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花姐敢拿搶指著張麻子,卻不敢指著黃四郎,因為張麻子是好人,張麻子說,好人就活該被人拿搶指著?!
高照容與馮誕私通,也不過是為了逼迫元宏與馮氏反目,但是她敢挑釁元宏,卻不敢與馮太后鬥爭,不過就是因為元宏對她好。
讓子彈飛有句台詞,誰贏他們幫誰。高照容在向馮氏妥協後才發現元宏在革命中已經占了上風,發現她其實可以站著掙錢,於是放棄了馮誕,死心塌地跟著元宏,因為她知道,資本可以給她一時的安逸,但真正能拯救人民的只有革命!
可革命成功之後呢?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永遠都跳不出三百年的歷史周期率,一次次上演屠龍的勇士變成惡龍的循環。
馮太后駕崩了,惡龍被消滅了,可那些曾經與元宏並肩作戰的兄弟們,守著滿山的財富卻成為了新的惡龍。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革命成功後,元禧卻看不起人民,罵她是高麗賤婢,不屑與卑賤的人民為伍,想做官老爺。但是革命成功之前,元禧、元羽、元干他們都很喜歡高照容,對她很友善。
在古代教育被士族壟斷的情況下,人民大多沒有讀過書,元宏也不的不啟用這些舊士族來治理國家,門閥士族繼續互相勾結,成為新的惡龍。
而元禧、元羽又和馮氏暗通曲款,資產階級新貴再度統一戰線,人民依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所以革命者暫時向資產階級妥協,立皇后馮清,立太子元恂,而此舉遭到了以盧淵為代表的漢人士族的強烈反對,他們才是革命的功臣,元宏卻要把勝利果實再送給馮氏?
但是元宏又很快讓自己幾個弟弟娶了漢人士族之女為王妃,自己也納娶了很多漢人嬪妃,算是安撫漢人功臣集團。
為了徹底擺脫舊貴族老臣,元宏遷都洛陽,徹底拋棄鮮卑舊貴族,漢人士族正式崛起。
又借南征之名,一次又一次的御駕親征,不斷削弱各州鎮兵權,將兵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以防鮮卑舊貴族反對改革攜兵作亂。
元宏本來就沒指望自己真的可以一統天下,南征只是藉口,收兵權才是目的,最後兵權又交到了與他同心同德的六弟元勰手中,內政交到了對高照容友善的七弟元詳手中。
馮誕之死,是革命者親手拔掉了自己的逆鱗,完成了自我革命,革命者始終要有一把槍對著敵人,一把槍對著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馮誕一死,元宏立刻班師回朝,去解決內政問題,大規模清洗馮氏黨羽,廢后廢太子將反動派舊貴族一網打盡!
最後,他又選擇了人民的兒子元恪為新太子,因為拯救人民唯一的方法,就是讓人民當家作主!
但是資產階級怎麼可能就這樣坐以待斃,他們逼死了高照容,逼迫革命者妥協,革命者不得不再次選擇了資產階級的馮妙蓮為皇后。
舊的人民死去,人民之子元恪將代表他的人民母親與革命者父親和這些資產階級繼續鬥爭!
元宏駕崩前,遺詔賜死馮妙蓮,就是防止資產階級挾持新君,元恪陷入被動,使革命毀於一旦!
元宏的神魂終會來到高照容身邊,因為革命者永遠與人民同在。
至於元恪如何鬥爭,可以看我另一篇文章,長樂有玉英,不會很長,預計也就寫個一二十萬字。
魏書對元恪的評價有失公允,元恪之前和他比較像的皇帝是魏明帝曹叡,兩人都是一登基就罷輔政大臣,自己親政,而且經過一番鬥爭後,二人都確確實實掌有實權,沒被士族架空。
更巧合的是,元恪生母高照容諡號文昭,曹叡生母甄后諡號也是文昭,一個是曹魏文帝的文昭甄皇后,一個是元魏文帝的文昭高皇后。所以我對高照容的設定,其實有借鑑一些甄宓的形象。
不過元恪和曹叡相反之處是,曹叡一開始立了出身微賤的毛氏為皇后,後來向士族妥協立了出身豪族的郭氏。
而元恪一開始立了鮮卑勛貴八姓的大貴族于氏,掌控局勢後又立了出身微賤的高英,這也是為何曹叡駕崩後,郭氏能保全,而元恪駕崩後,高英卻被逼出家為尼,之後又被毒殺,高英沒家世、沒根基、沒背景啊!
元恪之後和他比較像的是唐高宗李治和清世宗雍正,元恪和李治都是身體不好,李治和武則天這對奇葩夫婦,李治不想乾的髒的累的活全讓長孫無忌和武則天干,自己在後邊充好人。
而長孫無忌可以對應元詳、高肇、元勰三個人。
元恪也是,髒活累活全給元詳、高肇干,自己在後邊充好人,而元詳最後也落得了長孫無忌的下場,不過元恪最終也恢復元詳的官爵把他風光下葬了。
李治會裝軟弱,會哭。元恪也會,他對著元勰哭。
所以,元勰平定南北戰事後,就辭官隱退,把大權交還元恪。
魏書說元恪垂拱無為,老子說,無為而無不為。韓非子說,明君無為於上,群臣竦懼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盡其慮,而君因以斷事,故君不窮於智,元恪是深諳帝王之道。
這也是為什么元懌醉酒勸諫元恪說高肇要成王莽時,元恪笑而不應,因為元恪心裡門清,高肇做不了王莽。
高肇和高英都是依附於元恪,可惜元恪死的太早,對士族的打壓沒像李治和武則天一樣成功,李治流弊啊,直接把元宏定下的五姓七望列為禁婚的七姓十家。
高照容與馮誕私通,也不過是為了逼迫元宏與馮氏反目,但是她敢挑釁元宏,卻不敢與馮太后鬥爭,不過就是因為元宏對她好。
讓子彈飛有句台詞,誰贏他們幫誰。高照容在向馮氏妥協後才發現元宏在革命中已經占了上風,發現她其實可以站著掙錢,於是放棄了馮誕,死心塌地跟著元宏,因為她知道,資本可以給她一時的安逸,但真正能拯救人民的只有革命!
可革命成功之後呢?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永遠都跳不出三百年的歷史周期率,一次次上演屠龍的勇士變成惡龍的循環。
馮太后駕崩了,惡龍被消滅了,可那些曾經與元宏並肩作戰的兄弟們,守著滿山的財富卻成為了新的惡龍。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革命成功後,元禧卻看不起人民,罵她是高麗賤婢,不屑與卑賤的人民為伍,想做官老爺。但是革命成功之前,元禧、元羽、元干他們都很喜歡高照容,對她很友善。
在古代教育被士族壟斷的情況下,人民大多沒有讀過書,元宏也不的不啟用這些舊士族來治理國家,門閥士族繼續互相勾結,成為新的惡龍。
而元禧、元羽又和馮氏暗通曲款,資產階級新貴再度統一戰線,人民依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所以革命者暫時向資產階級妥協,立皇后馮清,立太子元恂,而此舉遭到了以盧淵為代表的漢人士族的強烈反對,他們才是革命的功臣,元宏卻要把勝利果實再送給馮氏?
但是元宏又很快讓自己幾個弟弟娶了漢人士族之女為王妃,自己也納娶了很多漢人嬪妃,算是安撫漢人功臣集團。
為了徹底擺脫舊貴族老臣,元宏遷都洛陽,徹底拋棄鮮卑舊貴族,漢人士族正式崛起。
又借南征之名,一次又一次的御駕親征,不斷削弱各州鎮兵權,將兵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以防鮮卑舊貴族反對改革攜兵作亂。
元宏本來就沒指望自己真的可以一統天下,南征只是藉口,收兵權才是目的,最後兵權又交到了與他同心同德的六弟元勰手中,內政交到了對高照容友善的七弟元詳手中。
馮誕之死,是革命者親手拔掉了自己的逆鱗,完成了自我革命,革命者始終要有一把槍對著敵人,一把槍對著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馮誕一死,元宏立刻班師回朝,去解決內政問題,大規模清洗馮氏黨羽,廢后廢太子將反動派舊貴族一網打盡!
最後,他又選擇了人民的兒子元恪為新太子,因為拯救人民唯一的方法,就是讓人民當家作主!
但是資產階級怎麼可能就這樣坐以待斃,他們逼死了高照容,逼迫革命者妥協,革命者不得不再次選擇了資產階級的馮妙蓮為皇后。
舊的人民死去,人民之子元恪將代表他的人民母親與革命者父親和這些資產階級繼續鬥爭!
元宏駕崩前,遺詔賜死馮妙蓮,就是防止資產階級挾持新君,元恪陷入被動,使革命毀於一旦!
元宏的神魂終會來到高照容身邊,因為革命者永遠與人民同在。
至於元恪如何鬥爭,可以看我另一篇文章,長樂有玉英,不會很長,預計也就寫個一二十萬字。
魏書對元恪的評價有失公允,元恪之前和他比較像的皇帝是魏明帝曹叡,兩人都是一登基就罷輔政大臣,自己親政,而且經過一番鬥爭後,二人都確確實實掌有實權,沒被士族架空。
更巧合的是,元恪生母高照容諡號文昭,曹叡生母甄后諡號也是文昭,一個是曹魏文帝的文昭甄皇后,一個是元魏文帝的文昭高皇后。所以我對高照容的設定,其實有借鑑一些甄宓的形象。
不過元恪和曹叡相反之處是,曹叡一開始立了出身微賤的毛氏為皇后,後來向士族妥協立了出身豪族的郭氏。
而元恪一開始立了鮮卑勛貴八姓的大貴族于氏,掌控局勢後又立了出身微賤的高英,這也是為何曹叡駕崩後,郭氏能保全,而元恪駕崩後,高英卻被逼出家為尼,之後又被毒殺,高英沒家世、沒根基、沒背景啊!
元恪之後和他比較像的是唐高宗李治和清世宗雍正,元恪和李治都是身體不好,李治和武則天這對奇葩夫婦,李治不想乾的髒的累的活全讓長孫無忌和武則天干,自己在後邊充好人。
而長孫無忌可以對應元詳、高肇、元勰三個人。
元恪也是,髒活累活全給元詳、高肇干,自己在後邊充好人,而元詳最後也落得了長孫無忌的下場,不過元恪最終也恢復元詳的官爵把他風光下葬了。
李治會裝軟弱,會哭。元恪也會,他對著元勰哭。
所以,元勰平定南北戰事後,就辭官隱退,把大權交還元恪。
魏書說元恪垂拱無為,老子說,無為而無不為。韓非子說,明君無為於上,群臣竦懼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盡其慮,而君因以斷事,故君不窮於智,元恪是深諳帝王之道。
這也是為什么元懌醉酒勸諫元恪說高肇要成王莽時,元恪笑而不應,因為元恪心裡門清,高肇做不了王莽。
高肇和高英都是依附於元恪,可惜元恪死的太早,對士族的打壓沒像李治和武則天一樣成功,李治流弊啊,直接把元宏定下的五姓七望列為禁婚的七姓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