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作者有話要說:  裡面提到的皇帝弟弟原型是溥傑,他的妻子是嵯峨浩,這位溥先生參加了1983年新中國第一次烹飪技術鑑賞會(所以真不是我故意安排這麼一個人物……)

  寫信的女兒叫慧生,不過慧生在寫信後沒能等到和父親的重逢就殉情自殺了。因為嵯峨浩認為自己嫁給了中國人,女兒是中國人,不應該嫁給日本人,反對女兒和日本同學的戀愛。

  有些小道傳聞認為慧生的殉情並不是自願的,說當時情況複雜,不過誰知道呢,也只是後人猜測吧。

  他們還有一個小女兒,留在了日本,一直致力於中日友好。

  溥傑在被特赦後為新中國做了一些事,比較突出的一件事是,1988年一次人大會議上,以人民代表的身份投出了唯一的一個反對票。因為他說「人大會議要充分發揚民主,人大代表要敢於發表意見,改變人大的『橡皮圖章』的形象。」

  我覺得這件事挺讓人感動了,一個經歷了那麼多苦難看盡了世事變遷的人,並不是唯唯諾諾地當這個代表,而是敢於發出自己的聲音。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看法,錯了大家可以批評指正)

  第81章 開水白菜

  大傢伙走出人民大會堂,坐上了回去二商局招待所的班車,回去招待所。因為第二天上午還有紅案師傅們的比拼,大家回去後要養精蓄銳,也要商量對策,後勤們更是要重新清點材料,如果缺了什麼也要打報告進行補充。

  畢竟今天王雲泉的情況大家看到了,後勤食材上不用心,最後只能是狼狽地借別人食材,可要是能借到也就罷了,萬一借不到呢?

  再說了,食材的新鮮可口程度也影響著最後成品菜的口感,在這種級別的比拼上,差一丁點的味道,可能就差出來零點一分,零點一分就能差出名次來。

  所以各家後勤都開始行動起來,重新檢查自己的食物,有不合適的馬上打報告重新更換,也是需要說一聲,自然有本省的後勤幫忙安排。

  唯獨王雲泉,這就沒辦法了,就一個人,只能自己檢查擔子。

  顧舜華知道這情況,便和牛得水提了提,牛得水想了想,便和飲食公司後勤主任提出來:「咱們是北京本地,也該儘儘地主之誼,人家王雲泉這次冷葷可是頭一名,咱要是不幫人家,說出去別人還以為咱們嫉妒能人給人家穿小鞋呢!」

  他這麼一說,後勤主任也覺得有道理,當下便知會了王雲泉一聲,可以幫他籌備食材。

  王雲泉還有什麼好說的,自然是感激不盡,他知道是顧舜華幫自己提的,牛得水想的法:「這次過來北京,多虧了你們,你們真真切切讓我明白,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要知道,這冷葷上面,大家的分數都死死地壓得緊呢,顧舜華也就是以零點一分的差異落後於王雲泉,如果顧舜華不幫這一把手,最後什麼情況還不一定呢。

  牛得水看他這樣,便道:「我雖然不是後廚幹活的,但我也在勤行這麼多年了,要學廚藝首先要學做人,沒有廚德的廚師是走不遠的。再說了,我們也希望大家都發揮出最好的水平,我們也好開開眼,看看祖國各地的絕招手藝。」

  牛得水這一番話,聽得王雲泉感慨連連:「說得是,這次過來,我本意是想讓大家注意到湘菜,別讓我們的老手藝就這麼失傳了,我們湘菜也是八大菜系之一,可是原本的兩千多道菜,現在能在菜譜上的,也就是四百多道了,再這麼下去真不行啊!」

  顧舜華聽這個,忙道:「王師傅,您放心吧,這次既然得了頭一名,湘菜露了臉,湖南方面哪能不重視呢,您這次一戰成名,以後就不一樣了!」

  王雲泉連連點頭:「我也盼著。」

  這麼說著間,顧舜華也趁機請教起王雲泉湘菜方面的傳統,王雲泉自然不是藏私的,他把自己知道的,全都傾囊相授,顧舜華自然是受益匪淺。

  當提到練習基本功的時候,王雲泉道:「要說起來,我們趕上十年,被耽誤了,但是也練到了,那時候大家都出去鬧,有幾個肯磨鍊手藝呢,我也是被放到了一家工廠的食堂里,食堂里沒幾個正經幹活的廚師,我性子比較老實,就那麼一直干,練到什麼地步呢,一隻雞從宰到上桌只有三分鐘,在綢緞上切肉,切完後綢緞上不留下刀痕,我那時候幹活,一天十二頭豬,一個早上就得處理好,就是這麼熬著,熬多了,手藝也就起來了。」

  這話聽得顧舜華慚愧不已:「比起王大師傅來,我真是憑著巧功夫,以後還是得多磨鍊。」

  王雲泉:「不不不,你這手藝,其實已經到家了,真是到家了,欠的只是時間,時間到了,你火候就更更勝一籌了。說起來我今年三十四歲了,正正好比你年長十歲,再過十年,你這成就自然了不得!」

  顧舜華:「王大師傅謬讚了,我還是有很多需要學的,最關鍵的是踏實下來。」

  這麼說著話,又提起來各自以前的經歷,自然是各有感慨,雖然年紀相差了十歲,但是大家都經歷過共同的歲月,被耽誤了,也被磨礪了,倒是有許多共鳴。

  晚上時候,剛吃過晚飯,就聽說《北京晚報》出來了,上面竟然有關於今天烹飪鑑賞會的報導,而且是大篇幅頭條。

  大家忙拿過來看,發現今天的北京晚報竟然是特別加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