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周衡說:「這就是典型的記吃不記打啊。如果美國再發一個考克斯報告,我看這些軍工企業怎麼辦?」

  許昭堅說:「科工委的同志其實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了,也和下面的企業交流過。下面企業的擔憂,就是國內的工具機企業能不能靠得住。他們擔心對國內工具機企業寄希望太大,最後落個兩頭空。」

  「其實問題不大。」周衡說,「這些年,咱們的工具機企業技術進步很快,材料、工藝、裝備,加上設計能力,都和過去不可同日而語了。如果國家能夠加大投入,持續地投入,咱們的工具機企業完全能夠實現進口替代的任務。」

  「前提是,國家需要持續地投入。」唐子風接著周衡的話頭說,「這個投入不僅僅是資金上的投入,還包括國家政策層面上的重視。說句大話,像我們臨機集團這種企業,現在還真不差那麼幾千萬的專項資金,我們需要的是干出來的成果能夠得到國家的承認,在國家的心理天平上,能夠有點份量。」

  許昭堅點點頭,說:「我明白你的意思。我們過去提工具機是國之基礎,現在和未來也同樣要這樣提。上次你們打擊那個錦盛集團,也有同志質疑,說採用這樣的手段去解決市場競爭問題,是不是過頭了。我當時就表示,有些領域是不能放鬆的,在這些領域裡,無論如何謹慎都不為過。」

  「許老聖明!」唐子風趕緊拍了一記馬屁。

  許昭堅橫了他一眼,倒也沒計較,而是繼續說道:「這件事,我覺得你們軍民雙方還是應當坐下來再好好談談,商量一個合適的機制。對了,必須是一個長效機制,五十年不變,不能朝令夕改。」

  「長效機制這個提法好!」周衡贊道,「工具機的研發,不是能夠一蹴而就的。如果搞那種大會戰式的研發,轟轟烈烈搞上一兩年,然後就偃旗息鼓,就算當時能夠搞出幾個型號,也會缺乏後勁。沒有持續的研發,我們和國外的距離就會越拉越遠,有朝一日會連人家在幹什麼我們都看不懂。」

  「關於這一點,你們要加強宣傳,尤其是要讓咱們的領導幹部明白。」許昭堅指著唐子風吩咐道。

  唐子風笑道:「許老,這宣傳的事情,不應當是宣傳部門去做嗎?您怎麼會點到我頭上了?」

  「宣傳部門的人,有幾個懂工具機的?」許昭堅帶著不滿的口氣說,「就你們那個『辨識網』前一段時間討論的七角螺母的問題,我聽到反映,說黨校那邊很多教授都不理解。還有教授在課堂上向學員介紹過那篇《冬訓營的較量》,據說學員們都覺得七角螺母是對的。」

  「這個問題太大了。」周衡說,「咱們現在很多政府部門的官員都是學經濟、法律、歷史、中文這些專業出身的,對工業知識一竅不通。說起造飛機、造汽車啥的,他們頭頭是道,但要具體到飛機上的一個剎車片性能如何,汽車上的一個軸承性能如何,他們就完全抓瞎了。不改變這種情況,咱們的工業發展是會走偏的。」

  唐子風做鬱悶狀:「周廠長這是說我呢,我就是學經濟出身的。不過,我上大學的時候,學校里還是挺講究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我們雖然是經濟專業,卻也開過工業技術課,還讓我們去工廠里做過金工實習。

  「這些年,學校越來越講究學術化了,各學校的文科專業都取消了生產實踐類的課程。學工業經濟的分不清車床銑床,學農業經濟的不知道水田旱田,都是常態。」

  「分不清車床銑床,不知道水田旱田,還怎麼指揮生產?」許昭堅說,「小唐說的這個問題很重要,我們要從人才培養的基礎就開始抓起。中小學應當開設勞動課,接觸生產實踐。大學要開設生產實踐課,就算是學經濟的、學新聞的,也要了解一下電是怎麼發出來的,螺絲是怎麼加工出來的,最起碼,不至於鬧出像七角螺母這樣的笑話來。」

  「對於現有的領導幹部,也要補這方面的課。」周衡附和說,「我覺得,是不是可以制訂一個政策,各級政府官員,都要抽出時間到工廠、農村去看看。這種看,不是像過去那樣走馬觀花的視察工作,而是要下到車間、地頭,實際了解一下工農業生產過程是什麼樣子,順便也增強一下對中國製造的信心。」

  「我們臨機集團可以提供這種業務。」唐子風舉手道,「我們可以開闢一個工業旅遊項目,接觸各級領導去進行工業一日游,如果一日不夠,變成三日、五日也行。讓這些領導親自下車間,親手做個錘子啥的,基本上就能知道工業是怎麼回事了。」

  許昭堅笑道:「我怎麼覺得,這件事越說越大了?最初不是談國產化的事情嗎?現在這樣一鬧,教委、工信部、組織部、人事部、發改委,各個部門都得動起來了。

  「不過,我覺得這也是必要的。現在不是有一種說法嗎,說中國是世界工廠,很多工業品的產量都已經是世界第一了。像咱們這麼大的一個工業國,各級領導缺乏工業知識,是完全不合理的。加強對領導幹部的工業知識教育,也應當建立一個長效機制,斷不可再鬧出外行領導內行的事情來。

  「關於這件事,小周,小唐,你們辛苦一下,形成一個文字報告,我給你們遞上去。」

  第三百八十二章 走進工廠

  「原來這就是工具機啊,比我想像的漂亮多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