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先前那女生好奇地問道:「那麼,崔老師,咱們的工具機也能出口嗎?」

  「當然能!」崔冰自豪地說,「去年光我們臨機集團出口海外的工具機,就有兩億多美元了。」

  「能出口到發達國家去嗎?」有學生追問道。

  崔冰點點頭:「能啊,美國、日本、德國,都買過我們的工具機。我們前些年研製的一種迷你家用工具機,在美國市場上賣得特別火呢。」

  「原來是這樣的工具機。」那學生做恍然大悟狀,「這不還是低端貨嗎?就像咱們出口的襯衣襪子那樣。」

  崔冰說:「你說得對,我們目前出口到歐美去的工具機,大多數是中低端產品,主要是憑藉我們的價格優勢。不過,我們的高端工具機出口也已經開始了,我們集團下屬的長化滕村工具機公司,去年接到了韓國的一個訂單,是一台重型船用曲軸工具機。這台工具機的技術指標,已經達到了國外先進水平,目前國際上能夠製造同類工具機的,只有德國、日本和咱們中國。」

  「才一台……」那學生嘟噥道,不過這一回的口氣沒有那麼傲慢了。

  在他看過的網上資料里,從來沒說過中國還能出口高端工具機,甚至有人斷言中國根本就造不出國際領先的工具機。現在聽崔冰這樣一說,原來中國的工具機技術也並不像網上說的那麼差,雖然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卻也還有希望。

  多數的學生內心都是盼著國家強大的,他們之所以有時候對國內的事情冷嘲熱諷,不過是因為被一些網上的文章打擊得太狠,不得不裝出一副高冷的樣子,以顯示自己不在乎。

  你國就這麼落後!

  你國永遠都比不上外國!

  你國體質有問題!

  大家為什麼熱衷於把國家稱為「你國」,說穿了就是沒自信了。這是「你國」,那麼國家再差,自己也無所謂,自尊心不會受損,這就是大家的心理。

  現在走進工廠,看到車間裡的國產設備,又聽到生產一線的人講述中國工業的進步,大家深藏在心裡的那顆民族自豪感的種子便開始萌動了。

  有一台,就會有十台、一百台。

  中國原來也能製造高端工具機,而且中國的高端工具機還能出口到西方國家去。好吧,雖然韓國按國際標準仍然算是發展中國家,但這些年網上不也把它吹得神乎其神的,聽著比美英德日還牛的樣子。

  這樣一個國家,居然也要從中國進口高端工具機,這不就證明了中國並非沒有一戰之力嗎?

  「崔老師,你們太了不起了!你們真是民族的希望!」

  有些情緒比較容易激動的學生,便開始感慨了。反正漂亮話也不用花錢,不夸一夸,怎麼顯示自己的覺悟呢?

  「對啊,和你們一比,我們真是太渣了。哎呀,當年我為什麼沒去學工科,學什麼破金融啊!」

  「就是就是,實業救國,金融誤國,我回去就申請換專業!」

  「你拉倒吧,數學四都掛科的人,你換什麼專業?」

  「我換中文不行嗎?專門寫小說謳歌崔老師這樣的民族英雄。」

  「你贏了……」

  車間裡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作辦學

  此刻,臨機集團總經理辦公室里,卻在談論著另外一個話題。

  「唐總,關於在臨河建立東葉大學蒼龍機械學院的事情,校務會已經原則通過了,下一步就是要報教育部批准。按照教育部前一段時間的指示精神,這件事得到批准,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說話的是東葉大學副校長範文平。他這次是跟著學生實踐隊一起到臨河來的,主要任務就是來與唐子風會晤,商討兩家合作辦學的事情。屋裡的人,除了範文平和唐子風之外,還有臨河市副市長邵俊傑、東葉大學機械系系主任孫凡卓以及臨機集團副總經理張建陽。

  歐陽康事件,讓唐子風意識到一個問題,高校里的科研,與現實生產部門的需要是存在著一些脫節的。明理工承擔科技部的工具機專項,考慮的是如何出科研成果,並不特別在乎實踐部門的想法。

  這種情況並不罕見。有些高校搞出來的成果,通過了專家鑑定,但隨後就杳無音訊了。因為從實驗室到生產一線,還有很深的一道溝塹,跨不過去的話,這樣的成果是毫無價值的。

  科研如此,教學也是如此。很多高校的機械專業里講的東西,與生產實踐相悖離,學生畢業出來之後,無法適應生產一線的需要。

  此外,機械專業在時下的國內屬於一個冷門專業,成績好的學生不願意報考這個專業,一些成績差,被調濟到這個專業里的學生,也是抱著混張文憑,未來改行的想法。像於曉惠這種一門心思想學好機械專業的學生,已經是很罕見了。

  看到這種情況之後,唐子風便萌生出了自己來培養人才的想法。他非常清楚,產業的競爭,歸根結底要落到人才身上,哪個國家擁有第一流的人才,就能夠占據產業高地。

  說是自己培養人才,唐子風當然也不可能自己辦一所大學來招收學生。先不說教育部答應不答應,就算教育部同意他自己開一所大學,如何招生、如何管理學生、如果組織教學,都不是他所擅長的,也不是臨機集團里的任何人擅長的。

  臨機集團旗下倒是有一所技校,這是由原來的臨一機技校和滕機技校合併而成的,主要承擔職工培訓的職能,相當於把工廠里傳統的師傅帶徒弟的方式,轉變為現代教育方式。技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工業生產知識,了解各種生產規範,進車間就能夠上手幹活。但是,要讓這些學生來設計工具機,可就沒戲了,人家原本也不是幹這個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