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家裡一共兩個洋暖壺,用的時候久了,都不太能保溫了。

  顧舜華便想著,得想法搞點票,只能再去麻煩王新瑞了,洋暖壺,手電筒,蠟燭,燒水的鐵壺,還有鍋,這些她都需要。

  她不可能一直靠著娘家生存,自己蓋了房子後要自立門戶,鍋碗瓢盆,都是消耗,都得有。

  顧舜華把已經沒多少熱氣的水倒在了茶缸子裡,讓兩個孩子喝。

  多多:「媽媽,水涼了。」

  其實並不涼,可天冷啊,天冷了,就恨不得有點熱氣騰騰的水就那麼吹著喝才好呢。

  顧舜華便說:「先喝嘴裡暖暖再下肚,等過兩天媽媽想辦法買一個暖壺,咱就能天天喝熱水了。」

  多多乖巧地點頭:「多多不冷,多多不怕!」

  說著,勇敢地大口喝下了。

  顧舜華便笑了:「喝了水,我們洗洗手。」

  她剛才撿煤渣子,弄得滿手黑,便拿來搪瓷臉盤,仔細地清洗了,洗的時候想,臉盤也得買啊,過日子需要置辦的家什太多了。

  她指甲縫裡都是黑煤渣,仔細地清洗過後,這才重新穿好出去,想著帶著兩個孩子出去轉轉,放鬆下,然後就去找王新瑞。

  需要置辦的東西多,不可能讓人家都給自己解決,自己也開不了這個口,只能是先置辦最緊要的了。

  她帶著孩子過來前屋,這才知道,原來她爸和她媽吵架了,她爸打了她媽一巴掌,她媽氣得回老家了。

  她住外屋,在屋後頭,沒聽到動靜。

  她便讓兩個孩子先在院子裡玩兒,自己過去找了顧全福:「爸,這事過去了就過去了,我這麼一鬧騰,誰也不敢動我的煤球,對我來說,我就知足了,其實犯不著。」

  她承認她自私,想儘可能地為孩子扒拉一點東西,可她也不想鬧得家宅不寧,以前家裡怎麼過,以後還是怎麼過,她也不指望誰能為她改變什麼。

  顧全福在抽他的菸袋子,按說他應該已經戒了,這是顧舜華回來後,頭一次看到他抽。

  顧全福慢騰騰地吐了一口,才說:「舜華,你不用操心,你忙你的事就行,我和你媽的事,我心裡有數。不過倒是有個事,我問問你,你工作的事,知青辦那裡有消息了嗎?」

  顧舜華搖頭:「有一些臨時工的活兒,不是去環衛處就是去建築工地,都不是正式工,我想著先把兩個孩子安置了,再想法子找個臨時工的活,實在不行,乾脆自己做個小買賣吧,現在不是要改革開放,讓做小買賣了嗎?」

  現在出了政策,但很多地方還不明朗,包括投機倒把罪,也還留著呢,不過街頭巷尾已經有了零星擺小攤的,比如那天顧舜華回來看到胡同口賣紅薯的就是了。

  只是小打小鬧,家裡的紅薯拿出去買賣,好歹掙點嚼裹兒,倒是沒人管。

  顧全福聽了,卻道:「前些天,我們飲食公司的經理找我,話里透出意思讓我掌勺,我沒應,這幾天又提了。」

  顧舜華:「爸,其實現在時代已經變了,以前曾經發生的事,不會再有了,我覺得爸你就放開思想束縛好好干,你如果能去掌勺,工資提上去,灶上不缺嘴,咱肚子裡也不至於太缺油水,三不五時還能撿點洋洛兒,眼看著我哥我嫂也要從鄉下回來,他們也沒工作,再這麼下去,家裡難免鬧饑荒。」

  顧舜華勸顧全福,當然不只是因為這個,她還想著那御膳八珍席。

  為什麼陳耀堂竟然能搗鼓出這御膳八珍宴,顧舜華相信,除了從自己爸這裡坑了菜單配方,再沒別的緣由了。

  時代總是會變,曾經招致災禍的,卻在時代的變革中又被拾起來,成了香餑餑兒,從那本書中來看,她爸的八珍席直接讓陳耀堂賺了一個盆滿缽盈!

  顧全福看了一眼女兒:「你哥你嫂回來後,只怕是工作也難辦,眼下這個難處總得過去,所以我也想著答應了經理,今天和他細聊了聊,倒是趁機提了一個要求,到時候讓你也過去,先幹著臨時的,後頭再想法給你轉正。」

  顧舜華一聽:「啊?我去?」

  顧全福點頭,這才和女兒細談起來。

  原來這次也是趕巧了,飲食公司經理遇到了上面的一位,和他談起飲食公司發展的時候,特意提起了顧全福的手藝,說顧全福那手絕活兒,也是北京老傳統菜了,如果就這麼丟了,太可惜了。

  為了這個,飲食公司經理便想讓他重新回到灶上掌勺,到時候還會給他安排六七個徒弟,那六七個徒弟都是飲食公司著重想培養的,到時候讓他帶一帶。

  而上面那位為什麼這麼看重顧全福,除了早些年顧全福也是北平勤行里戳得起的一面旗子外,還有一樁緣故在,這也是顧全福這兩天才知道的。

  在早顧全福在中海薈雲樓掌勺,樓前空地就是擺攤兒的,那個時候在街上挑著膽子叫賣不用上稅,掙扎在溫飽線上的窮人家隨便倒賣點什麼掙錢餬口,當時有個叫李老黑的,就在薈雲樓前面挑著擔子倒賣果兒皮。

  果兒皮是什麼,其實就是別人家吃蘋果剩下的皮,被這李老黑收了來,攢多了用糖漬過拿來當零食賣,舊社會那會人家窮,但凡能放嘴裡的就能賣。

  你在人家門前擺攤兒,店面是要收點好處的,也不用錢,就過年過節給人家帶你好處,比如剃頭的就免費給人家剃頭,賣麵條的給人家吃頓麵條就行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