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已經有謠言開始出現,說大將軍帶領的一支精銳深入夏地後,落入圈套,被夏兵全數殲滅,屍首無存。

  人心惶惶的時候,出現這種流言,無疑於是雪上加霜,在百姓心中,大將軍是無往不利的戰神,如果連他都遭遇不測,那還有誰能擋住夏遼的鐵騎。

  一旦永興軍路淪陷,首當其衝的就是京西北,夏人和遼人,很快便能打到汴京來。

  竟有百姓開始收拾細軟往南逃去。

  流言傳到朝廷上,趙榮幀當下動了肝火,雷霆大怒,下令讓人去查流言的源頭。

  不論外面流言如何傳播,將軍府的三人向往常一樣生活,絲毫不受影響。

  府中無事,韓素娥已經把生辰時收到的那一匣子書冊看了大半,她最喜歡那本寫有王莽嶺的,愛不釋手地翻閱了一遍又一遍。

  春櫻悄然在枝頭綻放時,她收到了一封密信,是謝景淞派人送來的,信中只說了些家常的話,他近日讀到的有趣的書,路過那間她曾住過的郊院時看到美麗的花,無意中嘗到的美食等等。

  「不知送你的那些遊記你看了多少,去過那麼多地方,我最喜歡上郡的風貌,塞上風光獨特,黃土丘陵,溝壑蜿蜒,又有風沙草灘,一望無際。當地有種美食,以薄皮旋成餅,翻烙烘烤,酥脆可口,父王麾下將士尤喜此食,故軍中隨行炊夫學會了做法……」

  素娥翻來覆去將信看了幾遍,最後又從信筒里倒出的一株無憂草。

  她捏著那株無憂草,看了半晌,輕輕揚唇一笑。

  想必謝景淞也聽聞了那些傳言,無聲地向她報平安。

  她盯著那段關於上郡的文字,心想他這算是在給自己透露軍情麼。

  可以料到的是,謝景淞應該也去了河東一帶,以御遼軍,十有八九就是便是邊陲上郡,就是不知,他會不會同自己的父親遇上。

  素娥將信折好,小心翼翼地同那匣子書冊放在一起。

  她躺在搖椅上,側眸靜靜地望著窗外那株早櫻,在心裡祈禱一切順利。

  第160章 離京

  又是一年端午,兩年前龍舟賽的熱鬧景象還歷歷在目,今年如約舉辦了龍舟賽,只是不再盛況如前。

  汴京籠罩在戰爭的低迷氣氛中,前線戰事膠著,又有傳聞大將軍生死難測,這場仗不知能不能撐下去,上了年紀的人家依稀還能記得,幾十年前遼人鐵騎踏碎中原的土地時,是多麼的令人膽戰心驚。

  南泠印社裡,一個白鬍子老翁正握著把摺扇,說起這一段暗無天日的往事。

  「遼人生性兇殘,無惡不作,燕雲十六州淪陷後,那裡的百姓都淪為奴隸,過得連牲畜都不如,凡是反抗的人都沒有好下場,我認識的一個人就因為觸怒了一個遼貴族,被挖目剖心……」

  周圍眾人聞言露出驚駭神情。

  一個年紀稍輕的人猶豫著「可、可這已經是過去了,現在有鎮北王和大將軍,事情必定不會那麼糟糕。」

  老翁用一副「你還年輕」的眼神瞅了他一眼,搖搖頭嘆了口氣,愁眉苦臉,「這次夏遼聯合進犯我朝,聲勢浩大,兵力強盛,難說——」

  「報——捷報——捷報——」

  突然從遠處傳來一聲嘹亮的聲音,打斷了老翁的唉聲嘆氣,伴隨著的是馬蹄聲,踏在青石板上的聲音有力而鏗鏘,砰嗵砰嗵,一下又一下,似敲擊在眾人胸腔。

  「捷報——」聲音由遠及近,又由近及遠。

  眾人忙一窩蜂衝到窗邊,爭先恐後地扒在窗沿往外看。

  那報信的信使策馬狂奔,一路揚起不少青塵,眾人只來得及看見一個背影和高高揚起的一面戰旗,旗幟飛揚翻卷,朝著皇城去了。

  老翁最先反應過來,鬍子抖了抖,竟手舞足蹈地狂笑,「捷報!是捷報!仗打贏了!遼人和夏人被趕走了!」

  戰勝的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汴京的大街小巷,勝利的喜悅席捲了全京。

  將軍府最先收到消息的是嘉敏,她在前廳聽著回稟,面上平靜如常,可當傳信的人走後,她在白芷的攙扶下,才緩緩坐回位上,袖子下的手,還在微微發顫。

  消息說,宋軍大獲全勝,大將軍帶領一支精銳深入敵腹,假意中計,實則將計就計,與鎮北軍裡應外合,一舉擊潰了遼夏聯軍。

  只不過有些令人擔憂的是,大將軍因為右臂無法使劍,所以上陣時有些不敵,受了些傷,先前受傷的右臂這次是徹底抬不起來了,情況不容樂觀。

  嘉敏深深呼出一口氣,幾個月以來,壓在她心頭,讓她心神不寧,日夜難安的事情,終於有了結果。

  對於第二點消息,她方才面上裝作憂慮至極,但心裡多半猜到,這是丈夫為了做戲營造的效果。

  總體而言,結果還是很好的。

  待在拂雲軒的素娥自然也第一時間收到了消息,她領著沉香二人去正房找母親,路上遇見從西府趕來的老太太和兩個嬸嬸。

  沈氏和呂氏一個左一個右地扶著老太太,見了她,呂氏又熱情地一口一個「大姑娘」,恨不得上前挽住素娥的胳膊。

  韓素娥不著痕跡後退半步,躲開了呂氏,她可沒忘將軍府被查封時西府的避之不及,沒忘西府暗中偷挖地窖,沒忘前世的誣陷之仇。

  她現在看西府幾人,像撥開了迷霧,清晰一片,目明耳清,前世的諸多疑點得以解開,新仇舊恨一起算上,自然是沒什麼好臉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