭李定國一路追擊。
最終,他們在剌兒河(烏蘭巴託附近)一代,追上了扎薩克圖蒙古大軍。繼而雙方展開決戰。
身處漠北,是蒙古人熟悉的戰場,而且就兵力來說,札薩克圖汗在吞併了車臣汗之後,又收攏了一部分的土謝圖汗騎兵,糾集了哥薩克騎兵,總兵力超過六萬,且全部都是騎兵,大明遠道而來的,精兵三萬,剩下的四萬乃是輔兵,經過千里追逐,已經是疲憊不堪,且因為戰線的拉長,後勤補給已經是出現了困難,扎薩克圖汗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所以才決定在土剌河和明軍展開決戰。
大戰開始,札薩克圖汗騎兵蒙古騎兵首先展開攻擊,冒著明軍的火炮和槍林彈雨,利用騎兵的強大機動,從兩翼不停的拉扯,騷擾明軍,又從後方展開奇襲,而正面的蒙古兵則是利用從羅剎人那裡購來的火炮和鳥銃,和明軍展開對射,一時硝煙瀰漫,喊殺震天。
戰到午後,明軍前鋒挫敗,李定國將旗傾倒,明軍大陣陣腳不穩,札薩克圖汗大喜,命令全軍突擊,不想卻是一個圈套,等蒙古主力殺出之後,原本敗退的李定國,忽然轉身反殺,而蓄力已經的明軍精銳騎兵更是從兩翼滾滾而出來,將衝上來蒙古主力包裹在中間。
雙方一場大戰,直殺的天昏地暗,黃昏時分,哥薩克率先逃走,隨後,扎薩克圖蒙古騎兵全線潰敗,眼見敗局已定,札薩克圖汗急急帶領殘兵逃走。
此戰,明軍殲滅兩萬餘蒙古騎兵,俘虜扎薩克圖蒙古老弱七萬餘人,繳獲牛羊和財寶無數,扎薩克圖汗雖然僥倖逃走,但其實力已經不足從前的三分之一。
孫傳庭統領大軍原地修整,令李定國率領輕騎繼續追擊。
「好!」
看完軍報,朱慈烺不禁大喜。雖然當日他在殿堂上說的肯定,但軍情瞬息萬變,漠北遙遠,能不能一戰平定喀爾喀,他心裡也沒有十足的把握,今日看到勝利的戰果,他心裡的石頭總算是落了地。
孫傳庭,智哉,李定國,勇哉!
「將軍洗兵河上波,馬前雙吹金哱囉。英雄如公信無敵,據鞍歸來親草檄!」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十月。
三邊總督高名衡病重,不能理事,遂告老還鄉,隆武帝朱慈烺欽點軍機次輔,兵部侍郎史可法為新任三邊總督。
雖然還是叫三邊,但現在的三邊和過去不同了,過去的三邊是指延綏、固原、甘肅,現在則是甘肅,寧夏,青海。
與此同時,阮氏越南的使者也到了京師。
和鄭氏越南的訴求不同,阮氏越南是求援來的,他們向大明哭訴,因為鄭氏越南的阻隔,所以他們無法向大明朝貢,又說鄭氏夾持越南王,違背臣禮,請王師剿滅之,越南願永為大明之藩屬。
面對三方使者,大明朝廷的答覆很簡單,大明無意在邊疆興兵,但安南久不來朝,有違臣禮,對安南王和鄭氏越南提出嚴厲斥責。
同時警告鄭氏越南和緬甸,沒有大明的允許,任何人也不得興兵。但有糾紛,一律交由大明裁決,不服裁決或者是違抗命令者,大明必將懲罰。
以前,大明只能言語恫嚇,無法實際出兵,但現在不同了,有了黃得功劉良佐張名振在雲南境內的兩萬大軍,加上中央天津和福建水師的船艦,已經可以航行到越南緬甸外海,大明已經有能力水陸共進,干涉中南半島,最起碼是越南和緬甸的局勢了。
聽到此言,阮氏越南立刻請求大明參與越南事務,公正裁決。
另一個苦主泰國也很快跳了進來。
——鄭氏越南針對的是南方的阮氏越南,緬甸針對的是泰國,和前世里現代化的武器出現之後,泰國碾壓緬甸不同,這個時代的緬甸民風剽悍,一直壓著泰國打,泰國數次被緬甸滅國,這個時段里,緬甸王又準備向泰國興兵,泰國上下正是惶恐,因此聽到大明要主持裁決,他們最是高興不過了。
大明朝廷很快就任命雲南都察院僉都御史金堡為西南調停大使,調停越南南北、緬甸泰國之間的糾紛。
鄭氏越南和緬甸唯唯諾諾,算是暫時按住了興兵之心。
最後,大明朝廷提出要求,為了通商的便利,鄭氏越南和緬甸必須加緊修建或者是擴寬和大明通聯的道路。
鄭氏越南和緬甸也應了。
當然了,就實際行動來說,這兩方一點都不積極,因為即便是傻子也知道,道路不止走商人,也能走大軍,一旦道路修好了,他們有什麼不慎,惹到了大明,大明大軍出動,踏著他們修葺的道路,長驅直入,那他們豈不是自取滅亡?
鄭氏越南和緬甸的虛應,大明自然明白,不過並不直接點破,只是派遣官員,不住的催促。
同時,而大明也趁著這段時間,砍伐密林,修建雲南境內的道路,就地練兵,熟悉氣候地理,以為可能的「事變」做準備。
……
九月。
喀爾喀亦有捷報傳來。
孫傳庭率領遠征軍,渡過瀚海沙漠,直到漠北。
松錦之戰時,扎薩克圖汗領教過大明的利害,更知道孫傳庭和李定國的威名,他自知正面迎戰不是對手,因此在聽聞明朝大軍來到之後,立刻帶領所部,往更北面逃走。
孫傳庭李定國一路追擊。
最終,他們在剌兒河(烏蘭巴託附近)一代,追上了扎薩克圖蒙古大軍。繼而雙方展開決戰。
身處漠北,是蒙古人熟悉的戰場,而且就兵力來說,札薩克圖汗在吞併了車臣汗之後,又收攏了一部分的土謝圖汗騎兵,糾集了哥薩克騎兵,總兵力超過六萬,且全部都是騎兵,大明遠道而來的,精兵三萬,剩下的四萬乃是輔兵,經過千里追逐,已經是疲憊不堪,且因為戰線的拉長,後勤補給已經是出現了困難,扎薩克圖汗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所以才決定在土剌河和明軍展開決戰。
大戰開始,札薩克圖汗騎兵蒙古騎兵首先展開攻擊,冒著明軍的火炮和槍林彈雨,利用騎兵的強大機動,從兩翼不停的拉扯,騷擾明軍,又從後方展開奇襲,而正面的蒙古兵則是利用從羅剎人那裡購來的火炮和鳥銃,和明軍展開對射,一時硝煙瀰漫,喊殺震天。
戰到午後,明軍前鋒挫敗,李定國將旗傾倒,明軍大陣陣腳不穩,札薩克圖汗大喜,命令全軍突擊,不想卻是一個圈套,等蒙古主力殺出之後,原本敗退的李定國,忽然轉身反殺,而蓄力已經的明軍精銳騎兵更是從兩翼滾滾而出來,將衝上來蒙古主力包裹在中間。
雙方一場大戰,直殺的天昏地暗,黃昏時分,哥薩克率先逃走,隨後,扎薩克圖蒙古騎兵全線潰敗,眼見敗局已定,札薩克圖汗急急帶領殘兵逃走。
此戰,明軍殲滅兩萬餘蒙古騎兵,俘虜扎薩克圖蒙古老弱七萬餘人,繳獲牛羊和財寶無數,扎薩克圖汗雖然僥倖逃走,但其實力已經不足從前的三分之一。
孫傳庭統領大軍原地修整,令李定國率領輕騎繼續追擊。
「好!」
看完軍報,朱慈烺不禁大喜。雖然當日他在殿堂上說的肯定,但軍情瞬息萬變,漠北遙遠,能不能一戰平定喀爾喀,他心裡也沒有十足的把握,今日看到勝利的戰果,他心裡的石頭總算是落了地。
孫傳庭,智哉,李定國,勇哉!
「將軍洗兵河上波,馬前雙吹金哱囉。英雄如公信無敵,據鞍歸來親草檄!」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十月。
三邊總督高名衡病重,不能理事,遂告老還鄉,隆武帝朱慈烺欽點軍機次輔,兵部侍郎史可法為新任三邊總督。
雖然還是叫三邊,但現在的三邊和過去不同了,過去的三邊是指延綏、固原、甘肅,現在則是甘肅,寧夏,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