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太宇一時沒反應過來:「請人代工?請誰代工?」

  「明溪省和井南省都有不少私營工具機企業,有一些水平還是不錯的,最起碼……呃,我是說,他們還是比較可靠的。現在我們的訂單做不完,可以分出一部分,請他們幫忙,最後貼上我們的牌就可以了。」何繼安說。

  他剛才嘴一滑,差點說出最起碼比五工具機要強這樣的話,考慮到李太宇的心臟最近不太好,他最終還是把話咽回去了,反正李太宇也能明白他的意思。

  如果不涉及到競爭問題,其實何繼安是更願意建議李太宇找國內的大工具機廠來做代工的,比如請臨一機來做。事實上,常機本身就有給日本工具機企業代工的業務,那些由常機製造的工具機,貼上日本廠家的品牌之後,就可以暢銷海內外,品質並不比日本國內原產的差。

  但常機所代工的那些工具機,都是常機本身不生產的,與常機自己的業務不構成競爭關係。東垣公司的磨床,與臨一機的磨床屬於同一類型,何繼安外出推銷工具機的時候,都是拿臨一機的工具機當墊腳石的。在這種情況下,東垣工具機反過來請臨一機代工,臨一機能答應嗎?

  李太宇當然懂得啥叫代工,好歹這也是商科碩士要學的內容之一。他猶豫著問道:「何先生,如果我們要請這些私營企業代工,那我收購第五工具機廠幹什麼?」

  因為你腦子進水唄!

  何繼安很想這樣對李太宇說。不過,話到嘴邊,他還是改了口,說道:「收購五工具機,還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必須有一個工廠,這樣才能向客戶交代。如果我們告訴客戶說,我們的工具機是由國內的私營企業代工的,那人家憑什麼認為我們的工具機是韓國工具機呢?」

  「這倒也是……」李太宇點點頭,隨即又想起另一個問題:「可是,我們也沒必要更新設備啊。」

  這難道也是我的鍋?

  何繼安在心裡罵道,我哪知道五工具機的底子這麼差,還有,我哪知道你這麼窮。你不是外商嗎,外商不都應當是揮金如土的嗎?你如果捨得花錢,雇上100名優秀技工,這些設備就能派上用場了。現在你捨不得花錢僱人,光有設備有啥用?

  無奈何,何繼安只能硬著頭皮繼續解釋:「李總,這些設備也是咱們的門面啊。如果有客戶到公司來考察,看到咱們車間裡都是一批舊設備,人家能相信我們的實力嗎?再說,咱們就算是要找代工,公司這邊的生產也還是要維持的,哪怕就是一個月生產3台的節拍,給人的印象也是很好的。」

  李太宇又是點點頭,他對何繼安的話有些半信半疑,但事到如今,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了,找人代工,好歹能夠解一時的燃眉之急。代工是要向代工廠支付代工費的,這意味著每台工具機的利潤又要縮水了。但縮水的利潤也是利潤,總比現在手頭壓著100多台的訂單幹著急要強得多吧?

  想到此,他對何繼安問道:「何先生,如果要找企業代工,你有沒有什麼好的推薦?」

  何繼安立馬點頭:「有的,有的。我過去在常機的時候,也經常去給一些私營企業解決技術問題,認識不少開機械廠的私營老闆,我可以把他們約過來,和李總你當面交談。」

  「好的,我要和他們談談。」李太宇說。

  何繼安在外面推銷工具機的時候,反覆強調自己的產品是韓國品質,雖然是在國內生產的,但公司屬於韓商獨資企業,質量是絕對沒問題的。現在要找私營企業代工,就不宜過分張揚了。如果客戶知道自己購買的「韓國工具機」原來是私營小廠代工的,還不得鬧翻了?韓國工具機的價格高於中國國內國營大廠的價格,而私營小廠的價格連國營大廠的一半都不到。人家花了大價錢,買到的卻是私營小廠代工出來的產品,誰能不急眼?

  出於這樣的考慮,何繼安沒有聯繫太多的企業,只找了三家與自己關係不錯的廠子,請他們的負責人到常寧來與李太宇會談,並且再三叮囑他們,不管會談的結果如何,這件事都不能對外泄漏半分。

  李太宇器重何繼安,也只是覺得這個人能幹,對於何繼安的節操,他是不太放心的。因為這三家企業是何繼安找來的,所以在會談的時候,李太宇便帶上了王迎松,讓王迎松替他把關。

  王迎松聽說這幾家企業是來做代工的,心裡就好生不痛快了。自己明明有生產車間,卻要找外面的廠子代工,這不就是覺得他這個生產總監不得力嗎?嗯嗯,他的確是不得力,但那又怎麼樣?這就是你去找人代工的理由嗎?

  再一打聽,代工這事是何繼安建議的,而且這幾家企業也是何繼安找來的,王迎松就更是氣不打一處來。與幾家企業見面的時候,他使出渾身解數,準備狠狠地刁難一下這幾家廠子的老闆。

  誰曾想,真見了面,他才知道,人家的廠子是私人的,干好干壞直接和老闆個人的身家掛鉤,所以每個老闆都是身經百戰。任憑他提出再刁鑽的問題,人家也能對答如流,還能舉一反三,反把他給噎得啞口無言。

  李太宇目睹了這幾場會面,得出兩個結論:第一,何繼安推薦來的這幾家廠子的確有實力;第二,自己這家廠子,加上這個王迎松,的確是垃圾。

  「趙老闆,趙總工程師,我們先簽一個5台工具機的代工協議,如果你們廠交貨及時,能夠達到我公司的質量要求,那麼未來我們再簽訂更長期的協議,你們看如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