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著,他指了指李子期,「就這個頭似羊毛,眼似餓鬼的活閻王,我看一眼都怕瞎喲,他年紀輕輕本應該尋花問柳,飲酒作樂,卻為了陛下天天殺人玩兒,現在想去救妹子,陛下都不肯!你們說說,你們說說,咱這活著還有啥意思呢?」

  然後,他猛得一轉頭,衝過去踹了張問天一腳,「哼!陛下,文有張問天,武有徐常春,您的三尺朝堂,已無我等的容身之地了嗎?」

  趙義皺眉深思起來。

  這李小子雖然滿口胡話,可是有一句話說得很對,李子期有胡人血統,他就是想反,也得有人響應啊!

  寒門嫌棄他為富不仁,世家嫌棄他太低賤。

  正在此時,李子期突然認真的說道:「高原百戰穿金甲,不破吐蕃誓不還。臣李子期請伐吐蕃,望陛下恩准。」

  那李小子一聽,忍不住撫掌大笑,「都說張問天是狂生,可是老子比他還狂,老子還敢在朝堂上唱曲兒呢,今日一見李子期,你比老子還狂!好一個不破吐蕃誓不還。待子期兄凱旋,老子擺三日三夜流水席,不醉不歸。讓那些人看看,咱家裡沒有慫蛋。」

  說道慫蛋二字的時候,還明目張胆的撇了趙義一眼!

  這下子,李子期對他也有些佩服了。

  這時候,一直沒有說話的秦相站了出來,「陛下,張問天乃是巴蜀人士,精通地方。那松州地處巴蜀,子期戰力驚人,有目共睹,但是不善言辭,不若使張問天監軍。」

  薑還是老的辣,秦相一張口,就解決了問題。張問天是他的心腹御史,派他監軍,可堵寒門之口。而李子期是世家子弟,如今世家正在氣頭上,也需要平衡一番。

  於是,趙義終於鬆了口,「著李子期領松州刺史,三日後啟程,領當地府軍抗吐蕃。徐武,沈庭為左右先鋒,張問天為監軍。至於黑羽衛,李子期仍領副指揮使,離開長安期間,著李昭平代領。」

  李子期拽緊了拳頭,謀劃了這麼久,終於等到了這個絕佳的時機。

  若不是有趙義指婚之事,世家和寒門也不會明目張胆的對上,若不對上,那些世家子弟是壓根兒不會將他李子期視為同路人的,更別說幫他說話了。

  若不是李子芬突然失蹤了,也輪不到他出征吐蕃。

  趙義還指了徐武和沈庭為先鋒,為了就是讓他知難而退,混不下去,就乖乖的去芳州,請徐常春來吧,或者去原州,請程知節吧。

  李子期下了朝,對著沈澤點了點頭,便翻身上了馬,快馬加鞭的朝著鎮平王府奔去,才一進門,就覺察到府中氣氛緊張,想來已經知道李子芬失蹤的事兒了。

  李子期直接去了鎮平王的房中,此刻他正領著一位美人,在畫雀兒,看到李子期進來了,頭也沒有抬的問道:「陛下使了誰去救子芳,徐常春還是程知節,還是魯國公?」

  李子期搖了搖頭,「是我。父親,我三日之後,就要去松州了。子君的婚事,還請父親上心。」

  鎮平王大驚,「不,你不能去,你還沒有孩子呢。」

  「父親,與其做一個屠殺婦孺的走狗,子期寧願戰死疆場。十八娘也會與我同去,父親保重。」說完,李子期便轉身出門了。

  而鎮平王卻在屋中,又哭又笑起來。

  李子期前腳剛進竹笛居,後腳鎮平王便遣人送來了一柄寶劍。那小廝抱著劍,認真的說道:「這是王爺最喜歡的一柄劍了,每日都要拿出來小心的擦拭。他說這把劍曾經跟著他南征北戰,見血無數,如今便交給世子您了,還望您早日凱旋。」

  李子期接過一看,手微微有些顫抖。在這劍柄之上,刻著一個小小的二字,這不是李鎮的劍,而是當年李世民的配劍。

  他揉了揉眼睛,摸了摸十八娘的長髮,說道:「十八娘,要你跟我去邊關受苦了。」

  十八娘笑了笑,「正好這長安城裡我也待乏了,一起出去殺個痛快,豈不是好。今日助你的那個趙郡李氏的李江,是明慧郡主的親侄兒。他的妻子鄭氏,乃是我的兒時好友。現在你能想明白,世家為何只想在幾個大姓中聯姻了嗎?」

  「世家就像是一張織得密密麻麻的網,而趙義就是那網中的魚。李江今日助我,應該感謝他。」

  「李江常誇口,不敢稱海量,但敢稱江量。是以我以你的名義,送了他一車陳釀。」

  李子期拉過十八娘的手,「十八娘,前途艱險,子期就先不言謝了。你放心,子期一定信守承諾,一生一世一雙人。」

  十八娘點點頭,「好。」

  因為馬上就要離開長安了,十八娘忙得團團轉。最後實在是處理不過來,這才下定決心,讓東珠和北流留在長安,一個人替她管著產業,一個人負責探聽消息,畢竟到最後,他們還是要再回長安城的。

  而南枝則跟著去貼身照料她,西屏有功夫,更適合去邊關。這才鬆了一口氣,緩了下來。

  正在這時候,門房忽然遞來了兩張帖子,這第一張,便是沈程兩家決定,後日給沈庭和程處英辦婚禮,讓她和沈庭一道去邊關。

  而另一張,則是東宮送來的,王九娘早產了,生了一個男嬰。

  第一百五十九章 東宮道士(三更)

  十八娘一接到王九的帖子,便坐不住了。

  明明上次來添妝的時候,東宮的麽麽還說九娘一切都好,怎麼一下子竟然就早產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