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鑑於此,祝啟林覺得維修人員能在三天內趕到,就已經是很不錯了。可讓他大跌眼鏡的是,就在西重把合同的傳真件發給臨一機的第二天,兩名穿著臨一機工作服的工人就拎著沉甸甸的工具箱出現在祝啟林面前了。

  「這是芮金華師傅,是我們臨一機最好的裝配鉗工,沒有之一。這位是寧默師傅,是負責給芮師傅拎工具箱的。」唐子風把兩名維修工人介紹給祝啟林。

  祝啟林瞪著滾圓的眼睛,上前握住芮金華的手,語氣中略帶激動地說:「芮師傅,我聽說過你的。1982年機械部組織全國大型企業鉗工大比武,你拿了一等獎,對不對?別的人我都沒記住,就是你的姓比較特別,我就記住了。」

  「哈哈,那是過去的事情了。我記得當時西重有位師傅也是一等獎,分數比我高的。」芮金華說。

  「是我們總裝車間的王孝全師傅,他已經退休了。」祝啟林說,「不過,就算他沒退休,修理工具機這種事,他也幹不了,他不是裝工具機的。」

  「是啊是啊,各有專長嘛。」芮金華說。

  寒暄之後,祝啟林忍不住就把心裡的疑惑提出來了:「芮師傅,你和小寧師傅是正好在西野這邊出差嗎?怎麼會來得這麼快?」

  芮金華一指唐子風,說:「是我們唐助理說西重這邊非常著急,很多業務都因為這台磨床耽誤了,所以讓我們坐飛機過來的。」

  「飛機……」祝啟林把嘴張得老大。他轉頭去看唐子風,目光里已經有了一些複雜的神色。

  90年代中期,國人坐飛機已經不算是很稀罕的事情了,祝啟林外出開會的時候,偶爾也會坐坐飛機。

  但即便以他的職務,出差坐飛機也是要廠領導簽字批准的,如果沒個特殊理由,廠里肯定不會允許中層幹部坐飛機出行。至於說普通工人,要坐飛機那就完全是天方夜譚了,一個工人能有啥急事,犯得著花上千塊錢去坐飛機嗎?

  祝啟林不了解臨一機的經濟狀況,但他堅信,臨一機也絕對不是隨便會讓職工坐飛機出行的。大家都是國企,財務制度上能有多大差異?

  西重的確是急著要修復這台磨床,但這種急只是精神上的,現實中,這台磨床已經壞了一年多了,不也沒修好嗎?一年多都能夠忍受,西重哪裡忍不了幾天時間?臨一機完全沒必要興師動眾讓工人坐飛機過來維修的。

  此前唐子風已經與祝啟林說好,所有的交通費用都由臨一機承擔,這就意味著臨一機是花了大價錢來幫西重修機器,這個人情可就很重了。這是打算讓祝啟林背上道德枷鎖的節奏嗎?

  如果唐子風真是這樣打算的,那就未免有點心機過重了。過猶不及的道理,這個年輕人不懂嗎?這樣非逼著別人欠人情的做法,效果其實是適得其反的。祝啟林非但不會因此而感謝唐子風,甚至可能連此前的感動都會大打折扣。

  唐子風看出了祝啟林的心思,他笑著說:「祝處長,你別誤會了。我讓芮師傅他們坐飛機過來,這件事與西重無關。我們只是想測試一下臨一機做售後服務的極限速度。未來我們準備對臨一機生產的工具機推出省內24小時、省外48小時的快速響應政策。

  「具體來說,就是如果客戶是在東葉省省內,向我們報修之後,我們承諾24小時之內維修人員到達現場。如果客戶是在東葉省之外,我們承諾48小時到現場。這一次,我們就是拿西重當個實驗品,做一次測試,還請祝處長別怪我喲。」

  「省外48小時快速響應?你們真的打算推出這樣的政策?」

  祝啟林看著唐子風,臉上的表情變得凝重起來。

  第一百章 售後服務政策

  「全國範圍內48小時響應?他們真是這樣說的?」

  副廠長辦公室里,鄭明元聽著祝啟林的匯報,不禁也有些動容。

  沒在一線工作過,是難以體會當設備出現故障而廠家維修人員遲遲不到所帶來的那種令人崩潰的焦急感覺。

  西重這麼大的企業,各式工具機有上千台,其中難以替代的工具機則有近百台之多。這些工具機一旦出現故障,整個生產就卡住了。

  前序的加工未完成,後序工序就只能等著。有時候全廠都在趕進度,偏偏一台關鍵工具機出故障了,一趴就是十天半月,廠長們連哭的心都有了。

  西重有自己的機修車間,技術水平還頗為不錯,對於一些常見的故障,機修車間自己就能夠修復,不至於影響生產。但有些故障是機修車間拿不下來的,這就需要請原廠家派維修人員前來修復,原廠家的響應速度一直都是飽受詬病的。

  西重地處西部,交通不便。而國內大多數的工具機企業都位於東部,主要集中在東北、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從這些地方前往西重,火車的車程都在兩天以上,再加上一些中轉的麻煩,修理工能夠在一星期之內趕到,都已經算是高效率了。

  再至於說國外廠家,那就更沒指望了。這幾年中國工業發展比較快,進口設備數量不斷增加,有些國外廠家開始在國內建立售後服務處,服務響應速度倒是有所提升。

  不過,即便是這些在國內建立了售後服務處的,服務人員數量也非常有限,而且主要是服務於後世的「包郵區」,要讓他們派人千里迢迢趕到西野來修台機器,那就得看對方的心情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