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本鎮白鐵社有人錘制一頂白鐵高帽子,重達二十一斤,戴著等於頂一桶水。造反派倒霉後,對立面翻起來,上面追查鐵帽事件,說此帽是用來追害本鎮革命幹部的刑具。被追查者理直氣壯,抗辯說:「我這是做給流沙河戴的。」上面立即停止追查。
16.一紅一黑
故鄉小鎮有兩位年輕人,一紅一黑,1966年秋前和秋後,與我各有一面之緣,使我至今不忘,想起他們,心中難受。
紅的那一位姓張名友洪,共產黨員,轉業軍人,在鎮政府分管民兵與保衛工作。他走路挺著胸,甩著臂,目不斜視。穿一條亮膝的短褲,英姿雄態,仍保持看軍人作風。為人正派,聲譽很好。如果不發生文革的噩夢,他可能有一條美麗的前途。
我去鎮政府取錢,認識了他。省文聯遣返我回原籍,給了我一筆錢,由鎮政府代管——實際上是由他代管。那年秋前,何潔在成都決意學縫紉。我去找張友洪取錢,寄給何潔買縫紉機。兩次去鎮政府,他都不在。第三次是他到木器家具社來找我,我跟著他去鎮政府。鎮政府內,庭院深深,迴廊曲曲,幽靜宜人。轉了許多彎,進了許多門,走到他的住處。他入室去拿錢,讓我站在室外,也不叫我進去坐坐,更不問長問短。九年來一直被孤立,我已養成「君子自重」,決不和人攀談。瞥見他室內有有線廣播設備,我退得遠遠的。這玩藝兒弄不好要惹麻煩,我怕。他走到室外把錢交給我,彬彬有禮,但不說話。他的臉色是和藹的,看得出來不敵視我,不同於鎮上其他工作人員。我對他的印象很好。
這樣的人竟做出了膽大包天的事情!
成都的紅衛兵來點火,本鎮的紅衛兵也「跟著洋人造反」,貼大字報啦搜查人家啦鬧得亂翻翻的。誰不知道這些小將人小鬼大,他們是奉天命造反的,後台硬,惹不起!有一些聰明的共產黨員不怕老百姓,只怕紅衛兵;不怕紅衛兵,只怕「緊跟」不上;不怕「緊跟」不上,只怕紗帽不穩。還有一些清醒的共產黨員看在眼裡,憂在心裡,說在嘴裡,就是不敢堂堂正正站出來碰一碰那些歪人。這時候街上貼出反擊紅衛兵的大字報,張彪寫的。張彪的大字報一張又一張,聽說先後貼了四張痛斥紅衛兵的,火力甚猛,轟動全鎮。可惜我一張也未能拜讀。派出所張所長已向「黑五類」宣布「八不准」,包括不准看大字報,我得遵守。拉鋸時聽人說「張彪不怕惹禍」「張彪又出來了」「快去看張彪」,說這些話的人都很興奮。我真想看看這張彪是何威武模樣。
造反派在本鎮崛起後,要找張彪算帳,把那個被認為是張彪的人揪出來斗。鬥來鬥去,那人反覆申訴活天冤枉。再作調查,那人確實不是張彪。後來查明,張彪乃是張友洪的化名,要去揪張友洪,他卻跑了。
想不到小小吾鄉也出了一個小小張良。兩干年前,張良博浪沙率力士鐵錐打秦皇,驚天動地,何等剽悍!太史公司馬遷瞻仰張良遺像,看見張良「狀貌如婦人好女」,一點也不「魁梧奇偉」。這使他深感意外。張友洪也使我深感意外。
張友洪跑到北京去投靠姐姐。 1967年春節前,為了確保偉大領袖的安全,北京驅逐外來人員,張友洪不得不潛返成都。城廂鎮不敢回,造反派要打他。一無工資,二無口糧,為了找碗飯吃,他在成都加入保守派的成大武鬥隊,當了射擊教練。這一步踩虛腳,從此落入了悲劇的深淵。
1968年初,張友洪受命參加成都十中保衛戰,率武鬥隊支援保守派的「紅成」守陝西街教堂鐘樓,與來犯的成都工人造反兵團街道分團作戰。兵團街道分團團長宋立本,雅號「蓉城武鬥之花」,兇猛異常,親自抱炸藥衝來炸鐘樓。張友洪他們守不住,撤入十中校內。成大武鬥隊由此與宋立本結了深仇。後來宋立本被敵方抓獲,關押在成大教學樓。成大武鬥隊痛恨宋立本,捆他在椅子上,一頓毒打。武鬥隊司令姓潘的命令張友洪也去打。張友洪說:「打死人,我脫不到手!」潘司令說:「不打死,打成殘廢。」於是張友洪也去打。打畢,張友洪吩咐負責看守的兩個女學生:「不能給他喝冷水,只能喝人尿。」後來,宋立本要水喝,女學生誤給了兩杯冷水,一飲而斃命焉。「武鬥之花」殞謝,當年轟動蓉城,消息傳播四方,我在城廂鎮都聽見說了。殺人者,人亦殺之,還說什麼呢。可是江青說:「越亂越好,亂了敵人。」多美的葬花詞!
事過不久,張友洪一錯再錯,又槍傷過路行人。此事發生在1968年2月28日。那天下午,成大武鬥隊的人員在杜甫草堂側門外公路旁攔截「撬狗兒」——成都工人造反兵團的丑稱。當時保造兩派都在攔截敵方的人,截住便要弄去審問,乃至拷打。中學生唐金橋,一個逍遙派,騎車路過那裡。他不肯停下來接受盤查,一衝而過。成大武鬥隊的小頭目姓趙的從後面向他連射三發,未中。趙小頭目惱怒,立刻遞一支半自動步槍給張友洪,叫打。張友洪問:「要死的,還是要活的?」趙回答:「打死他!」張友洪瞄準了唐金橋的背心,一瞬間他的心忽有所動,便將準星向下微移,一發射中腿部。
1969年清理階級隊伍運動中,張友洪以打死宋立本和槍傷唐金橋這兩項罪名被拘留在成都大學。革委會軍代表告訴他:「你的罪起碼判二十年。」他便越窗逃脫,展轉流亡。後來兩派「大聯合」了,全國「一片紅」了,無處藏身,才不得不潛去廣州,偷越邊境。被捕,押回成都丟監,差點判處死刑。關押五年後,判刑十五年,送涼山勞改。許多年過去後,唐金橋到城廂鎮去看望張友洪,兩人感慨不已。原來這唐金橋命運也很坎坷,出院後被捲入一樁所謂的反革命案件,飽嘗辛酸,直到1983年才平反。
16.一紅一黑
故鄉小鎮有兩位年輕人,一紅一黑,1966年秋前和秋後,與我各有一面之緣,使我至今不忘,想起他們,心中難受。
紅的那一位姓張名友洪,共產黨員,轉業軍人,在鎮政府分管民兵與保衛工作。他走路挺著胸,甩著臂,目不斜視。穿一條亮膝的短褲,英姿雄態,仍保持看軍人作風。為人正派,聲譽很好。如果不發生文革的噩夢,他可能有一條美麗的前途。
我去鎮政府取錢,認識了他。省文聯遣返我回原籍,給了我一筆錢,由鎮政府代管——實際上是由他代管。那年秋前,何潔在成都決意學縫紉。我去找張友洪取錢,寄給何潔買縫紉機。兩次去鎮政府,他都不在。第三次是他到木器家具社來找我,我跟著他去鎮政府。鎮政府內,庭院深深,迴廊曲曲,幽靜宜人。轉了許多彎,進了許多門,走到他的住處。他入室去拿錢,讓我站在室外,也不叫我進去坐坐,更不問長問短。九年來一直被孤立,我已養成「君子自重」,決不和人攀談。瞥見他室內有有線廣播設備,我退得遠遠的。這玩藝兒弄不好要惹麻煩,我怕。他走到室外把錢交給我,彬彬有禮,但不說話。他的臉色是和藹的,看得出來不敵視我,不同於鎮上其他工作人員。我對他的印象很好。
這樣的人竟做出了膽大包天的事情!
成都的紅衛兵來點火,本鎮的紅衛兵也「跟著洋人造反」,貼大字報啦搜查人家啦鬧得亂翻翻的。誰不知道這些小將人小鬼大,他們是奉天命造反的,後台硬,惹不起!有一些聰明的共產黨員不怕老百姓,只怕紅衛兵;不怕紅衛兵,只怕「緊跟」不上;不怕「緊跟」不上,只怕紗帽不穩。還有一些清醒的共產黨員看在眼裡,憂在心裡,說在嘴裡,就是不敢堂堂正正站出來碰一碰那些歪人。這時候街上貼出反擊紅衛兵的大字報,張彪寫的。張彪的大字報一張又一張,聽說先後貼了四張痛斥紅衛兵的,火力甚猛,轟動全鎮。可惜我一張也未能拜讀。派出所張所長已向「黑五類」宣布「八不准」,包括不准看大字報,我得遵守。拉鋸時聽人說「張彪不怕惹禍」「張彪又出來了」「快去看張彪」,說這些話的人都很興奮。我真想看看這張彪是何威武模樣。
造反派在本鎮崛起後,要找張彪算帳,把那個被認為是張彪的人揪出來斗。鬥來鬥去,那人反覆申訴活天冤枉。再作調查,那人確實不是張彪。後來查明,張彪乃是張友洪的化名,要去揪張友洪,他卻跑了。
想不到小小吾鄉也出了一個小小張良。兩干年前,張良博浪沙率力士鐵錐打秦皇,驚天動地,何等剽悍!太史公司馬遷瞻仰張良遺像,看見張良「狀貌如婦人好女」,一點也不「魁梧奇偉」。這使他深感意外。張友洪也使我深感意外。
張友洪跑到北京去投靠姐姐。 1967年春節前,為了確保偉大領袖的安全,北京驅逐外來人員,張友洪不得不潛返成都。城廂鎮不敢回,造反派要打他。一無工資,二無口糧,為了找碗飯吃,他在成都加入保守派的成大武鬥隊,當了射擊教練。這一步踩虛腳,從此落入了悲劇的深淵。
1968年初,張友洪受命參加成都十中保衛戰,率武鬥隊支援保守派的「紅成」守陝西街教堂鐘樓,與來犯的成都工人造反兵團街道分團作戰。兵團街道分團團長宋立本,雅號「蓉城武鬥之花」,兇猛異常,親自抱炸藥衝來炸鐘樓。張友洪他們守不住,撤入十中校內。成大武鬥隊由此與宋立本結了深仇。後來宋立本被敵方抓獲,關押在成大教學樓。成大武鬥隊痛恨宋立本,捆他在椅子上,一頓毒打。武鬥隊司令姓潘的命令張友洪也去打。張友洪說:「打死人,我脫不到手!」潘司令說:「不打死,打成殘廢。」於是張友洪也去打。打畢,張友洪吩咐負責看守的兩個女學生:「不能給他喝冷水,只能喝人尿。」後來,宋立本要水喝,女學生誤給了兩杯冷水,一飲而斃命焉。「武鬥之花」殞謝,當年轟動蓉城,消息傳播四方,我在城廂鎮都聽見說了。殺人者,人亦殺之,還說什麼呢。可是江青說:「越亂越好,亂了敵人。」多美的葬花詞!
事過不久,張友洪一錯再錯,又槍傷過路行人。此事發生在1968年2月28日。那天下午,成大武鬥隊的人員在杜甫草堂側門外公路旁攔截「撬狗兒」——成都工人造反兵團的丑稱。當時保造兩派都在攔截敵方的人,截住便要弄去審問,乃至拷打。中學生唐金橋,一個逍遙派,騎車路過那裡。他不肯停下來接受盤查,一衝而過。成大武鬥隊的小頭目姓趙的從後面向他連射三發,未中。趙小頭目惱怒,立刻遞一支半自動步槍給張友洪,叫打。張友洪問:「要死的,還是要活的?」趙回答:「打死他!」張友洪瞄準了唐金橋的背心,一瞬間他的心忽有所動,便將準星向下微移,一發射中腿部。
1969年清理階級隊伍運動中,張友洪以打死宋立本和槍傷唐金橋這兩項罪名被拘留在成都大學。革委會軍代表告訴他:「你的罪起碼判二十年。」他便越窗逃脫,展轉流亡。後來兩派「大聯合」了,全國「一片紅」了,無處藏身,才不得不潛去廣州,偷越邊境。被捕,押回成都丟監,差點判處死刑。關押五年後,判刑十五年,送涼山勞改。許多年過去後,唐金橋到城廂鎮去看望張友洪,兩人感慨不已。原來這唐金橋命運也很坎坷,出院後被捲入一樁所謂的反革命案件,飽嘗辛酸,直到1983年才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