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頁
若是他要賣文宣帝一個人情,將之前的過錯一筆抹了去,卻是應該馬不停蹄地送承熹回京城。
如今盛親王卻在離京城三兩日的地方停下了,往北可回京城,往西北卻也能改道封地,這就說不準了。
到了南陽的當天在客棧住了一日。當天夜裡承熹便發現盛親王手下的異人少了一多半,不知被他支去了何處,也想不明白他們又在謀劃什麼。承熹一整晚沒睡好,任江儼費盡口舌的哄都沒用。
到了第二日,盛親王領著承熹到了一處宅子,這宅子外頭瞧著有些破舊了,裡面卻是簇新的。
一路行來,石階甬路迂迴曲折,路兩旁的小葉丁香花穗層層疊疊,頗有野趣。園子裡小亭上的碧色琉璃瓦透亮璀璨,假山曲水相映成趣。園子東面種了一片金桂,如今也正是清香誘人。
幾十個下人躬身跪在路旁,承熹略略一瞧,見這些下人高矮胖瘦各不相同,跪下行禮的時候姿勢也不太標準,像是臨時從外頭採買回來的下人。
盛親王也不在這般小事上怪責,笑道:「承熹,你瞧瞧這宅子。這是本王二十年前置下的別院,二十來年沒回來過。昨兒個忽然記起了在南陽還有處宅院,便叫人拾掇了出來。」
承熹這才想明白原來盛親王昨夜不是有大動作,而是叫手下的異人將這處拾掇了出來。廢置二十多年的空宅子要在一夜之間收拾妥當,家具擺設、僕婦小廝一應俱全,確實挺費工夫的。
盛親王在園子裡四下看了看,瞧著挺滿意,唏噓道:「南陽可是個好地方。在西北那旮旯呆久了,只有回了這人傑地靈之地,才覺得自己活得像個人樣。」
他這話語氣有點古怪,承熹沒敢接話,只笑著贊了兩聲。
卻見盛親王忽然疾步上了前去,伸臂取下來掛在枝頭上的一個鳥籠,那裡頭裝著一隻漂亮的綠尾巴鸚鵡。這鳥兒大概是才被人關進籠子,一點都不安分,在籠子裡胡亂撲騰。
旁邊的下人眼力見好,忙上前躬著背笑說:「爺,這是咱昨兒個在園子裡瞧見的,同樣的綠鸚鵡還有兩隻,只逮著這麼一隻。可見這處宅院風水養人,連鳥兒都留著不走。」
盛親王嘴邊笑意比平時真誠了兩分,拎著手裡的籠子轉了一圈,見這鸚鵡一雙招子明燦燦的,毛色也極鮮活,他嘴角笑意更盛,輕輕拍拍籠子笑問:「老夥計,你怎的還在這兒?」
說話間他從鳥籠的縫隙里伸手指進去戳了戳那鸚鵡的喙,卻被鸚鵡啄了一口。
「呵,性子還挺烈!」盛親王也沒惱,略一思索,把那籠子打開了。綠鸚鵡歪著腦袋,瞪著烏溜溜的圓眼睛瞅了瞅他,撲稜稜揮翅飛進了茂密的樹冠里。
盛親王笑得更是暢快,邊被下人領著往內院走,一邊跟承熹說:「本王年輕時候在這宅子裡養了兩隻鸚鵡,後來走得急,沒來得及帶上它倆走。方才那個大概是它倆的孩子吧。」又兀自感慨道:「這些個畜生,倒是比人念舊情多了。」
承熹聽不太明白他這是在暗喻誰,笑了笑沒作聲。
剛在這宅子住下的幾天,承熹還猜測是要在這宅子裡休整兩天後繼續上路。誰曾想一呆呆了十來天,盛親王卻還沒有要走的意思。
連外頭的戲班子都請了一個回來,每天在前院唱兩三個時辰不停,天天叫承熹一塊過去聽戲,似乎是要長住。
這日清晨,承熹剛起身,卻見江儼進了屋子,又神神秘秘地把公主拉到了裡屋,這才從袖裡取出了一封書信,「公主猜猜這是誰的來信?」
承熹接過來瞧了瞧,信封上頭沒字,她聽了江儼的話卻霎時福至心靈,忙把封口拆了。剛展開那信看了兩三個字,一霎間淚盈於睫。
這工工整整橫平豎直的楷字,她一看便知是皓兒的。
皓兒大概是為了多寫幾句話,滿張紙上都是蠅頭小楷,頭一句便是「娘親,我長高了,皇舅舅說長了一寸高呢!」
承熹忙用手比劃了下一寸高是多高,眼睛更濕了。從她離京到現在,都過去快兩個月了。皓兒這個年紀正是長得最快的時候,真是一天一個樣。
後頭皓兒又講了講自己的瑣碎日常,說自己在吉安時倒把承熹駭了一跳。大概是皓兒知道承熹現在回不去,也沒有說「你怎麼還不回來」這樣的喪氣話,只在信的末尾寫著:「娘親,我跟表舅回京城等你。娘親,我想你了。」
承熹心中暗忖:表舅,應該是舅父家的哪位表兄了,無論哪個表兄都是靠得住的,也無須擔心皓兒的安危。
信紙的背面用墨線勾勒了一隻大老鼠的輪廓,尖尖嘴巴長長尾巴,滴溜溜的小豆眼。大老鼠的旁邊又畫了一隻大白馬,皓兒筆力尚淺,這馬畫得不怎麼像。只是那老鼠站直了身子,兩隻前爪抱在馬脖子上,瞧著不倫不類的。
承熹一看便明白了。皓兒屬鼠,承熹是屬馬的,以前她給皓兒講故事常常畫在畫裡,那時承熹就這麼畫,如今皓兒也學了去。
承熹哭得一把眼淚,江儼忙按著她眼皮合上,焦急道:「不能哭不能哭的,不然將來咱孩子會變笨的。」
「你從哪兒聽來的歪理?」承熹哭笑不得,一時間眼淚都憋回去了。
江儼振振有詞:「先前在陶瓷作坊請的那個嬤嬤就這麼說過,女大夫也說過要心情愉悅,不能大喜大悲。」又拿濕帕給承熹擦了擦臉。
如今盛親王卻在離京城三兩日的地方停下了,往北可回京城,往西北卻也能改道封地,這就說不準了。
到了南陽的當天在客棧住了一日。當天夜裡承熹便發現盛親王手下的異人少了一多半,不知被他支去了何處,也想不明白他們又在謀劃什麼。承熹一整晚沒睡好,任江儼費盡口舌的哄都沒用。
到了第二日,盛親王領著承熹到了一處宅子,這宅子外頭瞧著有些破舊了,裡面卻是簇新的。
一路行來,石階甬路迂迴曲折,路兩旁的小葉丁香花穗層層疊疊,頗有野趣。園子裡小亭上的碧色琉璃瓦透亮璀璨,假山曲水相映成趣。園子東面種了一片金桂,如今也正是清香誘人。
幾十個下人躬身跪在路旁,承熹略略一瞧,見這些下人高矮胖瘦各不相同,跪下行禮的時候姿勢也不太標準,像是臨時從外頭採買回來的下人。
盛親王也不在這般小事上怪責,笑道:「承熹,你瞧瞧這宅子。這是本王二十年前置下的別院,二十來年沒回來過。昨兒個忽然記起了在南陽還有處宅院,便叫人拾掇了出來。」
承熹這才想明白原來盛親王昨夜不是有大動作,而是叫手下的異人將這處拾掇了出來。廢置二十多年的空宅子要在一夜之間收拾妥當,家具擺設、僕婦小廝一應俱全,確實挺費工夫的。
盛親王在園子裡四下看了看,瞧著挺滿意,唏噓道:「南陽可是個好地方。在西北那旮旯呆久了,只有回了這人傑地靈之地,才覺得自己活得像個人樣。」
他這話語氣有點古怪,承熹沒敢接話,只笑著贊了兩聲。
卻見盛親王忽然疾步上了前去,伸臂取下來掛在枝頭上的一個鳥籠,那裡頭裝著一隻漂亮的綠尾巴鸚鵡。這鳥兒大概是才被人關進籠子,一點都不安分,在籠子裡胡亂撲騰。
旁邊的下人眼力見好,忙上前躬著背笑說:「爺,這是咱昨兒個在園子裡瞧見的,同樣的綠鸚鵡還有兩隻,只逮著這麼一隻。可見這處宅院風水養人,連鳥兒都留著不走。」
盛親王嘴邊笑意比平時真誠了兩分,拎著手裡的籠子轉了一圈,見這鸚鵡一雙招子明燦燦的,毛色也極鮮活,他嘴角笑意更盛,輕輕拍拍籠子笑問:「老夥計,你怎的還在這兒?」
說話間他從鳥籠的縫隙里伸手指進去戳了戳那鸚鵡的喙,卻被鸚鵡啄了一口。
「呵,性子還挺烈!」盛親王也沒惱,略一思索,把那籠子打開了。綠鸚鵡歪著腦袋,瞪著烏溜溜的圓眼睛瞅了瞅他,撲稜稜揮翅飛進了茂密的樹冠里。
盛親王笑得更是暢快,邊被下人領著往內院走,一邊跟承熹說:「本王年輕時候在這宅子裡養了兩隻鸚鵡,後來走得急,沒來得及帶上它倆走。方才那個大概是它倆的孩子吧。」又兀自感慨道:「這些個畜生,倒是比人念舊情多了。」
承熹聽不太明白他這是在暗喻誰,笑了笑沒作聲。
剛在這宅子住下的幾天,承熹還猜測是要在這宅子裡休整兩天後繼續上路。誰曾想一呆呆了十來天,盛親王卻還沒有要走的意思。
連外頭的戲班子都請了一個回來,每天在前院唱兩三個時辰不停,天天叫承熹一塊過去聽戲,似乎是要長住。
這日清晨,承熹剛起身,卻見江儼進了屋子,又神神秘秘地把公主拉到了裡屋,這才從袖裡取出了一封書信,「公主猜猜這是誰的來信?」
承熹接過來瞧了瞧,信封上頭沒字,她聽了江儼的話卻霎時福至心靈,忙把封口拆了。剛展開那信看了兩三個字,一霎間淚盈於睫。
這工工整整橫平豎直的楷字,她一看便知是皓兒的。
皓兒大概是為了多寫幾句話,滿張紙上都是蠅頭小楷,頭一句便是「娘親,我長高了,皇舅舅說長了一寸高呢!」
承熹忙用手比劃了下一寸高是多高,眼睛更濕了。從她離京到現在,都過去快兩個月了。皓兒這個年紀正是長得最快的時候,真是一天一個樣。
後頭皓兒又講了講自己的瑣碎日常,說自己在吉安時倒把承熹駭了一跳。大概是皓兒知道承熹現在回不去,也沒有說「你怎麼還不回來」這樣的喪氣話,只在信的末尾寫著:「娘親,我跟表舅回京城等你。娘親,我想你了。」
承熹心中暗忖:表舅,應該是舅父家的哪位表兄了,無論哪個表兄都是靠得住的,也無須擔心皓兒的安危。
信紙的背面用墨線勾勒了一隻大老鼠的輪廓,尖尖嘴巴長長尾巴,滴溜溜的小豆眼。大老鼠的旁邊又畫了一隻大白馬,皓兒筆力尚淺,這馬畫得不怎麼像。只是那老鼠站直了身子,兩隻前爪抱在馬脖子上,瞧著不倫不類的。
承熹一看便明白了。皓兒屬鼠,承熹是屬馬的,以前她給皓兒講故事常常畫在畫裡,那時承熹就這麼畫,如今皓兒也學了去。
承熹哭得一把眼淚,江儼忙按著她眼皮合上,焦急道:「不能哭不能哭的,不然將來咱孩子會變笨的。」
「你從哪兒聽來的歪理?」承熹哭笑不得,一時間眼淚都憋回去了。
江儼振振有詞:「先前在陶瓷作坊請的那個嬤嬤就這麼說過,女大夫也說過要心情愉悅,不能大喜大悲。」又拿濕帕給承熹擦了擦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