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周衡等人對唐子風最滿意的地方,就在於這個年輕人有大局觀念,雖然自己是臨機集團的總經理,做事卻不僅限於考慮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在當今的國企領導中已經是很難能可貴的了。

  「總體情況還不錯。大家對於前一階段的惡性競爭也是深惡痛絕,只是苦於沒人出面來進行規範。我去和一些企業的負責人談了一下,他們都答應迅速組織起當地的行業協會,規範大家的競爭行為,互相監督,維持好正常的市場秩序。」唐子風說。

  接著,他便把在合嶺、芮崗、漁源等地與各企業商談的情況向周衡做了個匯報,有些地方還要加上自己的判斷。周衡也是在行業里幹了幾十年的老人,這些事情一聽就明白了,不住地點著頭,有時則插進幾句評論,提醒唐子風未來需要注意一些問題。

  「中小企業這邊,問題不太大。我在走訪的時候,大家意見最大的,反而是我們有些大型工具機企業在銷售中惡意壓價的行為。大家提得最多的,就是夏一機,他們生產的車床從前年開始,連續降了六次價,現在比那些中小型企業的車床價格也就高出兩三成,弄得那些中小型企業如果不降價就根本找不到買主。」唐子風最後說道。

  「我正要跟你說這件事。夏一機還真是一塊硬骨頭呢。」周衡臉色陰沉地說道。

  他們所說的夏一機,全稱叫夏一工具機有限公司,原來的名字則是夏梁第一工具機廠。夏一機位於北甸省,也是當年機械部二局旗下的十八羅漢廠之一,主打產品是各式車床。唐子風當年組建機二零的時候,夏一機也參加了,是機二零的成員企業之一。

  90年代末,在國家機構改革的大潮中,夏一機被下放給了夏梁市,第二年便被一家名叫錦盛集團的民營企業收購,成為錦盛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錦盛集團是井南省的企業,最早是做五金工具起家的,創始人名叫高金明,是井南省芮崗市的一位農民。80年代末,高金明的獨生子高錦盛大學畢業,回家繼承家業。他一改父親那謹小慎微的作風,大刀闊斧地與同行開展競爭,不惜賠本賺吆喝,硬生生從同行手裡搶走了無數的訂單。

  五金加工業務是很講究規模化生產優勢的。訂單多了,生產成本就能大幅度下降,結果高錦盛的報價雖低,企業卻依然有利潤。但被他搶走訂單的那些同行企業,就無法再生存下去了,要麼破產,要麼改行,全都黯然地退出了這個市場。

  等到同行退得差不多,錦盛集團成為某幾類產品的壟斷供應商,高錦盛再以各種名目慢慢地把價格再升上去,藉以獲得高額的收益。

  高錦盛的這一手,說破了也並不神秘,主要就是要有敢於與同行拼個同歸於盡的勇氣。高錦盛發起了一次次「誰先眨眼」的遊戲,每一次他都是最終的勝利者。僅僅幾年時間,錦盛集團就成為芮崗數一數二的大企業,高錦盛的名字,在芮崗的實業界也達到了能止小兒夜啼的效果。

  取得初步成功之後的高錦盛,又把手伸向了房地產業。憑著在製造業累積下來的財富,再加上膽子大,敢於賭,他在房地產圈子裡也做得風生水起,名氣很快就衝出芮崗,走向井南,再下一步就要走向全國了。

  收購夏梁第一工具機廠,就是高錦盛準備走向全國的一個重要步驟。高錦盛是讀過大學的,眼界很高,他看出工具機行業未來會有很大的發展,而當時夏一機剛剛被下放給夏梁市,經營狀況欠佳,夏梁市打算揮淚甩賣,正是適合撿漏的時候。於是他便毅然出手,以區區幾千萬的收購價,拿下了這家有八十多年歷史的大型工具機廠。

  收購了夏一機之後,高錦盛向夏一機注入一筆資金,使其恢復了生機。隨後,他便故伎重演,命令夏一機銷售部大幅度降低幾種車床的售價,與國內同行展開了價格戰。

  夏一機的主要競爭對手,其實是國內另外幾家生產車床的大型企業,比如寧鄉的箐北工具機廠、儒北的前堰第一工具機廠,這也都是當年的十八羅漢廠以及如今的機二零會員企業,算是夏一機的兄弟企業。

  幾家工具機廠的車床產品各有千秋,價格上也保持著默契,相互差別不會太大。工具機並不屬於對價格非常敏感的產品,尋常情況下,價格相差一成之內,用戶並不會專門選便宜貨,而是會根據自己的使用習慣、與其他設備的適配性、售後服務的便利性等因素,選擇最合適的廠家。

  夏一機大幅度降低車床價格,把自己與其他同行的價格差距拉大到了兩成以上,這就打破了原有的默契。用戶就算再不計較價格,也得掂量一下這件事了。

  比如說,箐機的一台車床售價是15萬,這對用戶來說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夏一機突然說自己生產的性能相似的車床,售價只要10萬,用戶能沒什麼想法嗎?他們或許並不在乎多花5萬元,但既然人家能賣10萬,你卻說要賣15萬,這其中是不是有欺詐的成分呢?

  買家的心態就是這樣,花多少錢無所謂,但如果是被人騙了,花了不該花的錢,那就不甘心了。

  再至於說那些中小工具機企業,原本產品檔次與夏一機不同,並不處在同一個競爭層次上。但夏一機的產品價格降得如此低,甚至比這些中小工具機企業的產品價格也高不出多少,這就威脅到中小企業的生存了。

  面對夏一機的價格戰,箐機、前一機等企業的第一反應就是給夏一機的銷售部打電話,問他們是不是腦子進水了,怎麼能把價格降到這個程度。待到聽說對方並不是報錯了價格,而是刻意為之,這幾家企業便把官司打到了機二零這裡,要求聯席會議來協調此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