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唐子風正是針對這種情況,發明出了一個工匠精神與工程師精神對沖的理論,認為追求工匠精神必然導致工程師精神欠缺。

  於曉惠是個搞技術的人,對於這種什麼精神的說法,一向是付之一笑。今天,盧玉傑上來就大談什麼精神、什麼文化,楚占龍看起來似乎還挺相信盧玉傑的話,於曉惠也就不得不拿出唐子風的理論來對付盧玉傑了。

  盧玉傑是個文科生,有情懷而不懂技術,跟他談技術是對牛彈琴。要戰勝一個文科生,必須使用另一個文科生的理論,而唐子風,恰恰就是一個擅長於發明奇談怪論的文科生。

  「於總工,你剛才說,搞大型系統設計的理論和經驗,德國、日本都是欠缺的,那麼,咱們國家就有這方面的理論嗎?」徐金雲拋出了一個問題。他是跟著楚占龍創業的老人,有工業生產的經驗,提出的問題也更有針對性。

  於曉惠很篤定地點點頭,說道:「有。目前,在關於工具機系統優化方面,我們國家的研究水平是最高的,代表人物就是清華大學機械學院的肖文珺教授,她是我的老師,而且,她還是我們唐總的夫人。」

  第五百六十五章 系統優化

  工具機系統化設計的概念並不是由中國學者首創的,其思想可以一直追溯到工具機起源的年代,在那個時候,中國人甚至還沒有接觸過現代意義上的工具機。

  什麼叫系統化設計,如何做系統化設計,在過去200年中有著不少討論,但真正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卻是在過去的十幾年中。而在其中做出最大貢獻的,便是來自於中國的工程師和學者。

  自2000年開始,中國便成為全球最大的工具機消費國,隨後又成為全球最大的工具機生產國。生產技術的進步,從來都是與應用息息相關的。豐富的應用實踐,為工程師和學者們提供了海量的研究數據,這便促成了中國在工具機系統化設計領域裡的飛速進步。

  肖文珺從十幾年前便開始進入這個領域,憑藉著她的天資以及臨機集團、蒼龍研究院所提供的實踐機會,她很快就成為這個領域裡的佼佼者。到現在,在全球範圍內,如果肖文珺自謙說自己的水平只能排第二,還真沒有哪個人敢跳出來說自己是第一。

  肖文珺所研究的工具機系統化問題,涉及到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單台工具機的最優化設計。她所以會在這個方面做出成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情勢所迫。中國工具機與西方工具機相比,在零部件的精度方面有很大差距,要想在短時間內趕上基本沒有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通過零部件的配合來彌補單個部件的精度差異,就成為一個很有價值也很有挑戰性的課題。

  在唐子風的支持下,肖文珺和於曉惠聯手,一個做理論研究,一個做實踐驗證,也不知道花費了臨機集團的多少研究經費,終於開發出了一套計算模型,並且成功地應用於生產實踐。

  有了這套模型,臨機集團便補上了零部件精度不足的短板,能夠製造出精度、品質不亞於西方同行的高端工具機,參與市場競爭。由於降低了對零部件精度的要求,臨機集團的工具機還擁有了價格上的優勢,進而獲得了更強的競爭力,也改寫了工具機市場的競爭規則。

  於曉惠向楚占龍等人說起工匠精神和工程師精神的差異,其實也並非強詞奪理,而是有一定依據的。

  零部件精度的提高是有極限的,精度達到一定水平之後,每提升一點,要付出的成本都會呈幾何級數上升。所謂工匠精神的背後,其實就是成本的無限堆積,而這些成本都是要由用戶來承擔的。

  藉助於系統優化的技術,臨機集團可以用精度稍遜的零部件,組合出高精度的工具機,這就大大地節約了成本。這樣一來,工具機企業的競爭就由不斷追求零部件的高精度,轉向了尋求工具機設計的優化,而後者拼的是理論水平以及數據支撐。

  理論方面,中外各有所長,也沒法說誰更強一點。但在數據支撐這方面,中國工具機企業所擁有的優勢,就是西方同行所不具備的,而且也是它們無法超越的。

  數據來自於生產實踐,中國有幾百萬台工具機,日復一日地運轉,每時每刻都會產生出以TB為單位計算的數據,這些數據就是工具機優化設計的基礎。西方工具機企業就算擁有再多的理論模型,沒有數據支撐也是枉然。

  工具機系統化設計的第二個層次,則是工廠級別的工具機組合優化。生產一種產品要經歷許多個工序,每個工序要使用不同的工具機,所以一家工廠里的工具機種類是很多的。

  傳統的工廠里,工具機來自於不同的供應商,工人也有涇渭分明的工種劃分,開車床的是車工,開銑床的是銑工,各干各的活,哪道工序出了問題,後續的工序就只能眼睜睜看著,插不上手。

  信息技術的發展,催生了智能製造的概念。一線操作工的數量不斷減少,有些企業甚至出現了所謂「無燈車間」,整條生產線上的所有設備都是通過自動化裝置聯接在一起的,一道生產指令就能夠完成所有工序的操作。而要實現這一點,就要求生產線上的工具機要符合統一的標準。

  工廠級別的工具機組合優化,包括工具機設計的標準化,還有前後工序工具機之間的協調配合,此外,還要考慮容錯和冗餘的因素。在一條生產線上,如果有一台工具機發生了故障,後面的工序就無法進行。容錯設計就是要在有工具機出現故障的情況下,智能化地繞開故障點,避免生產中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