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可惜捲入這權力鬥爭的漩渦之中,只能死無全屍。

  葉行遠記得,吳國國君殺死鍾奇的父兄之後,還是蠻橫的廢了太子,將他幽居在冷宮之中。太子又是歉疚又是鬱郁,沒過兩個月便死了。

  葉行遠心中長嘆,鍾奇與太子是知心好友,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居然還能忍得住仇恨,實在並非常人。

  「你放心,無論如何,我也要想辦法救下令尹老大人!」太子見葉行遠不說話,以為他是擔心父兄的安危,連忙安慰,「我這就去參見父王,主動辭去太子之位,只要……只要他放了老大人……」

  他咬了咬嘴唇,神色堅定。

  葉行遠知道太子辭位意味著什麼,這世上從來沒有廢太子能夠善終的事,何況就算這樣,也仍然救不了鍾奇父兄。

  眼看年輕的太子握緊了拳頭,就要向大殿上奔去,葉行遠伸手拉住了衣袖,輕輕搖了搖手,「且慢,我另有計較。」

  不管自己是什麼身份,他始終是葉行遠。

  葉行遠永遠都不會認命,只會想辦法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就算他現在扮演是鍾奇,他也不能眼睜睜的看著父兄死在自己面前,不能眼睜睜的等著悲劇重演。

  第四百七十八章

  鍾奇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但也是一個大悲劇。從他成年開始,家破人亡,近乎亡國,流落異鄉數十載。儘管無論多麼艱苦,他還是能夠創造高光時刻。

  但他內心深處,真的覺得快樂嗎?葉行遠並不覺得。

  聖人曾經評價他「君子固窮」,也贊他為志士,但也仍然為他的人生遭遇而感慨,多次為此而落淚。

  葉行遠化身為鍾奇,確實很想體會他內心深處到底在想些什麼。但掌控意識和行動的,仍然是他自己,只能按照自己的本心行事。

  吳國的國君伯虞,乃是史上有名的昏君,老年時候倒行逆施,害死忠良。想要在這時候阻止他,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上去勸諫,純粹是把自己搭進去,太子白白丟了,也沒辦法救回父兄。想要救人,只有另想辦法。

  葉行遠沉吟道:「現在百官都在勸諫,大王原本就已經怒不可遏,太子再上殿,那是火上澆油。」

  國君最重視的是尊嚴,最怕尊嚴被挑戰。他說要殺鍾寧,一開始只是一時氣話。正是因為有那麼多人反對,他覺得面子上過不去,才會一意孤行。

  「那怎麼辦?」太子手足無措,老令尹是他恩師,鍾平是他摯友,他怎能眼睜睜看著他們因為自己的事而遭不幸?

  葉行遠偷眼看來看殿上的情況,國君正挺著肥碩的肚子,站在高台上罵得聲嘶力竭,不時有呼哧呼哧的喘氣聲。父兄垂手跪在階下,雙手被反剪綁在背後,一眾文武百官都跪在地上求情。

  「吳國到底還是不是孤說了算?你們再敢如此,還有沒有把孤放在眼裡?」國君的咆哮聲在大殿上迴蕩,底下的官員撲通磕頭,哀求不止,誰也不願意讓步。

  這種時候,其實只要鍾寧肯低個頭,改弦更張,就不至於惹上殺身之禍。但葉行遠也知道這位老令尹同樣是一個堅持之人,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價都不會妥協。

  就連聖人後來都評價鍾氏有節,估計鍾奇的「節」之德,也是從父親那裡遺傳下來的。

  「而今之計,為國為民,太子當挺身而出……」葉行遠鬼使神差般口中說出這句話來。不過才一說他就後悔了。

  太子怔住,他確實是個孝子,但身在此位,哪裡會聽不出好友的弦外之音。

  他不敢置信的望著葉行遠,蹙眉道:「連你……也覺得只有這條路了嗎?」

  葉行遠默然。他現在頂著鍾奇的身份,鍾奇不應該有這樣的想法,但是他本質上還是那個肆意妄為的葉行遠,在這種絕境時刻,又怎麼肯束手待斃?

  早在國君寵信安姬,生下幼子的時候,支持太子的老臣就開始暗中謀劃。希望太子能夠奮起奪位,架空昏庸無道的國君,帶領吳國走上正軌。

  其實這些年國君懶政,太子處理朝政,如果真的有心反抗,至少應該有自保之能。不至於落到現實中最糟糕的結局。

  只可惜太子為人,優柔寡斷,顧念父子之情,再加上鍾家的強烈反對,所以遲遲都未有動作。

  如今從鍾奇口中,聽到這話,太子當然驚奇萬分。

  他猶豫道:「以子謀父,是為不孝。以臣謀君,是為不忠。我本無用之身,也不避污名,但卿家一門忠烈賢人,為我所拖累,我何忍也?」

  太子真心是個好人,直到現在,他擔心的還不是自己,而是鍾家的名聲。鍾家世代忠良,是天下公認的賢者,擁戴太子奪位的話,總會引起非議。

  但是不走這一步,就要家破人亡了。葉行遠心中嘆息,他無法得知鍾奇當年的心理活動,但如果易地而處,他本心絕不會束手待斃。

  便喟嘆道:「事急從權,君子亦有權變。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如今為吳國百姓,為了吳國社稷,也顧不得那許多了。」

  太子眼睛一亮,讚嘆道:「好一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你從聖人所學,果然如今氣象不同!」

  葉行遠這才想起來鍾奇生活的年代尚無孟子,自然還沒有這句民貴君輕的名言,便笑道:「只是一時感悟罷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