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頁
這兩條道路無所謂哪條更好,也不是說先文就會抑武,更不會先武就抑文,而是無論選擇先文還是先武,大宋都不會放棄另外一條道路。
不過是兩條路各有側重罷了。
除了大宋未來的道路之外,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問題就是大宋官場的問題。
別看大宋已經拋掉了冗官制度,御史台這個監督機構也已經走上了正軌,但是官老爺這個神奇的群體卻不是制度和御史台就能夠解決的。
甚至於,屠刀都嚇不住他們的貪慾。
大明時期,某些官員看著前任官員被掛在大堂上的稻草人,初時還會心有畏懼,可是看著看著也就習慣了,後來更是跟前任一樣掛了上去。
洪武皇帝左手都察院,右手錦衣衛,動輒剝皮食草的嚴刑峻法都嚇不住那些官老爺們的貪慾!
大明時期這麼大的力度都止不住,大宋時期就能止得住?
扯蛋!
真要能止得住,包黑子那狗頭鍘虎頭鍘之類的鍘的都是些什麼玩意?
所以,趙桓從來就不相信什麼高薪養廉之類的說法,所謂的高薪養廉不過是提高了這些官老爺們想要撈錢的下限,讓這些官老爺們撈錢的手段變得更加隱蔽。
趙桓相信的,就是得加強對於官老爺們的管教,同時還得不停的對官場進行清洗。
反正中原堂口從來就不缺少想要當官的人,清理一批官老爺,馬上就會有第二批官老爺頂上去,根本就不用擔心無人可用,再不濟,大明洪武皇帝發明的戴枷辦公也可以學一學嘛。
至於金國……
趙桓還真沒太把金國當回事兒。
完顏宗弼帶兵在鴨綠江畔,跟那些不知好歹的棒子們攪和在一起是沒錯,但是隨著瀋州落入了大宋的手裡,完顏宗弼和他手下的那些金兵已經成了無根的浮萍,隨時都有可能涼。
北邊的金國還占據著黃龍府也沒錯,但是隨著蒲察石家奴的死以及完顏晟對那些儒門世家舉起屠刀,金國自己就已經先亂起來了,如果趙桓現在選擇停止進兵,估計黃龍府那邊兒就得換個皇帝,所以,金國也已經不足為慮。
趙桓所要做的,僅僅是怎麼選擇——選擇先幹完顏宗弼還是先干黃龍府?
而無論趙桓做出哪種選擇,其實都不需要趙桓再操心接下來的事情。
先幹完顏宗弼,估計就沒有比岳飛岳鵬舉更合適的人選了。
先干黃龍府,种師中跟宗澤他們也能完美的制定作戰計劃,大軍只要逐步向黃龍府推進就能夠直搗黃龍。
所以,大宋到底是該先文還是先武?要不要現在就把大宋的官場清理一遍?
只是還沒等趙桓做出決定,汴京方面卻傳來了一個讓人蛋疼的消息。
趙吉翔掛了!
當然,趙吉翔這貨身為趙桓的便宜親爹,又是大宋的太上皇,用掛這個字實在是不太合適,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駕崩。
之所以說這個消息讓人蛋疼,倒不是說趙桓對趙吉翔的死有多傷心。
畢竟就趙吉翔幹過的那些破事兒,趙桓沒親手送他上路都已經算是孝順了,再指望趙桓因為他趙吉翔的死而傷心,那完全就是扯蛋。
真正讓人蛋疼的原因,是趙吉翔這貨死的太不是個時候。
第五百四十三章 晚埋幾天?
如果趙吉翔晚上幾個月再掛,估計趙桓都已經帶兵直搗黃龍了。
如果趙吉翔早上幾個月就掛了,那麼趙桓也不會親自帶兵伐金。
現在好了,金國那邊還沒徹底打下來呢,趙桓也沒琢磨好該怎麼整治大宋的官老爺們,他趙吉翔卻忽然間掛掉了。
他這麼一掛,豈不是把趙桓這個大孝子給逼到了兩難的境地?
回去給趙吉翔辦理喪事吧,這滅金的事情就得往後拖,起碼三年之內是別想著用兵了,要不然就是與禮不合。
不回去吧,這事兒又實在是說不過去,畢竟他趙吉翔是大宋的上皇,是趙桓這個大宋官家名義上的親爹,也是他禪位給趙桓才讓趙桓當上了皇帝。
所以說趙吉翔這貨就是歷代皇帝之恥,連死都不讓人省心。
仔細琢磨了一番後,趙桓終於下定了決心——找幾個冠冕堂皇的藉口,讓趙吉翔這沙雕晚幾天進坑,反正他趙吉翔死都死了,不如死了之後再為大宋做點兒貢獻。
什麼貢獻?
這順天府皇城都營造好了,總該有個合適的理由遷都吧?
現在他趙吉翔一死,趙桓正好能學習一下嘉靖皇帝,在順天府外搞個歷代帝王廟,把中原堂口歷史上的皇帝們都請進去,也省得再搞什麼三昭三穆、天子七廟之類的玩意。
如此一來,不僅能趁機遷都,同時能給國庫內帑省錢,順便還不用再裝模作樣的祭奠以高粱河車神為首的那幾個廢物,簡直就是一舉多得。
「朕領第一軍回汴京,種師跟宗卿商量一下,看看誰領一部分禁軍留在瀋州,誰領一部分禁軍北上,直搗黃龍!滅金」
趙桓曲指敲著桌子,對著大帳中的一眾大佬們吩咐道:「朕要拿著完顏晟和王龜壽等叛逆的人頭,還有金虜以及高麗偽朝的山川圖冊來祭奠上皇。」
趙桓的話音落下,种師中和宗澤等人忍不住面面相覷——聽官家這話里的意思,是想上皇他老人家晚點兒下葬?
這事兒……好說但是不太好聽啊。
不過是兩條路各有側重罷了。
除了大宋未來的道路之外,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問題就是大宋官場的問題。
別看大宋已經拋掉了冗官制度,御史台這個監督機構也已經走上了正軌,但是官老爺這個神奇的群體卻不是制度和御史台就能夠解決的。
甚至於,屠刀都嚇不住他們的貪慾。
大明時期,某些官員看著前任官員被掛在大堂上的稻草人,初時還會心有畏懼,可是看著看著也就習慣了,後來更是跟前任一樣掛了上去。
洪武皇帝左手都察院,右手錦衣衛,動輒剝皮食草的嚴刑峻法都嚇不住那些官老爺們的貪慾!
大明時期這麼大的力度都止不住,大宋時期就能止得住?
扯蛋!
真要能止得住,包黑子那狗頭鍘虎頭鍘之類的鍘的都是些什麼玩意?
所以,趙桓從來就不相信什麼高薪養廉之類的說法,所謂的高薪養廉不過是提高了這些官老爺們想要撈錢的下限,讓這些官老爺們撈錢的手段變得更加隱蔽。
趙桓相信的,就是得加強對於官老爺們的管教,同時還得不停的對官場進行清洗。
反正中原堂口從來就不缺少想要當官的人,清理一批官老爺,馬上就會有第二批官老爺頂上去,根本就不用擔心無人可用,再不濟,大明洪武皇帝發明的戴枷辦公也可以學一學嘛。
至於金國……
趙桓還真沒太把金國當回事兒。
完顏宗弼帶兵在鴨綠江畔,跟那些不知好歹的棒子們攪和在一起是沒錯,但是隨著瀋州落入了大宋的手裡,完顏宗弼和他手下的那些金兵已經成了無根的浮萍,隨時都有可能涼。
北邊的金國還占據著黃龍府也沒錯,但是隨著蒲察石家奴的死以及完顏晟對那些儒門世家舉起屠刀,金國自己就已經先亂起來了,如果趙桓現在選擇停止進兵,估計黃龍府那邊兒就得換個皇帝,所以,金國也已經不足為慮。
趙桓所要做的,僅僅是怎麼選擇——選擇先幹完顏宗弼還是先干黃龍府?
而無論趙桓做出哪種選擇,其實都不需要趙桓再操心接下來的事情。
先幹完顏宗弼,估計就沒有比岳飛岳鵬舉更合適的人選了。
先干黃龍府,种師中跟宗澤他們也能完美的制定作戰計劃,大軍只要逐步向黃龍府推進就能夠直搗黃龍。
所以,大宋到底是該先文還是先武?要不要現在就把大宋的官場清理一遍?
只是還沒等趙桓做出決定,汴京方面卻傳來了一個讓人蛋疼的消息。
趙吉翔掛了!
當然,趙吉翔這貨身為趙桓的便宜親爹,又是大宋的太上皇,用掛這個字實在是不太合適,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駕崩。
之所以說這個消息讓人蛋疼,倒不是說趙桓對趙吉翔的死有多傷心。
畢竟就趙吉翔幹過的那些破事兒,趙桓沒親手送他上路都已經算是孝順了,再指望趙桓因為他趙吉翔的死而傷心,那完全就是扯蛋。
真正讓人蛋疼的原因,是趙吉翔這貨死的太不是個時候。
第五百四十三章 晚埋幾天?
如果趙吉翔晚上幾個月再掛,估計趙桓都已經帶兵直搗黃龍了。
如果趙吉翔早上幾個月就掛了,那麼趙桓也不會親自帶兵伐金。
現在好了,金國那邊還沒徹底打下來呢,趙桓也沒琢磨好該怎麼整治大宋的官老爺們,他趙吉翔卻忽然間掛掉了。
他這麼一掛,豈不是把趙桓這個大孝子給逼到了兩難的境地?
回去給趙吉翔辦理喪事吧,這滅金的事情就得往後拖,起碼三年之內是別想著用兵了,要不然就是與禮不合。
不回去吧,這事兒又實在是說不過去,畢竟他趙吉翔是大宋的上皇,是趙桓這個大宋官家名義上的親爹,也是他禪位給趙桓才讓趙桓當上了皇帝。
所以說趙吉翔這貨就是歷代皇帝之恥,連死都不讓人省心。
仔細琢磨了一番後,趙桓終於下定了決心——找幾個冠冕堂皇的藉口,讓趙吉翔這沙雕晚幾天進坑,反正他趙吉翔死都死了,不如死了之後再為大宋做點兒貢獻。
什麼貢獻?
這順天府皇城都營造好了,總該有個合適的理由遷都吧?
現在他趙吉翔一死,趙桓正好能學習一下嘉靖皇帝,在順天府外搞個歷代帝王廟,把中原堂口歷史上的皇帝們都請進去,也省得再搞什麼三昭三穆、天子七廟之類的玩意。
如此一來,不僅能趁機遷都,同時能給國庫內帑省錢,順便還不用再裝模作樣的祭奠以高粱河車神為首的那幾個廢物,簡直就是一舉多得。
「朕領第一軍回汴京,種師跟宗卿商量一下,看看誰領一部分禁軍留在瀋州,誰領一部分禁軍北上,直搗黃龍!滅金」
趙桓曲指敲著桌子,對著大帳中的一眾大佬們吩咐道:「朕要拿著完顏晟和王龜壽等叛逆的人頭,還有金虜以及高麗偽朝的山川圖冊來祭奠上皇。」
趙桓的話音落下,种師中和宗澤等人忍不住面面相覷——聽官家這話里的意思,是想上皇他老人家晚點兒下葬?
這事兒……好說但是不太好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