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唐子風說:「另外就是要立個規矩,凡是國內能夠生產的裝備,至少國有大型工業企業不能再從國外進口,必須優先採用國貨。在進行企業評比的時候,絕對不允許用進口設備比例這樣的指標,如果有這個指標,也一定要設置成扣分項,也就是進口設備占比越高,分數就越低。」

  「這個想法好!」許昭堅贊道,「我想起到企業去考察的時候,很多企業都向我們匯報,說自己擁有多少多少台進口設備,一線設備里的進口率達到了多少多少,這都是當成成績來說的。

  「以後,誰如果這樣匯報,我們就要給予嚴厲的批評,進口設備占比最高的,開會的時候要罰他們的總經理站到主席台的角落裡去,讓大家看看,這就是一幫數典忘祖的傢伙,是一幫軟骨頭!」

  「許老霸氣!」

  唐子風向許昭堅翹了個大拇指。

  老爺子已經退下去許多年了,但在裝備工業這個圈子裡,還是挺有權威的。這些國有大型企業的總經理,可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在自己單位里可謂是一言九鼎,可許昭堅就敢說讓他們站到主席台的角落裡去。

  估計他們還真就乖乖站那去了。

  「這個標準也要有點彈性。」周衡出來搞平衡了,他說:「不同企業的情況也不同,有些企業需要的設備,國內廠家無法提供,不得不採用進口設備,這也不是他們的錯。在這方面,咱們這些裝備製造企業,也還需要加把勁,不能總是指望著國家保護。」

  唐子風說:「這是肯定的。我們現在提出的口號,也是要加快實現進口替代。在我們無法實現進口替代之前,使用進口設備也是應該的,我們總不能讓其他企業為了等我們,而採用落後技術吧。」

  「你們說到這,我倒是想起一件事情來。」許昭堅說,「上次軍工那邊的幾個同志到我這裡來坐,談到很多軍工企業里的生產,嚴重依賴進口裝備。一旦國外卡咱們的脖子,限制一些重要配件的出口,咱們那些進口裝備就得趴窩,軍工生產就會受到嚴重影響。關於這件事,你們二位是怎麼看的?」

  第三百八十一章 長效機制

  「這件事,說來話長啊。」唐子風嘆著氣說:

  「就最近來說,1999年美國推出考克斯報告,提出要對中國進行高端工具機的出口限制。當時軍工方面很緊張,科工委也找了我們這些地方企業,要求我們為軍工部門研製高端工具機,以防不測。那時候,我們和軍工部門這邊的關係還是很不錯的,雙方來往很密切,合作也算愉快。

  「可沒過多久,美國的雙子樓被人撞了,美國發動反恐戰爭,對華禁運的事情就擱置下來了。軍工那邊覺得既然能夠從西方買到工具機,也就沒必要靠著我們了,於是雙方的關係就越來越冷淡了。」

  許昭堅笑道:「你這可是站在你們這邊立場說的。軍工那邊的說法是,你們的研發進度太慢,缺乏服務意識,動不動就撂挑子、給臉子,人家花了錢,買不到好東西不說,還要受你們的氣,人家能沒意見嗎?」

  「可是,他們給的錢也不多啊。」唐子風嘟噥道。

  「為軍工部門提供裝備,一向都是咱們機械行業的義務,別說人家還給了研發經費,就算是一分錢不給,你們就不幹了?」許昭堅問。

  唐子風說:「最起碼,積極性沒這麼高吧?國外製裁我們,國家就說研製高端工具機是我們的義務,可等到國外放鬆制裁了,這些軍工部門又趕緊去採購國外的工具機,把我們辛辛苦苦幹的活給扔到一邊了。這種事,擱在誰身上能沒點意見?」

  這一老一少的對話,聽到旁人耳朵里,或許會認為他們是在互相嗆聲。其實,這恰恰是兩個人所熟悉的討論方式。許昭堅最欣賞唐子風的一點,就是他敢說話,有不同意見的時候能夠直言不諱,不像有些人那樣在領導面前唯唯諾諾,明明一句話可以說清楚的事情,卻要繞一個大彎子,生怕說得太直白,會讓領導不高興。

  繞彎子的做法,看上去是講究了一個長幼尊卑,是對領導的尊重,實際上卻是對領導的胸懷缺乏信心。真正睿智的領導,哪裡聽不出哪句是好話、哪句是壞話,你憑著本心做事,領導又豈會因為你說話不夠藝術就不高興?

  好吧,這裡說的是如許昭堅、周衡這種領導,現實中,聽不進逆耳忠言的領導才是主流,直接和領導嗆聲,結果是很可怕的。

  唐子風並不是魯莽的人,他說話一向是看人下菜碟。在該委婉的地方,他自然也是懂得如何委婉的,但在許昭堅面前,他不需要這樣做。他明白,自己越是顯得直率,就越招老爺子的喜歡。

  這叫情商,小唐大學四年別的沒學,這門課絕對是滿分。

  周衡插進話來,說道:「小唐說的情況,也是事實。軍工方面,一直是拿國內裝備製造企業當後備,能夠買到進口工具機的時候,就儘量用進口工具機。買不到進口工具機了,才想到要用國產工具機。

  「這樣搞的結果,就是國內工具機企業缺乏積極性,有時候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把一種工具機開發出來了,軍工方面說達不到國外同類工具機的性能,就不要了。這種事情,我在二局的時候就已經聽說過很多回了。」

  「他們也有他們的難處。」許昭堅說,「部隊對於裝備的要求很高,軍工企業要提高裝備性能和質量,當然是儘可能用最好的工具機。買不到進口的,不得不用國內生產的,他們也沒辦法。如果明明能夠買到國外更好的工具機,他們的心理肯定是偏向國外的,理由也是很正當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