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唐子風點點頭,說道:「小段說的,的確正合我意。我剛才也是在思考這個問題,覺得如果由咱們商機集團全盤接下來,壓力太大,風險也太大。

  「大飛機工具機的確是一塊肥肉,但也正因為它是肥肉,咱們要想獨家吃下去,是不太可能的。在關於韋爾財團的問題上,會有各種博弈。國家不會把幾千億的設備都交給咱們,咱們如果在前期投入太大,未來收不回投資,反而拖累了集團的發展。

  「人民戰爭這個方案的好處,就在於分散了壓力,也分散了風險。讓更多的企業加入進來,風險大家擔,利潤大家分,只要肉還在鍋里,誰多吃一口,誰少吃一口,其實也是無所謂的。」

  「但是,這樣一來,工具機的技術標準就難以統一了。」於曉惠插話道。她是搞技術的,當然最關心這個問題。

  早在幾個月前,唐子風就讓她關注過大飛機工具機的事情。她依據系統化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大飛機工具機的總體設計思路。唐子風向張令偉說,浦飛即便是答應從韋爾財團採購工具機,也要對方答應滿足我方提出的工具機標準,其實就是源于于曉惠的這套設計。

  現在,段如飛提出搞人民戰爭,讓更多的企業參與大飛機工具機的研製,於曉惠就難免要擔心工具機標準問題了。

  「這一點,我們可以堅持的。」唐子風說,「我會說服浦飛,讓它們接受我們提出的工具機標準。未來,不管是韋爾的設備,還是咱們國內企業提交的設備,必須滿足這個標準,浦飛才會接收,不滿足標準的,一概出局。」

  「這個方案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其他企業不願意參與怎麼辦?」陳波說,「咱們光說了大飛機工具機是一塊肥肉,可這塊肥肉也是那麼容易吃到嘴裡去的,它的風險也是很大的。

  「一來,工具機的研發需要高額投入,萬一研發失敗怎麼辦?二來,剛才唐總也說了,浦飛採購工具機是要進行博弈的,如果到時候他們把主要的訂單都給了韋爾,那麼國內這些參與研發工具機的企業,可就收不回投資了。」

  「這的確是一個問題,而且,可能是一個很致命的問題。」唐子風說,「咱們把研發任務分解出去,該怎麼向別人承諾回報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也考慮過了。」段如飛微笑著說道,「咱們沒必要向別人承諾回報,我們應當告訴他們,這就是一項風險投資,敢賭的就進來,不敢賭的就請便了。」

  第五百七十二章 這是什麼情況

  《浦飛開展全球設備招標,國產工具機能否登堂入室》

  《航空專用工具機,一場萬億級別的盛宴》

  《進入工具機業的最後一張門票:大飛機工具機》

  《圓百年航空夢,從工具機做起》

  ……

  媒體永遠都是語不驚人誓不休的,新興的自媒體就更別提了,各種標題之煽情,讓一向吃這碗飯的包娜娜都自嘆弗如。

  出於培養新人的考慮,唐子風把推進大飛機工具機研發的事情,交給了段如飛和於曉惠二人。於曉惠的任務,是與浦飛公司的工程師們合作,制訂大飛機工具機的技術標準,並負責工具機招標中的技術把關。段如飛的任務,則是在全國範圍內招募有志於此的企業或個人,承接某種工具機的研製工作。

  要辦事,首先要造勢,這是段如飛從唐子風那裡學來的經驗。他聯繫了多年來一直為公司提供公關服務的深藍焦點公司,讓他們組織一批稿件,在媒體上炒作大飛機工具機的概念。

  讓段如飛和包娜娜都沒有想到的是,深藍焦點公司剛剛投放出去幾篇稿子,網絡上就掀起了一個討論大飛機工具機的熱潮。無數大V一夜之間就變成了航空專家和工具機專家,對大飛機工具機的話題侃侃而談,而他們的發言,又被許多自媒體拿去洗稿融梗,變成一篇篇10萬+的熱文,登上了各家社交網絡平台的熱搜榜。

  「這是什麼情況?」段如飛目瞪口呆。

  「這裡面很多都是胡說八道啊!」於曉惠不能忍了,有些文章寫得也太玄了,什麼100米之內只能有1微米的偏差,什麼一個刀頭價值800萬人民幣,這都是哪跟哪的事情啊?

  「至少能夠證明一點,那就是袁爺爺讓大家吃得太飽了,大家的精力無處發泄啊。」

  這是唐子風的評論,說這話的時候,他臉上帶著笑意,顯然是對此十分滿意的。

  最早做出響應的,是地方政府。關於大飛機工具機的話題成為網絡熱點之後,便有不少於十個地級市派出了夠份量的官員來到浦飛公司,商談有關在當地建立大飛機工具機研發製造基地的問題,還提交了有關建設「工具機谷」、「航空灣」之類的策劃報告。

  這些官員們聲稱,只要浦飛公司同意,他們願意拿出少至幾千萬,多至幾億的資金,支持企業在他們當地建立大飛機工具機公司或者研究中心,三年免租金,五年免所得稅等等,條件可謂是一個比一個更優越。

  這些年,地區間的產業競爭也陷入了內卷,各地為了爭奪優質產業項目,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早些年,國內資本短缺,地方政府招商引資十分困難,哪裡會在乎投資商投的是什麼產業。但凡有人願意來投資,地方官員就會把他們當作祖宗一樣地供著。

  隨著國內資本日益豐盈,加之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也不斷好轉,地方官員對於投資項目的技術含量就越來越重視了。一個地方的產業用地是有限的,如果引進一些占地面積大,而產值卻不高的企業,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就是一種損失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