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半年以前,我和母親就分家了。每次抄家,殃及池魚,禍延老母,這個情況迫使我們非分家不可。母親搬入廚房以後,我將房間通向廚房的門釘死,斷絕交通。我和何潔在房間內炊,吃,睡,坐。我另開一扇原有的板門向著院牆。門前有一小方空地,其間有么弟手植的枇杷一株,我手植的女貞一株,母親奉第三段居委會之命手植的桑樹十八株(居委會每年養三次蠶)。
我聽見屋背後有響動,便出門沿屋壁繞行到那裡去。在廁所的蹲坑旁,在一株蔭蔽屋後的構樹下,何潔站在一張凳上,正在把竹繩向屋檐下的橫枋拋去。剛才我聽見的響動就是她拋繩的聲音。
我好像明白了她正在做什麼。我也懵了,沒有半分驚訝,沒有半聲呼叫,更沒有跳上前去抱她下來。我呆呆地站在她背後,看她向上拋竹繩,一次又一次。啊,如果像小說中編的那樣,或者像舞台上演的那樣,此時夫妻相抱,丈夫流淚,妻子大哭,丈夫說:「親愛的,你不能走那條路!」妻子哭夠了,丈夫告訴她某書某段斥責自殺行為乃是軟弱無能的表現,還念給她聽。她聽了,恍然大悟,然後自責,丈夫又愛撫她,最後夫妻共同宣誓:「我們要堅決活下去!」如果真是這樣,寫入找的這篇回憶錄,那該多麼感人,而且富有教育意義。但是,事實不是這樣。我不能編小說,雖然編小說不能算是騙人。
我拍拍她,遞一隻手去。她回頭看看我,似乎不認識。我小聲說:「我們回去。」她用冰涼的手捏住我的手,從凳上跨下來。我放開她的手,提著凳子,拖著一條長竹繩,跟著她走回去。
她在床沿坐下,盯著地板,似乎要把地板盯穿。我坐在馬架椅上,把竹繩收成一束,纏了又放,放了又纏。
夫妻沉默許久,互相不看一眼。
「我頭疼。」她說。
「你睡吧。」我說。
這時候距天黑尚早,不宜就寢,何況晚飯還沒吃呢。她面壁臥下,很快入睡。我揭開蜂窩煤,備炊晚飯。飯熟,叫醒她。她好像餓極了,忙忙慌慌地吃。吃完,拿起菜刀便出門去。從她那靈動的眼神,我看得出來她現在清醒了,不再是黃昏時候的夢遊神態。我也清醒了,想起她拋繩的情形,感到可怕。只是她現在拿菜刀出門,我不再感到可怕了。
我一邊吃飯一邊聽她砍樹的刀聲。
吃完晚飯,我在門口坐下,看她砍門前的桑樹。樹身只有酒杯口大,錚錚錚十幾刀便倒一株。我說歇一歇,她不理睬我。她揮臂猛砍,好像殺敵一般。我認為這是她發泄鬱憤的最好的方法,不制止她,讓她砍個痛快。
天擦黑時,十八株桑樹被她砍光了。
「好了。該休息了。」我笑著說。
她不,她叫我把小凳拿給她坐。她要把每一株已砍倒的桑樹一一剔掉枝丫。我說這樣太費事了,明天再剔。她說非在今夜剔完不可,並且不讓我幫她剔。
剔完,夜已深了,她便睡了。
第二天早晨,她看見門前昨夜的一場大屠殺,不相信劊子手是她本人。「我有那麼大的力氣?」她困惑地問我。她想不起自己昨夜屠桑時是何模樣,只感到現在臂膀酸疼,周身無力。
「你看,我們門前亮了!」她驚喜地說。
「原先被桑樹遮了光線嘛。」我說。
我忽然想起從前讀《搜神記》,其中的某一篇有一句云:「桑,喪也。」又想起甲骨文的桑字和喪字根本就是同一個字——中間畫枝丫,周圍畫許多葉片。繁體的喪字有兩個口,這兩個口便是殘留的一對葉片,而其餘的部分便是枝丫。啊,桑,喪也,砍得好!砍去死喪,引來太陽,門前亮堂堂!
堂妹余勛錦的母親,我稱她是大嬸,走來看見了,也說砍得好。她已年老,不免迷信。她引用「門前不栽桑,屋後不栽構」的迷信話,證明該砍。
我們屋後就有一株構樹,真巧!
奈何它已太粗,不好砍了。何潔常摘構葉拭擦洗臉盆和痰孟,它也並非無用。每年秋季,構果紅熟,總有一群紅嘴相思鳥來啄食啾啾唱鳴,給鯤鯤帶來驚喜。不過這已是幾年以後的事了,當時他還蜷縮在屠桑者的腹中揮舞小拳頭呢。記得有一次何潔袒腹,叫她姐姐的女兒虹虹來捉小弟弟的小拳頭。虹虹一把捉住了,大聲喊我:「姨爹,來看!」我跑進屋去。她又叫道:「縮回去了,小狡猾!」
此後,何潔一直不好意思再提到拋竹繩掛橫枋的舊事。她說:「當時我真糊塗。我自己也說不清楚為什麼想去死。會不會是鬼迷了心竅?」
我不信有鬼神。我知道,她是患了癔病,亦即歇斯底里(hysteria)。病因不是門前的桑樹和屋後的構樹,而是經濟的困窘和政治的壓迫,但我不願向她點醒。就讓她,也讓我自己,對居住環境保持著幾分敬畏的神秘感吧,相信那些桑啊構啊都具鬼性,且能迷惑我們的心智,作祟於我們吧。朦朦朧朧,似乎萬物有靈,生活在其中亦有樂趣,當社會環境是那般冷酷絕情的時候。
20.兒子來得不是時候
吾鄉迷信者說:「七月半,鬼亂竄。」。
小鬼余鯤就是在1967年陰曆七月半那天早晨竄到人間來的。不是時候!
何潔仰躺床褥,滿臉痛汗,不再呻吟,放鬆冰涼的小手,也不再緊抓住我的手了。民間接生婆徐大娘向我道喜,說生個「做活路的」而不是「煮飯的」。我看腕錶,8點40分,這時候聽見巷口電桿上的大喇叭正在哇哇叫,本鎮有線廣播站一個嚴厲的女聲高誦《毛主席語錄》。就有那樣巧,正是這一段:「凡是錯誤的思想,凡是毒草,凡是牛鬼蛇神,都應當進行批判,決不能讓他們自由泛濫。」當夜這個「做活路的」居然大扯其噗鼾,使我與何潔驚愕相視,忍不住笑。「這小子長大了恐怕又是個打夢腳的。」我說。
我聽見屋背後有響動,便出門沿屋壁繞行到那裡去。在廁所的蹲坑旁,在一株蔭蔽屋後的構樹下,何潔站在一張凳上,正在把竹繩向屋檐下的橫枋拋去。剛才我聽見的響動就是她拋繩的聲音。
我好像明白了她正在做什麼。我也懵了,沒有半分驚訝,沒有半聲呼叫,更沒有跳上前去抱她下來。我呆呆地站在她背後,看她向上拋竹繩,一次又一次。啊,如果像小說中編的那樣,或者像舞台上演的那樣,此時夫妻相抱,丈夫流淚,妻子大哭,丈夫說:「親愛的,你不能走那條路!」妻子哭夠了,丈夫告訴她某書某段斥責自殺行為乃是軟弱無能的表現,還念給她聽。她聽了,恍然大悟,然後自責,丈夫又愛撫她,最後夫妻共同宣誓:「我們要堅決活下去!」如果真是這樣,寫入找的這篇回憶錄,那該多麼感人,而且富有教育意義。但是,事實不是這樣。我不能編小說,雖然編小說不能算是騙人。
我拍拍她,遞一隻手去。她回頭看看我,似乎不認識。我小聲說:「我們回去。」她用冰涼的手捏住我的手,從凳上跨下來。我放開她的手,提著凳子,拖著一條長竹繩,跟著她走回去。
她在床沿坐下,盯著地板,似乎要把地板盯穿。我坐在馬架椅上,把竹繩收成一束,纏了又放,放了又纏。
夫妻沉默許久,互相不看一眼。
「我頭疼。」她說。
「你睡吧。」我說。
這時候距天黑尚早,不宜就寢,何況晚飯還沒吃呢。她面壁臥下,很快入睡。我揭開蜂窩煤,備炊晚飯。飯熟,叫醒她。她好像餓極了,忙忙慌慌地吃。吃完,拿起菜刀便出門去。從她那靈動的眼神,我看得出來她現在清醒了,不再是黃昏時候的夢遊神態。我也清醒了,想起她拋繩的情形,感到可怕。只是她現在拿菜刀出門,我不再感到可怕了。
我一邊吃飯一邊聽她砍樹的刀聲。
吃完晚飯,我在門口坐下,看她砍門前的桑樹。樹身只有酒杯口大,錚錚錚十幾刀便倒一株。我說歇一歇,她不理睬我。她揮臂猛砍,好像殺敵一般。我認為這是她發泄鬱憤的最好的方法,不制止她,讓她砍個痛快。
天擦黑時,十八株桑樹被她砍光了。
「好了。該休息了。」我笑著說。
她不,她叫我把小凳拿給她坐。她要把每一株已砍倒的桑樹一一剔掉枝丫。我說這樣太費事了,明天再剔。她說非在今夜剔完不可,並且不讓我幫她剔。
剔完,夜已深了,她便睡了。
第二天早晨,她看見門前昨夜的一場大屠殺,不相信劊子手是她本人。「我有那麼大的力氣?」她困惑地問我。她想不起自己昨夜屠桑時是何模樣,只感到現在臂膀酸疼,周身無力。
「你看,我們門前亮了!」她驚喜地說。
「原先被桑樹遮了光線嘛。」我說。
我忽然想起從前讀《搜神記》,其中的某一篇有一句云:「桑,喪也。」又想起甲骨文的桑字和喪字根本就是同一個字——中間畫枝丫,周圍畫許多葉片。繁體的喪字有兩個口,這兩個口便是殘留的一對葉片,而其餘的部分便是枝丫。啊,桑,喪也,砍得好!砍去死喪,引來太陽,門前亮堂堂!
堂妹余勛錦的母親,我稱她是大嬸,走來看見了,也說砍得好。她已年老,不免迷信。她引用「門前不栽桑,屋後不栽構」的迷信話,證明該砍。
我們屋後就有一株構樹,真巧!
奈何它已太粗,不好砍了。何潔常摘構葉拭擦洗臉盆和痰孟,它也並非無用。每年秋季,構果紅熟,總有一群紅嘴相思鳥來啄食啾啾唱鳴,給鯤鯤帶來驚喜。不過這已是幾年以後的事了,當時他還蜷縮在屠桑者的腹中揮舞小拳頭呢。記得有一次何潔袒腹,叫她姐姐的女兒虹虹來捉小弟弟的小拳頭。虹虹一把捉住了,大聲喊我:「姨爹,來看!」我跑進屋去。她又叫道:「縮回去了,小狡猾!」
此後,何潔一直不好意思再提到拋竹繩掛橫枋的舊事。她說:「當時我真糊塗。我自己也說不清楚為什麼想去死。會不會是鬼迷了心竅?」
我不信有鬼神。我知道,她是患了癔病,亦即歇斯底里(hysteria)。病因不是門前的桑樹和屋後的構樹,而是經濟的困窘和政治的壓迫,但我不願向她點醒。就讓她,也讓我自己,對居住環境保持著幾分敬畏的神秘感吧,相信那些桑啊構啊都具鬼性,且能迷惑我們的心智,作祟於我們吧。朦朦朧朧,似乎萬物有靈,生活在其中亦有樂趣,當社會環境是那般冷酷絕情的時候。
20.兒子來得不是時候
吾鄉迷信者說:「七月半,鬼亂竄。」。
小鬼余鯤就是在1967年陰曆七月半那天早晨竄到人間來的。不是時候!
何潔仰躺床褥,滿臉痛汗,不再呻吟,放鬆冰涼的小手,也不再緊抓住我的手了。民間接生婆徐大娘向我道喜,說生個「做活路的」而不是「煮飯的」。我看腕錶,8點40分,這時候聽見巷口電桿上的大喇叭正在哇哇叫,本鎮有線廣播站一個嚴厲的女聲高誦《毛主席語錄》。就有那樣巧,正是這一段:「凡是錯誤的思想,凡是毒草,凡是牛鬼蛇神,都應當進行批判,決不能讓他們自由泛濫。」當夜這個「做活路的」居然大扯其噗鼾,使我與何潔驚愕相視,忍不住笑。「這小子長大了恐怕又是個打夢腳的。」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