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顧舜華又問起來食材品種,果然食材上其實都是普通的家常食材,而這裡面其實還有一層道理,食材上如果用的太稀罕了,回頭皇帝吃上癮了,去哪裡找,所以給皇帝做御膳就得求一個穩,防著哪天皇帝突然想吃御膳房裡卻覓不著,為這個降罪不值當,這也是御膳房裡的生存之道了。

  溥先生又感慨起來過去:「其實哪能和現在比,現在想吃什麼,也就吃什麼了,可過去在宮裡頭,為了能夠吃上熱乎菜,所有的菜都是提前做好了在灶上一直煨著,你說煨的時候長了,那菜的味道能好嗎,這有什麼好吃的?當皇帝的,反喜歡過去皇后啊妃嬪啊那裡,過去看看妃嬪,賜個飯,那就等於現點,皇帝也跟著混上幾口現成菜!」

  這實在是顧舜華沒想到的,一時也是有些哭笑不得,想著這皇帝當得也難受啊。

  溥先生又提了開水白菜,桃花泛和清醬肉,另外提起來他能記得的幾道味道不錯的菜,顧舜華自然都一一記下來,又問了一些別的疑問,老先生耐心,都很和善地和她說,沒有半點架子。

  說話間,不知道怎麼說起以前的親戚,顧舜華心裡一動,便提了佟奶奶,溥先生算了算輩分:「這應該是我的堂妹了。」

  當然了,是隔著好幾層,但到底是一個姓氏過來的。

  便問起來她現在過得怎麼樣,一時道:「等回頭有功夫,我過去瞧瞧她。」

  說了這半響,顧舜華看看時候不早了,不敢太耽誤,便要告辭,這個時候,剛才那位老太太過來了,說起來,溥先生便要留飯,這自然是不好叨擾的,忙和任競年起身告辭。

  溥先生見此,便贈了顧舜華一幅他自己的字,顧舜華自然感激。

  等出了那四合院,顧舜華想起來:「溥先生人真是和善,今天倒是說了不少,我回頭趕緊落在筆頭上,免得忘了。」

  任競年:「聽說他是有名的書法家,今天送的那幅字,挺稀罕的,回頭咱們裱起來。」

  兩個人沿著街道往前走,這條街上的名人故居還真不少,於是順便參觀了蔡鍔的故居,最後還去了最東頭的梅蘭芳故居。

  顧舜華嘆道:「這條街可真是充滿人文氣息,這個地方距離什剎海公園也不遠,就一公里多。」

  距離北海也是一公里多,到故宮那一塊,頂多就是三公里,騎車子十分鐘內。

  任競年捏著她的手指頭笑道:「讓我猜猜你想什麼呢。」

  顧舜華軟軟地瞪他一眼:「我就瞎想想。」

  其實倒不是瞎想,畢竟這次的清醬肉買賣做得好,存摺上也有大幾千塊了,如果年後能夠順利全部交清貨,那就是大概一萬塊的存款了。

  一萬塊,她確實有資格看看老北京城裡好位置的四合院了。

  當然了,太好的也不敢想,聽說去年有個買了故宮旁邊的四合院,竟然是兩萬多,兩萬多,她夠不著,但她估摸著,這一塊的可能便宜一些。

  任競年卻道:「自從你之前提了,其實我也一直在關注這方面的消息,但是就算你有錢,別人不一定賣。」

  顧舜華點頭:「是。」

  主要是剛解放那會兒,外面的人都往北京城跑,那時候沒進行戶籍登記,大家跑進來就算北京城裡的人了,後來這些人沒房子住,政府就給分房子。

  怎麼分呢,其實就是把過去那些有四合院的房子給收上來一些。

  比如你家一共四口人,那行,給你留四間,剩下的收了,分給大傢伙,這樣四合院就成了大家合住的大雜院。

  再到前幾年唐山大地震,大家都開始蓋防震棚,這防震棚一旦蓋上了,地方占住了,也就仿佛是自己的了,於是大傢伙都開始蓋房子,誰家不蓋反而虧了,最後合住的大雜院就越來越擁擠,成了現在的模樣。

  這麼一來,現存的四合院肯定不多,況且就算有,還得看產權,有私產有公產,像顧舜華家現在住的大雜院,就是公產,是北京房管所的房子。

  任競年點頭:「所以並不是咱們想買別人就恰好想賣,想賣的話,位置價格也不一定適合我們,所以只能慢慢看著。現在咱們的生意做著,錢可以繼續攢著,沒準等遇到合適的賣家,咱們能攢更多錢,也就能買得起更好的。」

  顧舜華:「反正我們可以多了解這方面的情況。」

  說起來百子灣那邊的院子,也是碰到了巧宗,有幾個能恰好要去國外找兒子的老人家呢,偏偏價格又是自己能買得起的,那可不得碰。

  而這天,他們回來後,顧舜華和佟奶奶提起這一茬,佟奶奶倒是嘆了口氣,說是回頭過去一趟,見見面,結果見面後一敘舊,以前竟然還是見過的,當然了這是後話。

  作者有話要說:  溥老先生說「畫著龍那玩意兒」,還說「燕窩那玩意兒」……這一番話,是我看了這位老先生的採訪視頻寫的。

  不是逐字逐句,可能稍微修飾和加工了,但大概,是那個意思吧。

  視頻的名字叫「溥傑講述真實的清宮御膳」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這位老先生。

  我看完後,腦子迴蕩著「龍那玩意兒」「燕窩那玩意兒」「龍那玩意兒」「燕窩那玩意兒」「龍那玩意兒」「燕窩那玩意兒」……

  看到大家這一章還在為這個爭執,具體說一下吧。

  假如大哥沒遇到苗秀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