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到種植,自然就得有土地。方老漢在村子裡置辦的那些田地在安琳琅看來是不夠用的。畢竟辣椒一旦搬上檯面上來,需求量是非常大的。那幾畝田的辣椒,不夠她所有店鋪的適用。

  安琳琅原先的計劃是在武安縣邊緣的村子裡擴大種植,算是她的一點私心。武原鎮邊緣地區的村子裡百姓日子過得有多苦,沒人比安琳琅更清楚。他們的村子都在山裡,地少,位置差,種糧食難不說,收成少得可憐。家裡孩子多的,餓死人是常有的事兒。

  糧食種不好,換成辣椒或者土豆紅薯這些作物情況就不同了。她打算模仿後世領導人的做法,租用村民們的土地,再僱傭他們種。這樣每年他們能分得些租子,還能余些工錢養活家裡老小。安琳琅也不是聖母,這般是考慮到吃過苦的人做事用心。他們幹的認真,自己的生意自然也是得益的。二來在得益的情況下,她也不吝嗇給村民們一條活路,也算是給自己積一點福報。

  有些村子實在不適合種植,養豬也不錯。自打香腸打開市場以後需求量蹭蹭地往上漲。安琳琅看著帳簿上飛漲的收益,省城再增開一個香腸作坊也是迫在眉睫。

  武原鎮的香腸作坊供貨最多能到荊州以上地區,再遠一些就不行了。這個時代沒有可使用防腐劑,食物長途運輸會造成變質味道損毀的狀況。除非大冬天,否則運送成本很高。另外天氣一熱,香腸也會壞。為了保證東西的最佳品質,就近生產是最穩妥的。

  商業經先放一邊,安琳琅在看完林氏的嫁妝單子,順便清點了原主的資產。

  不得不說,『安琳琅』手中握有的資產是她一個平民百姓想像不到的多。

  已過世林母留的東西里,包括鋪子,金銀首飾,古董字畫,還有一些田地。而這些年老太太也沒少貼補孫女。安侍郎手鬆,也給她塞了不少好東西……『安琳琅』手下光是鋪子,好位置的就有七八間,差的不說,有十來間。地契在箱子底下,好田四十多畝,旱地也有七十畝。金銀首飾幾大箱不說,玉石寶物,古董字畫,甚至是金條,堆了小半間屋子。

  安琳琅花了整整三日的功夫才把私庫里的財產清點清楚。在點清家產以後,她心穩了。這些錢夠她折騰了,就算生意賠了也餓不死。

  私庫里的東西不必說,這些不動產如今是誰在管,安琳琅還得花功夫了解。

  她大致列了個名單,第一件事就是命人將這些鋪子近一年的帳本送過來。見掌柜之前,突擊看帳是了解這些人品行的最直接的手段。安琳琅上輩子做生意的經驗,百分百好用。

  說起來,原主和已過世的林母都不是理財的好手。兩人太甩手掌柜,林母的那些個鋪子聽說全是林家奴僕在管。但陪嫁的那些奴僕原主無論上輩子和這輩子都沒見過。原主的記憶里,『她』每個月只需要收下面獻上來的銀兩就夠了。錢不夠用了,自有祖母父親貼補。

  這種有錢人何不食肉糜的心情,她不懂,她只覺得暴殄天物。

  就算沒有理財才能,信任下面僕從。對於這些鋪子做的何種生意,生意到底如何,至少要做到心中有數。安琳琅沒有太清晰的原主記憶,但還是知道下面人每個月會送上莊子和鋪子裡的出息。她特意去數了一下,一個月大概是六百兩到一千兩不等。

  這些數額總體一看還不錯,但細分到下面的產業頭上還是就顯得太微薄了。

  別的類型鋪子先不說,就說這裡頭有一間酒樓在京城最繁華的一條街上,聽說生意是這裡頭最好的一個。按章老爺子說京城百姓的消費水平,這等酒樓一年才掙六百兩實在是不合理。

  武安縣的西風食肆一個月都能掙到一百二十兩至二百兩左右,京城的鋪子一年才六百兩太不符合常規。再說將近二十間鋪子和將近一百一十畝田,一個月才送上來這麼點銀子,若沒有貓膩,他們生意做到這個地步真需要整頓了。

  吃食生意是安琳琅的老本行。安琳琅立即就把這家酒樓的帳簿要過來看。

  不得不說,囫圇吞棗一看看不出什麼,但單獨列出來就有大問題。

  每個月的採購食材的次數和金額就跟收入對不上。成本大於收入,反而有結餘。安琳琅不確定是有人做鬼還是記帳出現意外,但這種錯誤,一次可以原諒。兩次可以視作巧合。她在一本帳簿中看到了至少三次,那就是問題。

  安琳琅查過了,管理這間酒樓的掌柜姓溫。是金陵那邊跟著原主生母林氏陪嫁丫鬟曹氏的男人。自打隨林氏從金陵嫁到京城以後,就接收了這間酒樓。曹氏年輕時候在府中陪著林氏,但林氏難產去了她就離府了。如今在外面幫著小主子主管林氏留下來所有的嫁妝。

  安老太太和安侍郎在錢財方面很寬鬆,不插手林氏半點嫁妝。這些東西是全部留給安琳琅的,他們不會貪墨一分一毫。安侍郎作為父親,年輕時候還會過問一下商鋪的生意。但見溫氏管理得還算不錯,就全權交託出去。如今是幾年過去,他只有想起來的時候才會問一下。

  原主跟安侍郎某種程度上是一個性子,對錢財方面也看的不是很重。按理說,她知事以後就該接手嫁妝鋪子的管理,但她直至去金陵以前,都沒有見過這些鋪子的掌柜。

  「得尋個機會把這些人都叫過來認一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