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現在的顧舜華放學回到家,先打開白爐子的封口,讓火燒得旺起來,然後給自己下點羊肉湯麵或者什麼的,再把饅頭片和白薯烤上,這樣等孩子放學就能吃了。為了烤饅頭烤白薯,她還實踐了書上記著的一招。

  把一個鐵罐頭的底兒和蓋都摳去了,做成一個鐵皮筒,再清洗乾淨了每天用。

  將爐子用爐蓋子半封住,只露出一點小縫冒熱氣,把鐵皮筒罩在那條爐縫上,取饅頭片懸空放在鐵皮筒上,再拿一個小鐵鍋罩住鐵皮筒。

  這鐵鍋

  這麼擺布下來,爐子裡的熱氣冒出,從鐵皮筒里往上,透過饅頭片,聚攏在鐵鍋上方,在罩住的鐵鍋里形成一個高溫區,饅頭片在正中間,自然烤得外面嘎嘣脆,裡面暄軟,而且上下均勻。

  不像一般的烤饅頭片,靠里的糊了,靠外面的還沒好。

  這麼烤出來,孩子愛吃,她自己也愛吃,再拿筷子頭蘸一點豆腐乳往上稍微一抹,簡直是沒得挑。

  吃飽喝足了,暖烘烘地坐在床上,拿著書本學習,偶爾間聽到外面的麻雀聲,看看窗外,枯枝上棲息著覓食的雀兒,正在那裡嘰嘰喳喳地叫,她便覺得,這日子太舒坦了。

  這天,四點多,她換了衣服,穿上了棉猴兒,準備過去玉花台上班。最近她爸中午下了班乾脆不回家了,太冷,路上挨凍不夠折騰的,便在玉花台覓一個地兒睡一會,倒是也自在,所以她最近都是每天自己去上班。

  誰知道剛到單位,就聽好幾個大廚正討論她呢,一看到她,樂了:「舜華,瞧,你又上報紙了!」

  顧舜華拿過來一看,原來是報紙採訪溥先生關於當代飲食的看法,其中溥先生特意提到了自己的桃花泛,並且加以褒獎。

  「舜華,人家這真是正兒八經的皇族,過去皇帝的弟弟,人家這麼說,你這算是蓋了帽兒了,正宗!」

  顧舜華仔細地看了報紙,想起之前大會上溥先生說的話,當時人聲嘈雜,也不方便說太多,但當時他明顯想和自己多說說,還邀請自己過去拜訪他。

  現在老先生又在採訪中提起自己,大加褒獎,按理自己知道了也不好裝傻,最好是上門拜訪一下,表達感激之情。

  但人家到底檔次不一樣,現在也是國家的幹部官員,又有那樣的身份,自己貿然拜訪,又覺得有攀附的意思。

  當天回去後,顧舜華和任競年提了這事,任競年卻是覺得:「這位老先生既然在採訪中公開提起來,那就是對你有欣賞的意思,如果你想拜訪表達感激,這也正常,咱們裝傻當不知道,反倒是失理了,顯得眼裡沒人。」

  這麼商量過後,又問了下顧全福,顧全福也覺得可以,顧舜華當下便取了一塊清醬肉,稱了下,大概有三斤重,又準備了一些別的小吃食,都是一些之前御膳里會有的小吃食。

  到了周日,便由任競年陪著,過去了這位溥老先生的院子。

  溥先生的住宅位於護國寺附近,臨街的門樓飽經滄桑,紅漆大門已經有些斑駁了,和對面幾家鋪子的熱鬧相比,這邊實在是冷清得厲害。

  來之前顧舜華也稍微做了一些功課了解,知道這是清醇親王載灃先生的產業,後來有周總理做主,作為遺產給了這位溥老先生,當做他的住處。

  當顧舜華敲門後,開門的是一位穿著藍色毛衣的老太太,個子不高,臉盤圓潤,留著一頭捲髮,眉眼間帶著和藹安詳。

  顧舜華便禮貌地說明來意,那老太太笑了:「我知道,快進來吧。」

  一進去後是門道,走了一段才看到影壁,那影壁上是房山的風景,繞過影壁左轉,便看到一規整的方形四合院。

  院子裡種著幾棵海棠和丁香,雖然因為落了葉子光禿禿,但是倒也顯得小院幽靜清雅。

  溥先生就迎過來了。

  溥先生一看到她便認出來了,很是熱情地請他們進去,把他們請到了南房的會客房,顧舜華和任競年便奉上了準備好的禮物。

  溥先生驚喜不已,卻又道:「這個太過貴重了,我卻不好收。」

  顧舜華:「倒是也還好,我們做了一些拿來賣,本錢早就回了,多少也掙了一些錢,這些是多出來的。今天過來拜訪,其實是冒昧了,心裡很是不安,如果溥先生不收,倒是嫌棄了。」

  顧舜華這麼說,溥先生也就收下了,他顯然是很高興,坐下來後,問起顧舜華的情況,又問候了顧舜華的父親顧全福:「當年你爺爺的菜,我吃過,那個滋味我還記得,其實有時候,也不一定是什麼稀罕菜,就那個開水白菜,味道就挺好。」

  顧舜華自然趁機請教了一些御膳的問題,那都是久久積在心裡的。要知道自己父親聽說的關於御膳的種種,也都是聽爺爺說的,但口口相傳,難免有失誤,而且有些事情,自己爺爺畢竟是御廚房的,不是跟前伺候的,並不一定知道確切。

  溥先生便也熱心地給她講皇帝怎麼吃菜的:「面前擺一個桌子,就這麼大,上面畫著龍的那些玩意兒,這個桌上愛吃的菜,至少得有十幾個二十幾個,吃飯還得有鹹菜吧,旁邊還有一個小桌子,擺著的就是鹹菜,再遠一點放個大桌,上面是湯菜還有燕窩那些玩意兒,還有一些觀菜,其實就是熱鬧熱鬧眼睛。再有一個桌,就放粥飯,粥飯得有十幾樣吧,一共四個桌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