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麼說著話,便也吃了點東西,其實現在也都沒胃口,不過廚師的職業習慣,還是認真地品評了大會堂裡面的菜。

  吃了後,倒是也沒有特別驚艷的,可能是大家見多識廣了,大會堂後廚的菜重在四平八穩,味道輕淡,老少咸宜。

  當然不得不說,廚師的功力以及菜上的功夫肯定是讓人敬佩。

  嚴川道:「我家族有個叔父之前就在大會堂幹過,那都是二十年前了,那時候大會堂里的嫡系廚師還沒培養成熟,要舉行一次大型國宴,就過來幫忙。後來在全國選調了一批來培養嫡系部隊,也就用不著外面的人了。」

  旁邊的岳田濤卻笑了,指著他身邊北京飯店的大廚道:「以前人民大會堂還沒建之前,國宴都是他們飯店辦的。」

  這麼說著話,大家倒是放鬆了許多,這時候,他們又要重新入場,等著評委們宣布成績了。

  再回去中央大廳,那氣氛就有些不一樣了,大家屏息等待。

  在場一共八十三名廚師,紅案四十六名,白案三十七名,頭一道的冷葷擺盤是紅案的比拼,所以一共要出四十六道菜的成績,出成績的時候,是按照序號來的,一道一道地報菜名,然後分別報分數,分數是按照菜名、造型、營養、味感以及造型創意等數個小項分別評分,這也是為什麼評分耗時這麼長時間。

  每一道菜都是先念編號,之後念菜名,說分數,然後略作點評,分數一個個地出來,有人七點幾分,有人八點幾分,個別的也有九分多的,最高的一個目前是九點三分,是旁邊豐澤園的嚴川,他顯然便有些輕鬆了,臉上也掛了笑意。

  這個時候,就聽到了號碼牌二十二號,顧舜華一聽到,便知道這是陸問樵的了,他們距離近,號碼牌也都差不多挨著。

  陸問樵做的是錦雞,這錦雞,評價提到,說造型奇特,用料多達九樣,營養豐富,刀功精湛,筆法甚至有著八大山人擬人化的氣息,最後綜合評分是九點四分。

  這九點四分一出,全場都有些騷動,不少人鼓掌,大家紛紛往陸問樵這裡看過來。

  九點四分,這是全場最高分了。

  陸問樵輕咳了一聲,挺直了背,做得更加端正了。

  顧舜華聽到這個,心就有些涼了。

  她的號碼牌是二十六號,二十六號,只隔了四個號碼牌,陸問樵的叫錦雞,而她的叫破曉,從創意上來說,大差不差的,技術上來說,她對自己是有信心的,至少是發揮了目前自己能達到的最高水平,這道菜,放到自己爸爸跟前,爸爸也不至於挑出什麼毛病來,至於在評委面前,評委應該也不至於覺得不好。

  但陸問樵,那到底是特二級的廚師,那根本就不一樣了,自己心裡沒底,人家檔次在那兒擺著,刀光技術都是過關的。

  所以要說哪裡不如人,她也說不上來,但要說她比別人強,一時心裡也是亂,沒信心,更別說廚師的評級在那裡擺著,自己拿什麼比!

  這時候,主持人就念到了王雲泉,王全泉是二十四號,他的髮絲百葉被評了九點六分的高分。這個分數一出,全場譁然,不敢置信地朝這邊看過來,距離遠的都在納悶這是怎麼一號人物,坐得近的趕緊恭喜他。

  王雲泉眼裡卻有些濕潤,他笑著連連點頭:「謝謝你們,謝謝你們!」

  還特意向顧舜華道:「顧同志,多虧了你們,我,我——」

  這麼說的時候,竟然有些哽咽了。

  別人都是整個一後勤隊伍跟著,專車派送,他猶豫了很久才終於咬咬牙,借了五百塊錢上路,這一路上,遭受的難堪和困難太多了,磕磕絆絆的,終於將他的髮絲百葉呈現在人民大會堂的評委面前,得到了九點六的高分。

  他所有的辛苦,值了,那五百塊錢的債,也值了!

  他長嘆了口氣:「我們湘菜終於有露臉的一天了!」

  不遠處的陸問樵,那背脊一下子僵了,他好像有點沒反應過來,過了半天才怔怔地回頭看,看向旁邊的王雲泉。

  那個一身大汗自己挑著擔子鄉下人一樣的中年人,竟然得了九點六分?比自己足足高了兩點二分。

  旁邊幾個北京的,大家都是知道前面的事的,這下子看著陸問樵那備受打擊的樣子,自然都是暗暗地樂起來,覺得好笑。

  顧舜華看著這情景,自然也為王雲泉高興,只是她到底擔心著自己,不知道自己能得多少,陸問樵得九點四的高分,自己肯定高不了了吧。

  正想著,就聽到主持人念到了二十六號,那是自己的號碼牌。

  她的心便那麼一揪。

  一時竟然想起剛到內蒙古那會兒,有一次他們過去荒地里挖甜菜,卻遭遇了狼,那狼就在不遠處叫。

  他們幾個知青嚇得啊,頭也不敢回,就那麼往前拼命地跑。

  那個時候,她的所有知覺嗅覺都沒了,耳朵嗡嗡的什麼都聽不到,她甚至連她自己是誰都不知道了,就那麼咬死牙往前跑。

  此時的顧舜華就是這樣,她明明告訴自己,沒什麼,輸了也無所謂,但其實心裡還是期盼著一個好的結果。

  付出了,誰不希望得到好名次呢。

  就在她心跳如鼓的時候,評委的話斷斷續續地傳入她耳中:「菜名含而不露,一語雙關,既點題錦雞主題,又蘊含了錦雞破曉東方紅的深刻內涵……擺盤精細,規整大氣,金雞栩栩如生……使得冷葷拼盤在實用性和藝術性上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同時兼具時代性和北京飲食文化傳統底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