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7頁
轉眼之間,四人已經鬥了百招之上,李道虛來來回回就是三十六路「萬華神劍掌」,可是招數繁複奇幻,虛招可為誘敵擾敵,實招又可傷敵殺敵,關鍵時候,還能虛實互換,虛招亦可變為實招,實招又可變為虛招,使得三十六路掌法竟似是三百六十路掌法。只見劍氣縱橫捭闔,四面八方都是掌影,真如百花叢中狂風忽起,萬花齊落一般。
青鶴居士曾與李玄都交手,也領教過清微宗的「萬華神劍掌」,此時不由心中暗自驚訝:「同樣一套掌法,在尋常清微宗弟子用來,不過中成之法的威力,在李玄都手上,至多就是上成之法的威力,可到了李道虛的手上,卻是堪比大成之法。想那清微宗,原本不過平常,在正道十二宗中只是中游,可到了此人手上之後,發揚光大,英才輩出,竟能與正一宗抗衡,此人當真是百年難遇的天縱奇才,想要勝過此人,只怕要用些其他手段了。」
與此同時,寧奇和司空道玄也是暗暗叫苦。
眾所周知,李道虛被譽為大劍仙,顧名思義,一身本事都在劍上,而且李道虛還擁有仙劍「叩天門」,此時李道虛還未出劍,僅憑雙手展現出的境界修為,便如此可怖,真要生死相搏,他們縱然是三人聯手,又有幾分勝算?
轉眼之間,四人已經是交手二百餘招,李道虛以一敵三,猶有餘力開口道:「三位就這點微末本事嗎?」
三人卻是無法辯駁,一則是因為李道虛帶給他們的壓力太大,無暇開口;二則是李道虛只用了一套「萬化神劍掌」,至多是用掌法化用了「北斗三十六劍訣」的劍招,還未出劍,也有資格如此說話。
想到此處,三人交換了一個視線,青鶴居士眼中精芒浮動,驀地厲聲道:「天地人三才陣!」
話音落下,司空道玄和寧奇應聲散開後撤,繼而三人以三足鼎立之勢站立,與李道虛遙遙對峙。
李道虛負手立在湖畔,也不追擊,淡然道:「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這是蒙學孩童也會背的,可任誰也想不到,這裡頭藏著儒門的絕技。」
青鶴居士也不否認,道:「『三才陣』、『三光陣』、『三綱陣』,請李先生指教。」
「指教不敢當。」李道虛笑了笑,「這應是心學聖人為你們七人留下的絕學,你們可以根據人數隨意變化陣法,我說的可對?」
青鶴居士臉色微變,也不否認,「李先生博聞廣識,在下佩服。」
李道虛道:「先不忙誇我,我的話還沒有說完。這陣法固然好,可我以為,最起碼要用『四時陣』才像那麼一回事,僅僅一個『三才陣』,人數少了些。」
青鶴居士臉色一沉,「那就領教李先生絕學。」
話音落下,青鶴居士已經身形一晃,向李道虛攻來,與此同時,司空道玄和寧奇二人也隨之而動。
不同於先前三人各自為戰,此時三人結成陣勢,氣機神通也渾然連接一處,青鶴居士運起全力的一掌,雖然外在無甚威勢可言,但已然越過了長生境的門檻。
李道虛臉色不變,伸手一翻一抓,卻是握住了青鶴居士的手腕,這就不是境界高低的問題了,純粹是手上的招數,就算兩人境界相當,青鶴居士長年不與人交手,偶爾出手也是以強凌弱,哪裡比得上李道虛這等一步步爬上來的江湖人,所以剛一交手就被李道虛抓住了手腕。
青鶴居士心中一驚,奮力回掙,袍袖斷裂,同時司空道玄與寧奇雙掌齊到。李道虛身形靈動之極,對青鶴居士一擊不中,便順勢一揮袍袖,擋下了這兩掌。
李道虛的這一拂袖,看似輕描淡寫,實則威力極大,不遜於白繡裳、李玄都、張海石等人的傾力一劍,只是李道虛已至返璞歸真之境,從不屑於用法身、法相等唬人手段,哪怕對上合道的藏老人,也是一人之高、三尺之劍,不曾有其他變化,所以這一袖才顯得平常。儒門三人之中,無論是誰,都很難輕鬆接下,可此時三人成陣,卻是三人合力化解了這一袖之力。
縱然如此,三人仍是臉色凝重,因為李道虛還未出劍。
沒有出鞘的劍總是最可怕的,更何況是大劍仙的劍。
三人越是忌憚李道虛的劍,李道虛就偏不出劍,笑問道:「其他隱士何在?」
第十四章 徵公
李道虛狂而不妄,他並不把自己的得意表現出來,也不刻意輕蔑旁人,可他理所當然的語氣卻又無時無刻都在告訴旁人,三位儒門高人並非他的對手。這讓三位儒門高人難免臉上無光,可他們三人偏偏又奈何不得李道虛。
青鶴居士面沉似水,喝道:「你們還要看戲到什麼時候?這些年來,髒活苦活,我一肩挑了,可到了這個時候,你們還指望我一個人嗎?」
這番話卻不是對李道虛說的。話音落下,就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出現在不遠處,一身半新不舊的儒衫,不似儒門中的大人物,倒像是個鄉野間的尋常鄉紳。
李道虛望向此人,目光一閃,「原來是你。」
老人道:「沒想到當初一面之緣,李先生還記得我。」
「當然記得。」李道虛淡然道,「畢竟做了這麼多年的鄰居。」
青鶴居士曾與李玄都交手,也領教過清微宗的「萬華神劍掌」,此時不由心中暗自驚訝:「同樣一套掌法,在尋常清微宗弟子用來,不過中成之法的威力,在李玄都手上,至多就是上成之法的威力,可到了李道虛的手上,卻是堪比大成之法。想那清微宗,原本不過平常,在正道十二宗中只是中游,可到了此人手上之後,發揚光大,英才輩出,竟能與正一宗抗衡,此人當真是百年難遇的天縱奇才,想要勝過此人,只怕要用些其他手段了。」
與此同時,寧奇和司空道玄也是暗暗叫苦。
眾所周知,李道虛被譽為大劍仙,顧名思義,一身本事都在劍上,而且李道虛還擁有仙劍「叩天門」,此時李道虛還未出劍,僅憑雙手展現出的境界修為,便如此可怖,真要生死相搏,他們縱然是三人聯手,又有幾分勝算?
轉眼之間,四人已經是交手二百餘招,李道虛以一敵三,猶有餘力開口道:「三位就這點微末本事嗎?」
三人卻是無法辯駁,一則是因為李道虛帶給他們的壓力太大,無暇開口;二則是李道虛只用了一套「萬化神劍掌」,至多是用掌法化用了「北斗三十六劍訣」的劍招,還未出劍,也有資格如此說話。
想到此處,三人交換了一個視線,青鶴居士眼中精芒浮動,驀地厲聲道:「天地人三才陣!」
話音落下,司空道玄和寧奇應聲散開後撤,繼而三人以三足鼎立之勢站立,與李道虛遙遙對峙。
李道虛負手立在湖畔,也不追擊,淡然道:「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這是蒙學孩童也會背的,可任誰也想不到,這裡頭藏著儒門的絕技。」
青鶴居士也不否認,道:「『三才陣』、『三光陣』、『三綱陣』,請李先生指教。」
「指教不敢當。」李道虛笑了笑,「這應是心學聖人為你們七人留下的絕學,你們可以根據人數隨意變化陣法,我說的可對?」
青鶴居士臉色微變,也不否認,「李先生博聞廣識,在下佩服。」
李道虛道:「先不忙誇我,我的話還沒有說完。這陣法固然好,可我以為,最起碼要用『四時陣』才像那麼一回事,僅僅一個『三才陣』,人數少了些。」
青鶴居士臉色一沉,「那就領教李先生絕學。」
話音落下,青鶴居士已經身形一晃,向李道虛攻來,與此同時,司空道玄和寧奇二人也隨之而動。
不同於先前三人各自為戰,此時三人結成陣勢,氣機神通也渾然連接一處,青鶴居士運起全力的一掌,雖然外在無甚威勢可言,但已然越過了長生境的門檻。
李道虛臉色不變,伸手一翻一抓,卻是握住了青鶴居士的手腕,這就不是境界高低的問題了,純粹是手上的招數,就算兩人境界相當,青鶴居士長年不與人交手,偶爾出手也是以強凌弱,哪裡比得上李道虛這等一步步爬上來的江湖人,所以剛一交手就被李道虛抓住了手腕。
青鶴居士心中一驚,奮力回掙,袍袖斷裂,同時司空道玄與寧奇雙掌齊到。李道虛身形靈動之極,對青鶴居士一擊不中,便順勢一揮袍袖,擋下了這兩掌。
李道虛的這一拂袖,看似輕描淡寫,實則威力極大,不遜於白繡裳、李玄都、張海石等人的傾力一劍,只是李道虛已至返璞歸真之境,從不屑於用法身、法相等唬人手段,哪怕對上合道的藏老人,也是一人之高、三尺之劍,不曾有其他變化,所以這一袖才顯得平常。儒門三人之中,無論是誰,都很難輕鬆接下,可此時三人成陣,卻是三人合力化解了這一袖之力。
縱然如此,三人仍是臉色凝重,因為李道虛還未出劍。
沒有出鞘的劍總是最可怕的,更何況是大劍仙的劍。
三人越是忌憚李道虛的劍,李道虛就偏不出劍,笑問道:「其他隱士何在?」
第十四章 徵公
李道虛狂而不妄,他並不把自己的得意表現出來,也不刻意輕蔑旁人,可他理所當然的語氣卻又無時無刻都在告訴旁人,三位儒門高人並非他的對手。這讓三位儒門高人難免臉上無光,可他們三人偏偏又奈何不得李道虛。
青鶴居士面沉似水,喝道:「你們還要看戲到什麼時候?這些年來,髒活苦活,我一肩挑了,可到了這個時候,你們還指望我一個人嗎?」
這番話卻不是對李道虛說的。話音落下,就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出現在不遠處,一身半新不舊的儒衫,不似儒門中的大人物,倒像是個鄉野間的尋常鄉紳。
李道虛望向此人,目光一閃,「原來是你。」
老人道:「沒想到當初一面之緣,李先生還記得我。」
「當然記得。」李道虛淡然道,「畢竟做了這麼多年的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