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頁
驟聽「喜事」二字,把薛翦的不豫盡全驅散,揚揚嘴角問:「他與姜姑娘?」
舅母替魏啟珧相中姜家小姐之事,她一直知曉,只不過聽人說婚事該在來年春天舉辦,就給擱置下了。
此時聞言,難免添上一許猜測,欲問他可是定了日子,就聽他道:「是,迎親之期就定在六月十三。我也有許久不至舅母跟前,小翦可想與我一道過去?」
「這麼快?」薛翦頓了頓,暗思六月是否太過著急,轉而又想他後面所問,拿眼睨了睨蘇緣。
「哥哥是說今日便去舅母那兒?會不會倉促了?」
薛植羨行事向來禮數周全,眼下一語僅為藉口脫身罷,遂斂容溫和道:「是我未思妥當。如此,我先回去阻一下拜帖,你跟蘇姑娘慢聊。」
言訖即點首離去,從頭至尾都沒再看那雙澄澈純善,尤似故人的眼眸。
然而蘇緣盼望見他多時,此番得他疏冷,總覺有什麼和往常不太一樣,心口驀起一陣酸澀。復強迫自己清整神情,提裙追了上去。
「薛公子留步!」
聽聞身後尖銳女聲,薛植羨怵然駐足。
側身等了半晌,看著蘇緣捉衣攥拳跑來,耳墜偏搖,髮髻垂散,兩三縷微微貼至額前。
他的眉宇微不可察地蹙起。
蘇緣止住腳,略略平定呼吸,仰頭望著那張溫湛軒明的臉,聲音響在曲盪的長廊下:「薛公子可是厭嫌我?」
只此一句,足以撼動人心。
她是姑娘家,這樣罔顧禮節向他質問,看似嗔責,密封其中的情字何等昭彰?
薛植羨怔忡良久,低下頭,一齊軟下的還有他硬朗凝肅的眸光,似乎聽他無奈地嘆了聲,「蘇姑娘何出此言?」
蘇緣預設過他的回應,只是這幅溫柔如水的意態,把她堪堪修築的堅毅一擊瓦解。
話到嘴邊便只剩下一個「我」字,慢慢熱了頰腮。
自悔適才舉止衝動刁蠻,這樣的言辭怎會出自她的口中?不覺絞緊衣袖,抿著唇沒再續說下去。
見狀,薛植羨心中了悟,抬眸望一眼碧痕院,輕聲道:「蘇姑娘回去罷,小翦還在等你。」
這一次說完,他仍定立原處,面上雖無什麼情緒,可那通身的不容拒絕到底震住了她。
於是垂下頭,將話音藏飾在吹拂的枝葉聲中:「是我失禮了,還望薛公子勿怪。」
繼而,腳步被羞恥心所催,幾近小跑著回向碧痕院。
三日之後,陰雨。
高成淮等了數日,都未得片語關於陛下處置樾州的消息,遂整冠寬衣,打算自去玉安殿探問。
飄曳的宮燈在灰暗中狼狽前行,余復光遙遠瞧見了,微微皺起眉。
猶豫稍頃,方咬牙迎去,低聲試探道:「太子殿下怎麼來了?陛下剛服了藥,心緒不佳」
話落,便見高成淮側目睨來,銳利的目光使他心頭咯噔一下,忙壓頸道:「奴才不敢欺瞞殿下,實是今日不大方便,若殿下」
不及說完,就聽頭頂響起了淡淡一聲:「父皇身子抱恙,本宮來看望父皇,常理之中,有何不妥?」
余復光噎了噎,知曉勸不動太子,更不敢頂撞,只得掩神進殿通傳,復引太子入內。
高成淮走到皇帝面前,叩首道:「兒臣參見父皇。」
宮殿中,安靜了一陣。
幽凜寒意竄上背脊,逐漸貫穿至胸前,隱隱顫動。
他今日一為看望陛下,二為探度天心,論起來,倒是後者更盛。故而此時不受陛下待見,只心冷一刻,稍縱即穩復如常。
皇帝坐在案台後,視線逾過燭火,不輕不重地落在高成淮身上。
他似乎比前幾日清減了,彎曲的腰背在寬袍下依稀勾勒出形,未等口諭,便長跪不起,縱然無可挑剔,卻仿在同自己置氣一般,語色不由寒涼。
「太子還來做什麼?是要看著朕被你們兄弟倆活活氣死,你才可安心?」
「父皇明鑑,無君無父,實乃禽獸所為,兒臣若有半點此心,天誅地滅。」
高成淮雖未抬頭,但他字字鏗鏘有力,確無作偽。
皇帝苦笑一聲,抬手按上額間,「御史台那些奏呈,是受你之命罷?」
一言既出,高成淮心底徒然激起千層浪花,十指微微一遏,勉力支撐著回道:「御史台負監察之務,掌糾百官善惡,非兒臣能以左右。兒臣令不動,也不敢令。」
他慢慢直起上身,試圖展露一副沉靜不移的神態說服皇帝,下頜卻隱有繃緊,讓整個殿室的氣氛愈發僵硬。
皇帝默然盯著他,許是光線昏沉,抑或年長衰弱,對他面上那縷慌色仿若未察,只神疲力倦道:「朕已下旨嚴查樾州一事,未必你弟弟不是受人蒙蔽。結論未定之前,太子就在東宮好生坐著,不必再來尋朕。」
高成淮眼睫一顫,下頜的骨線因著施力過度而顯得格外鋒利。
「蒙蔽」二字,蘊含的意義有許多。但此時此境,用在一個罪狀累累的藩王身上,它的深意便瞬間縮小,狠狠扎進高成淮心中。
他滯頓少頃,嘴邊輕輕挽出一抹自嘲的弧度,行禮起身,「是,兒臣告退。」
輒返東宮時,風雨皆住。
柔和的月光如煙塵,彌散在剛經滌洗的地磚上。幾盞明燈搖晃,華影牽著步履,無聲踏至高成淮身畔。
舅母替魏啟珧相中姜家小姐之事,她一直知曉,只不過聽人說婚事該在來年春天舉辦,就給擱置下了。
此時聞言,難免添上一許猜測,欲問他可是定了日子,就聽他道:「是,迎親之期就定在六月十三。我也有許久不至舅母跟前,小翦可想與我一道過去?」
「這麼快?」薛翦頓了頓,暗思六月是否太過著急,轉而又想他後面所問,拿眼睨了睨蘇緣。
「哥哥是說今日便去舅母那兒?會不會倉促了?」
薛植羨行事向來禮數周全,眼下一語僅為藉口脫身罷,遂斂容溫和道:「是我未思妥當。如此,我先回去阻一下拜帖,你跟蘇姑娘慢聊。」
言訖即點首離去,從頭至尾都沒再看那雙澄澈純善,尤似故人的眼眸。
然而蘇緣盼望見他多時,此番得他疏冷,總覺有什麼和往常不太一樣,心口驀起一陣酸澀。復強迫自己清整神情,提裙追了上去。
「薛公子留步!」
聽聞身後尖銳女聲,薛植羨怵然駐足。
側身等了半晌,看著蘇緣捉衣攥拳跑來,耳墜偏搖,髮髻垂散,兩三縷微微貼至額前。
他的眉宇微不可察地蹙起。
蘇緣止住腳,略略平定呼吸,仰頭望著那張溫湛軒明的臉,聲音響在曲盪的長廊下:「薛公子可是厭嫌我?」
只此一句,足以撼動人心。
她是姑娘家,這樣罔顧禮節向他質問,看似嗔責,密封其中的情字何等昭彰?
薛植羨怔忡良久,低下頭,一齊軟下的還有他硬朗凝肅的眸光,似乎聽他無奈地嘆了聲,「蘇姑娘何出此言?」
蘇緣預設過他的回應,只是這幅溫柔如水的意態,把她堪堪修築的堅毅一擊瓦解。
話到嘴邊便只剩下一個「我」字,慢慢熱了頰腮。
自悔適才舉止衝動刁蠻,這樣的言辭怎會出自她的口中?不覺絞緊衣袖,抿著唇沒再續說下去。
見狀,薛植羨心中了悟,抬眸望一眼碧痕院,輕聲道:「蘇姑娘回去罷,小翦還在等你。」
這一次說完,他仍定立原處,面上雖無什麼情緒,可那通身的不容拒絕到底震住了她。
於是垂下頭,將話音藏飾在吹拂的枝葉聲中:「是我失禮了,還望薛公子勿怪。」
繼而,腳步被羞恥心所催,幾近小跑著回向碧痕院。
三日之後,陰雨。
高成淮等了數日,都未得片語關於陛下處置樾州的消息,遂整冠寬衣,打算自去玉安殿探問。
飄曳的宮燈在灰暗中狼狽前行,余復光遙遠瞧見了,微微皺起眉。
猶豫稍頃,方咬牙迎去,低聲試探道:「太子殿下怎麼來了?陛下剛服了藥,心緒不佳」
話落,便見高成淮側目睨來,銳利的目光使他心頭咯噔一下,忙壓頸道:「奴才不敢欺瞞殿下,實是今日不大方便,若殿下」
不及說完,就聽頭頂響起了淡淡一聲:「父皇身子抱恙,本宮來看望父皇,常理之中,有何不妥?」
余復光噎了噎,知曉勸不動太子,更不敢頂撞,只得掩神進殿通傳,復引太子入內。
高成淮走到皇帝面前,叩首道:「兒臣參見父皇。」
宮殿中,安靜了一陣。
幽凜寒意竄上背脊,逐漸貫穿至胸前,隱隱顫動。
他今日一為看望陛下,二為探度天心,論起來,倒是後者更盛。故而此時不受陛下待見,只心冷一刻,稍縱即穩復如常。
皇帝坐在案台後,視線逾過燭火,不輕不重地落在高成淮身上。
他似乎比前幾日清減了,彎曲的腰背在寬袍下依稀勾勒出形,未等口諭,便長跪不起,縱然無可挑剔,卻仿在同自己置氣一般,語色不由寒涼。
「太子還來做什麼?是要看著朕被你們兄弟倆活活氣死,你才可安心?」
「父皇明鑑,無君無父,實乃禽獸所為,兒臣若有半點此心,天誅地滅。」
高成淮雖未抬頭,但他字字鏗鏘有力,確無作偽。
皇帝苦笑一聲,抬手按上額間,「御史台那些奏呈,是受你之命罷?」
一言既出,高成淮心底徒然激起千層浪花,十指微微一遏,勉力支撐著回道:「御史台負監察之務,掌糾百官善惡,非兒臣能以左右。兒臣令不動,也不敢令。」
他慢慢直起上身,試圖展露一副沉靜不移的神態說服皇帝,下頜卻隱有繃緊,讓整個殿室的氣氛愈發僵硬。
皇帝默然盯著他,許是光線昏沉,抑或年長衰弱,對他面上那縷慌色仿若未察,只神疲力倦道:「朕已下旨嚴查樾州一事,未必你弟弟不是受人蒙蔽。結論未定之前,太子就在東宮好生坐著,不必再來尋朕。」
高成淮眼睫一顫,下頜的骨線因著施力過度而顯得格外鋒利。
「蒙蔽」二字,蘊含的意義有許多。但此時此境,用在一個罪狀累累的藩王身上,它的深意便瞬間縮小,狠狠扎進高成淮心中。
他滯頓少頃,嘴邊輕輕挽出一抹自嘲的弧度,行禮起身,「是,兒臣告退。」
輒返東宮時,風雨皆住。
柔和的月光如煙塵,彌散在剛經滌洗的地磚上。幾盞明燈搖晃,華影牽著步履,無聲踏至高成淮身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