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吳偉欽笑道:「老朱,你說的這個年輕人,應當是有所指吧?」

  朱亞超也笑了起來,他用手一指坐在會議桌一角的唐子風,說:「那是不言而喻的,我說的就是小唐嘛。我聽說,小唐是周廠長堅持要帶到臨一機來的,最初局裡有些領導還不太贊成,覺得小唐太年輕,難擔重任。

  「可實踐表明,小唐是個難得的人才,去金車討欠款,開拓打包機業務,給技術處弄到電腦,這些都是大家能夠看到的成績。我覺得還有一項是被大家忽略的,那就是勞動服務公司能夠有今天,是和小唐的努力分不開的。

  「大家想想,如果勞動服務公司還是原來那個樣子,不但不能賺錢,還要廠里補貼,那麼我們這一次分流1500人,能往哪放?如果這1500人的安置無法完成,廠里怎麼可能出現現在這種大好局面。」

  「沒錯,我覺得,盤活勞動服務公司這件事,才是小唐最大的功勞。」張舒附和道。

  唐子風趕緊表示謙虛:「朱廠長,張廠長,你們謬讚了。勞動服務公司能夠有今天,其實主要還是張經理做的工作,我只是給他敲了敲邊鼓而已。周廠長把張經理安排到勞動服務公司去,才是整件事的關鍵,事實表明,張建陽在那個位置上做得還是非常出色的。」

  「張建陽的工作的確值得肯定。」周衡說,「小唐給他出了一些主意不假,但要把這些想法落實,還是需要付出一些精力的。我了解過,張建陽在這幾個月里,光是找人談話就有幾百次。像東區商店、飯館、幾個附屬工廠的業務調整,張建陽都是親歷親為的。家屬工以及後來的分流人員,都是不太好做工作的群體,張建陽能夠做好這些人的工作,的確非常不容易。這也證明張建陽這個同志,工作能力和工作熱情都是有的,值得表揚。」

  「這倒也是。」朱亞超點頭道,「張建陽這個人,過去當廠辦副主任的時候,就比較細心,也能夠忍辱負重。周廠長撤了他廠辦副主任的職,讓他到勞動服務公司去當經理,大家都說是一種懲罰,但他能夠在這個崗位上做出成績,也是非常難得的,這倒讓我對他有點另眼相看了。」

  吳偉欽說:「我有個想法。勞動服務公司可能是咱們廠起色最為明顯的部門。原來這個部門是隸屬於後勤處的,只是一個科級單位。現在它一年能夠有幾十萬的盈利,管著800名家屬工和1500名分流的正式職工,差不多是咱們廠1/3的規模,再維持一個科級單位的編制,就有些不合適了。我覺得,是不是應當把它的級別提起來呢?」

  「我贊成!」張舒舉手說道,「實際上,最初廠務會決定讓小唐分管勞動服務公司的時候,勞動服務公司就已經不歸後勤處管了。現在把它的級別提起來,直接作為一個處室,也算是名正言順。」

  施迪莎也說:「我也覺得應當把它的級別提高一點,好傢夥,光是下屬的二級公司就有20多個,這還像個科級單位嗎?」

  「可是,咱們的處級單位,也沒這麼大規模的吧?」朱亞超提醒道。

  施迪莎笑道:「怎麼,老朱,你還打算建議提拔張建陽當廠領導嗎?」

  「這倒還不至於。」朱亞超說。

  唐子風接過話頭,說道:「施書記,朱廠長,我倒覺得,如果大家都承認張建陽過去一段時間的工作是得力的,那麼論功行賞,提拔他當個廠長助理也不為過。我曾經想過,未來勞動服務公司應當承擔起廠里的半壁江山,廠里的食堂、招待所、醫院、學校等等,都可以劃到勞動服務公司的旗下,廠本部只需要專注於主業就行了。

  「屆時咱們也別再稱它為勞動服務公司了,給它起個正式的名字,叫個什麼科貿實業公司之類,成為獨立法人,甚至融資上市,都是可以的。」

  「這個步子有點邁得太大了吧?」

  眾人皆愕然道。

  第一百三十章 到臨河街上轉轉

  「這並不是什麼步子邁得太大了。」

  唐子風正色道:「企業辦社會,是國企難以與民營企業競爭的重要原因之一。咱們背了太重的包袱,人家是輕裝上陣,咱們怎麼拼得過?咱們廠這一次分流了1500名職工,各部門的人員都精簡了,效率提高了,這是大家都看到的。但其實,我們的分流還遠遠不夠,像廠子弟學校、醫院、招待所這些機構,依然是廠里的負擔,我認為,下一輪清理的對象,就應當是這些機構。」

  「國企包袱重,這是國企的缺陷,我也承認。但這些包袱,同時也是國企的優越性。作為國企職工,沒有後顧之憂,比在民營企業里打工要強得多,這一點小唐你也同意吧?」施迪莎說,「咱們國家畢竟是社會主義國家,咱們作為國企,應當為職工提供這些福利,而不能簡單化地把福利都當成包袱甩掉,小唐,你覺得呢?」

  唐子風點點頭說:「施書記說的有道理。咱們是國企,應當保障職工的福利,這一點我也贊同。不過,保障職工的福利,不等於廠子要提供所有這些福利。現在國家提出要搞市場經濟,很多福利是可以由市場來提供的,為什麼我們非要完全包下來呢?」

  「市場提供的那些,怎麼能算是福利呢?」施迪莎反問道。

  唐子風笑道:「施書記,你這話,用佛經上的話來說,就是著相了。就拿咱們廠醫院來說吧,廠里職工有個頭疼腦熱的,都可以到廠醫院去看,這看起來就是咱們為職工提供的福利。但如果我們把給廠醫院的補貼,改成為職工買的醫療保險,職工生了病,憑著醫療保險到社會上的醫院去看,效果不是一樣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