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呢?」唐子風又向張津問道。

  張津笑著說:「我比曉宇的運氣好一點,有幾科期末考試掛了,但平時成績得分比較高,平均一下就算及格了,不過,學分績在全班肯定是墊底的,平時都不好意思見人呢。」

  「你們馬上就要畢業了,畢業以後是打算繼續經營這個公司嗎?」唐子風問。

  郭曉宇說:「那是肯定的。其實我和張津最初辦這個公司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就算是這個公司沒辦成,以後我們倆肯定也是要下海混的,不想去過那種朝九晚五的生活。」

  「其實做公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唐子風說,「你們選的這個方向挺好的,中國的家長在子女教育方面是捨得花錢的,只要你們能夠提供一流的服務,不愁賺不到錢。」

  「謝謝唐總的鼓勵。」二人一齊應道。

  大家又扯了一會閒話,唐子風話鋒一轉,對二人問道:「小郭,小張,我想問問,你們除了做高考輔導之外,有沒有想過做其他的培訓呢?」

  「其他的培訓?唐總是指什麼呢?」郭曉宇看著唐子風問道。

  以郭曉宇和張津的聰明,其實早就猜出唐子風專門約他們過來,肯定不是為了跟他們閒聊,而是另有其他的事情。不過,在唐子風提起之前,二人都不會主動發問,這是一個談判技巧問題,二人在出門之前就已經商量過了。現在,唐子風終於轉入正題了,郭曉宇的心裡抨抨地跳著,但臉上的表情卻是非常平靜。

  第二百七十章 獨門技巧

  郭曉宇和張津都是學霸出身,哪怕淪落到畢業拿不到學位的程度,也絲毫沒有影響他們對自己智商的迷之自信。他們可以說,自己並不是學不懂那些功課,只是志不在此,他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們各自的班上都有那種每年拿獎學金的同學,他們對這些同學向來都不屑一顧,覺得自己在公司掙到的錢,比學校里最高級別的獎學金還要高得多,誰更有本事,不是一目了然的嗎?

  然而,在二人心目中,卻有一個人是他們必須要仰視的,這個人就是傳說中的唐子風。

  郭曉宇和張津都在飛亥公司打過工,對於飛亥公司的起家過程有所耳聞。飛亥公司最早做的那些工具書,以及後來開發的「五三」,都讓二人嘆為觀止。以他們的智商,要開發出類似的圖書當然並不困難,但他們自忖想不到這樣的點子,因此對於能夠想出這些點子的人,自然是滿心佩服的。

  經過一番打聽,他們終於知道飛亥公司的核心人物並不是他們認識的王梓傑,而是遠在臨河的唐子風。在給唐子妍做一對一高考輔導的時候,他們還遇到了代替唐子風來給唐子妍當監護人的肖文珺,從肖文珺那裡,郭曉宇和張津又聽說了唐子風的更多事跡,從而又強化了他們對唐子風的膜拜。

  二人創辦思而學公司,搞一對一培訓,便是剽竊了唐子風的創意。一開始,他們覺得辦個公司挺容易,這種感覺的來源,便主要是看到飛亥公司的成功。畢竟,唐子風辦飛亥公司的時候,也不過就是大學剛畢業,唐子風能夠做到的事情,他們又有什麼理由做不到呢?

  但真到把公司開辦起來之後,二人才發現做一家公司並不那麼簡單。如何開拓市場,如何穩住客戶,如何激勵雇來當老師的那些大學生,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兩個人跌跌撞撞幹了兩年多,公司總算是盈利了,但相比飛亥公司的業績,他們那點盈利簡直就是渣。這種殘酷的對比,更讓他們覺得唐子風高深莫測,非自己所能比。

  這一次,唐子風專門邀請他們二人到公司來談事,事先二人便對唐子風可能談的事情進行了一番分析。他們認為,唐子風要見他們,很大可能是看中他們的能力,想與他們開展更深入的合作。畢竟,作為兩名在校大學生,他們做出來的業績也還是可圈可點的。

  事實上,郭曉宇和張津在此前堅持要給飛亥公司分紅,也存著顯示一下存在感的想法。他們拿了飛亥公司20萬元的啟動資金,在長達兩年多的時間裡,唐子風居然對他們不聞不問,這讓他們的內心很是受傷。二人都認為,應當通過分紅這種方式,提醒一下那位素未謀面的唐總,至少讓唐總對公司的經營做一些點評,以便他們未來做得更好。

  如今,唐子風果然談起了經營問題,而且一張嘴就是詢問他們想不想做其他方面的培訓,這不說明唐子風有新的思路想要提點他們嗎?雖然他們現在還不知道唐子風要說的是金點子還是餿點子,但至少是一個機會吧。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思而學公司的「一對一」高考培訓,在郭曉宇和張津的同學們看來,可謂是做得紅紅火火,「錢途」無量。最起碼,一年40多萬的盈利,就足以把一干在校大學生的眼睛亮瞎。但他們二人卻清楚,這項業務快要遇到天花板了,如果他們不能開拓出新的業務方向,僅僅局限於「一對一」培訓,前途是非常灰暗的。

  高考培訓的對象自然都是高三學生。高三學生平時是要上課的,晚上還有自習課,能夠抽出來接受「一對一」的時間非常有限。除了寒暑假之外,思而學公司的培訓課只能集中在周末,或者是晚上9點以後的一個很短時間。培訓時間過於集中,就意味著教室資源、老師資源都要集中使用,忙的時候忙死,閒的時候閒死,這是一種非常糟糕的經營狀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