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頁
盈兒聽了只管怔怔地出神。
等晚上楊陌回來,她也不主動提這事,只等著楊陌開口。
楊陌卻一直神色若常,兩人吃過飯,坐下喝茶時,楊陌才揮退了左右。
盈兒心頭懸了一整天的大石頭算是有一半落了地。
楊陌便坐到她身邊,牽起她的手,一下下摩挲著,半天,嘴角含笑道:「還有兩日便是中秋。本不想跟你說這等不祥之事。可我若隻字不提,怕你又要胡思亂想。」
剩下的一半石頭總算落了地。
雖然楊陌還是不肯多說,可好歹算是開了個頭。
「其實,我不信她是自殺。可是這也奇怪,若真有兇手,這人怎麼下的手?」
楊陌偏了偏頭,眼裡略有些驚訝,道:「她這事確實有些蹊蹺。林雍從小下大力氣培養的女兒,十分悲傷。對孤也多有怨責。應該是建王蔣側妃的人,一來報前世之仇,二來挑撥林家對孤的忠心。她能早早布局,在喬家養個綠波,自然在林家養一兩個人,也不是難事。這人平素並無異狀,最是防不勝防。」
盈兒聽他肯跟自己議論這事,心中歡喜。
可繼而有些發怔。
前世之仇?蔣寄蘭跟林采之有什麼不解之仇?害林采之丟了良娣之位還不算,非要殺了她?!
難道前世蔣寄蘭真是林采之害死的?楊陌知道?還扶她當了皇后?!
這麼陰險的皇后,楊陌不害怕?
實在太過匪夷所思。
她沒說話,可表情已經把話都說完了。
楊陌尷尬地右手握拳,用虎口處捂住嘴,輕輕咳了兩聲,才臉色微紅,抬起黑幽幽的眸子望她,深色的瞳孔里映的都是她。
「所以這一世,這後宮,只你一人。」
第117章 使我淪亡 因馬上就要過中秋,……
因馬上就要過中秋, 外頭的事,盈兒也插不上手,便也就丟開了此事。倒是楊陌顯然這事在林雍與他之間確實造成了些問題, 雖然已經休朝, 他每天還是早出晚歸在外頭處理事情。
轉眼便到了中秋這日。
白天自然少不了去天王寺祭祀,到了日暮,就在太液池西仙安殿再度擺下家宴。這裡地勢高, 俯瞰太液池, 視線開闊。
這日天氣晴和,秋風習習。
盛大的宴會後, 所有人便都移到外頭的流光水榭, 坐著品茶吃月餅,看一輪皓月如白玉盤般掛在湛藍的天上, 一絲絲的彩好像水墨畫中的波,蕩漾在天上,那一輪皎白的月色倒像浮在水裡。
清輝萬傾照得對面的銀台山像一位側臥的美人兒,纖儂有致的剪影映在天邊。
水波一層層地被風兒吹動, 像匝地輔了一片銀毯。
皇上看得來了興致,便捻須笑道:「琴瑟在御,莫不靜好。此景豈可無樂?太子, 聽說你近來琴藝頗有精進,不如演奏一曲?」
一語未畢, 眾人便都吃吃笑起來。
盈兒臊了個大紅臉。
看來楊陌在麗正殿彈琴的事不但傳得人盡皆知,就是皇上也知道了。
楊陌倒是從容,笑道:「父皇有旨,兒臣安敢不從?」
便有宮人抬了填漆戧金二龍戲珠琴桌琴凳,又抱來一把五尺來長窄細的黑漆琴。
盈兒認得這琴叫「殷雷」, 仲尼式,桐木斫,是當世名琴之一。
就聽建王道:「能聆太子琴音,是我等難得的耳福。干坐著豈不可惜?父皇,不如擺上香案,借著琴音,由我們向天暗暗祈禱一番?」
盈兒心道,建王這話實在無禮,太子又不是樂工,彈琴時眾人正該靜坐聆聽欣賞,哪能一心兩用?便有些不滿地轉頭看他。
也不知道是因為月色太美,還是建王本來就是個夜貓子,他一掃平時那副酒色過度的渾濁模樣,臉上有一種說不出的亢奮,顯得十分精神。
她的眼神也落鐘王妃臉上。見鐘王妃嘴角微塌,藏著一絲鄙夷。看來這夫妻兩個是越發互相瞧不起了。
可她這樣偏頭看時,也看到了蔣寄蘭。
其實她今天一來,就毫不意外地看見了蔣寄蘭。蔣寄蘭倒是全無變化,她穿著紫色衫子,怕冷地披著一件香灰色斗篷,低垂著頭如一道淡淡的影子,隱身在建王身後,不細看,都覺察不到她的存在。
就聽皇上冷哼道:「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也不急這一時半刻的。」
眾人聽這口氣,都知道皇上前些日子雖然看在賈后的面子上,狠狠賞賜了建王一番,可心裡大約還是不怎麼瞧得上這個兒子的。
建王半聲不敢再吭。
琴音隨風而起,初時切切,縹緲懷遠。漸漸峻急奔放,氣勢恢弘,若廟堂之上,鐘鼓齊鳴。再入流暢清,中正洋洋。
盈兒一時聽得入了神。
這是詩經中的《烈祖》。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描繪的是周王祭祀烈祖的盛況。起頭讚揚自己家祖先洪福齊天,中間「綏我眉壽,黃耇無疆」又祝皇上長壽健康,最後卻說天下太平,五穀豐熟,子孫綿長。
可謂是應時應景,面面俱到。左手或按或滑,右手或挑或拂,琴技之高,指法之熟,更不在話下。
及至奏罷,眾人哄聲叫好。皇上亦拍手大笑,讚賞不已,道:「難得難得。果然此琴名為殷雷,便該縱橫古今,上叩廟堂。也不叫你白彈,這琴便賞你了!」
等晚上楊陌回來,她也不主動提這事,只等著楊陌開口。
楊陌卻一直神色若常,兩人吃過飯,坐下喝茶時,楊陌才揮退了左右。
盈兒心頭懸了一整天的大石頭算是有一半落了地。
楊陌便坐到她身邊,牽起她的手,一下下摩挲著,半天,嘴角含笑道:「還有兩日便是中秋。本不想跟你說這等不祥之事。可我若隻字不提,怕你又要胡思亂想。」
剩下的一半石頭總算落了地。
雖然楊陌還是不肯多說,可好歹算是開了個頭。
「其實,我不信她是自殺。可是這也奇怪,若真有兇手,這人怎麼下的手?」
楊陌偏了偏頭,眼裡略有些驚訝,道:「她這事確實有些蹊蹺。林雍從小下大力氣培養的女兒,十分悲傷。對孤也多有怨責。應該是建王蔣側妃的人,一來報前世之仇,二來挑撥林家對孤的忠心。她能早早布局,在喬家養個綠波,自然在林家養一兩個人,也不是難事。這人平素並無異狀,最是防不勝防。」
盈兒聽他肯跟自己議論這事,心中歡喜。
可繼而有些發怔。
前世之仇?蔣寄蘭跟林采之有什麼不解之仇?害林采之丟了良娣之位還不算,非要殺了她?!
難道前世蔣寄蘭真是林采之害死的?楊陌知道?還扶她當了皇后?!
這麼陰險的皇后,楊陌不害怕?
實在太過匪夷所思。
她沒說話,可表情已經把話都說完了。
楊陌尷尬地右手握拳,用虎口處捂住嘴,輕輕咳了兩聲,才臉色微紅,抬起黑幽幽的眸子望她,深色的瞳孔里映的都是她。
「所以這一世,這後宮,只你一人。」
第117章 使我淪亡 因馬上就要過中秋,……
因馬上就要過中秋, 外頭的事,盈兒也插不上手,便也就丟開了此事。倒是楊陌顯然這事在林雍與他之間確實造成了些問題, 雖然已經休朝, 他每天還是早出晚歸在外頭處理事情。
轉眼便到了中秋這日。
白天自然少不了去天王寺祭祀,到了日暮,就在太液池西仙安殿再度擺下家宴。這裡地勢高, 俯瞰太液池, 視線開闊。
這日天氣晴和,秋風習習。
盛大的宴會後, 所有人便都移到外頭的流光水榭, 坐著品茶吃月餅,看一輪皓月如白玉盤般掛在湛藍的天上, 一絲絲的彩好像水墨畫中的波,蕩漾在天上,那一輪皎白的月色倒像浮在水裡。
清輝萬傾照得對面的銀台山像一位側臥的美人兒,纖儂有致的剪影映在天邊。
水波一層層地被風兒吹動, 像匝地輔了一片銀毯。
皇上看得來了興致,便捻須笑道:「琴瑟在御,莫不靜好。此景豈可無樂?太子, 聽說你近來琴藝頗有精進,不如演奏一曲?」
一語未畢, 眾人便都吃吃笑起來。
盈兒臊了個大紅臉。
看來楊陌在麗正殿彈琴的事不但傳得人盡皆知,就是皇上也知道了。
楊陌倒是從容,笑道:「父皇有旨,兒臣安敢不從?」
便有宮人抬了填漆戧金二龍戲珠琴桌琴凳,又抱來一把五尺來長窄細的黑漆琴。
盈兒認得這琴叫「殷雷」, 仲尼式,桐木斫,是當世名琴之一。
就聽建王道:「能聆太子琴音,是我等難得的耳福。干坐著豈不可惜?父皇,不如擺上香案,借著琴音,由我們向天暗暗祈禱一番?」
盈兒心道,建王這話實在無禮,太子又不是樂工,彈琴時眾人正該靜坐聆聽欣賞,哪能一心兩用?便有些不滿地轉頭看他。
也不知道是因為月色太美,還是建王本來就是個夜貓子,他一掃平時那副酒色過度的渾濁模樣,臉上有一種說不出的亢奮,顯得十分精神。
她的眼神也落鐘王妃臉上。見鐘王妃嘴角微塌,藏著一絲鄙夷。看來這夫妻兩個是越發互相瞧不起了。
可她這樣偏頭看時,也看到了蔣寄蘭。
其實她今天一來,就毫不意外地看見了蔣寄蘭。蔣寄蘭倒是全無變化,她穿著紫色衫子,怕冷地披著一件香灰色斗篷,低垂著頭如一道淡淡的影子,隱身在建王身後,不細看,都覺察不到她的存在。
就聽皇上冷哼道:「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也不急這一時半刻的。」
眾人聽這口氣,都知道皇上前些日子雖然看在賈后的面子上,狠狠賞賜了建王一番,可心裡大約還是不怎麼瞧得上這個兒子的。
建王半聲不敢再吭。
琴音隨風而起,初時切切,縹緲懷遠。漸漸峻急奔放,氣勢恢弘,若廟堂之上,鐘鼓齊鳴。再入流暢清,中正洋洋。
盈兒一時聽得入了神。
這是詩經中的《烈祖》。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描繪的是周王祭祀烈祖的盛況。起頭讚揚自己家祖先洪福齊天,中間「綏我眉壽,黃耇無疆」又祝皇上長壽健康,最後卻說天下太平,五穀豐熟,子孫綿長。
可謂是應時應景,面面俱到。左手或按或滑,右手或挑或拂,琴技之高,指法之熟,更不在話下。
及至奏罷,眾人哄聲叫好。皇上亦拍手大笑,讚賞不已,道:「難得難得。果然此琴名為殷雷,便該縱橫古今,上叩廟堂。也不叫你白彈,這琴便賞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