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要了他的身子,卻沒能給他名分,讓他懷有了孩子,最終卻又害他們父子至此。

  她或許是古往今來,最無能的皇帝。

  後來她有了大把的時間,坐在卿雲殿的地磚上獨自空想,越想越悔得厲害,早知如此,當初不要招惹蘇大人便好了。他在她身邊,著實是連一天的福氣都沒有享過。

  ……

  「陛下?」身畔忽然有人喚她。

  她猛然回神,飛快地眨了眨眼,「嗯,怎麼了?」

  蘇錦的目光像是直直望進她的眼底里去,神色略微有幾分難言,最終卻只輕笑道:「不過是去江州查一趟事,陛下怎麼就如此不舍。」

  不,你不明白,楚瀅在心裡道。她是一分差錯,都不敢再有了。

  面上卻只漫不經心似的,「因為你是我的夫郎啊,這樣辛苦的事,誰捨得讓自家夫郎去的?」

  說罷,也不給人留餘地,囫圇道:「讓我再想想,不急。」

  就想將人給打發了。

  蘇錦剛要開口與她辯,卻聽外面百宜的聲音:「李大人,陛下與蘇大人在裡頭議事呢,您稍候,容奴婢通傳一聲。」

  但不待百宜進來,外面那人已兀自叫嚷開來。

  「陛下,老臣本不該忠言逆耳,但為江山社稷,為百年太平計,今日不得不直言進諫了!」

  楚瀅一聽這聲音,太陽穴頓時突突直跳。

  這個姓李的老太太,在戶部任上待了大半輩子,四朝老臣,因著勞苦功高授了個太傅的銜,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也不曾告老辭官,下到朝臣,上至天子,都不能不賣她幾分面子。

  她這人,年紀既大,頭腦也迂腐,平生對男子入朝為官一事就頗多不滿,對蘇錦便更是橫看豎看都不順眼,簡直要將他視作大楚第一禍亂。

  上回元宵宮宴上,讓恭王三言兩語挑撥,便當場站起來要進諫的就是她,今日大約是又聽見什麼了,這樣著急忙慌地跑來,也不怕閃了那把老骨頭。

  楚瀅不願讓她進來,當著蘇錦的面大呼小叫,於是只拍了拍身邊人的手,示意他安心,自己起身走出去。

  她站在階上,沖底下微微一笑:「李大人,如何這樣急躁,年紀這樣大了,要是磕著碰著些可怎麼好。」

  階下老婦臉紅脖子粗,顫巍巍的,「陛下,帝師不也在裡頭嗎,為何他不出來見老臣?」

  「蘇大人連日操勞,朕便不要他來受累了。」楚瀅神色淡淡的,「反正你進諫找的也不是他,有話同朕說就是了。」

  話音剛落,一旁百宜縮著脖子,使勁兒沖她眨眼睛。

  那意思她明白,是讓她收著點脾氣,別將這老太太給當場氣出個好歹來。

  果不其然,對面聞言,猛一口氣兒提起來,篩糠似地發抖。

  「陛下,您少年登基,不諳世事,仰賴帝師本也是常理。您私底下願意多寵信誰一些,原本也不是臣等可以置喙。但卻不能不防著有些居心叵測的,借著輔佐陛下的名頭,狐媚惑主,牟取私利,要憑著一己私心將這大楚朝收於囊中啊!」

  楚瀅聽著刺耳得很,忍不住一皺眉頭。

  不用想也知道,這等話背後必不只有一個李大人,只是她在朝中年頭最久,人人敬三分,且也到了行將就木的年紀了,篤定了她出面說這些話,楚瀅犯不上和她一般見識,她身後的人才都推舉她出面罷了。

  「李大人,」楚瀅聲音微冷,「沒有真憑實據之事,慎言。」

  「如何沒有?」這老太太氣得拿拐棍直點地,「遠的不說,單說近日這拒絕與額卓部和親,轉而讓這些異邦人訪學經商之事,究竟是為了大楚的利益,還是為了獨霸後宮?」

  她說得興起,揚著喉嚨便道:「陛下的眼睛可得放亮一些,別為男子所誤,將大楚的江山拱手讓人!」

  「李大人!」

  楚瀅亦氣得不輕,再不能強作平靜。

  這哪是在向她進諫,分明是指著屋裡的蘇錦在罵了。

  「御前呼喝,成何體統?」

  她怒目而視,正與面前老婦對峙,忽見對面眼神一飄,沒來得及扭頭,就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身旁。

  「李大人不必動這樣大的氣,」蘇錦倒是聲音平和,仿佛挨罵的不是自己一樣,「您是肱股之臣,還是保重身子。若是有什麼指教,對蘇錦直言就是。」

  對面瞧見他,氣得花白髮髻都在抖動。

  「你以為站在陛下身邊,老臣便當真不敢開口?我老婆子已是活到這把歲數,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即便是陛下今天治了我的罪,我能當面與你這等佞臣一辯,也是心滿意足了。」

  楚瀅聽著實在是不像樣,既不好當真治她什麼罪,又不敢與她爭辯過多,以免她萬一在眼前倒下去,反倒要平添出許多禍事來。

  只能不耐煩道:「行了,李大人,帝師是先帝親封的,此番對額卓部之策略,是朕親自定下的,與蘇大人何干。你若實在要諫,朕到先帝靈前稟了她同意,寫一紙罪己詔與你,好不好?」

  「這,這……」

  對面瞠目結舌,幾乎仰倒過去。

  楚瀅剛要吩咐百宜好生將她送去別處歇息,卻見門外匆匆進來一人,竟是九離司的司主,眉目沉重,微露憂色。

  她的心頓時向上一提。

  「李大人,朕尚有要事,你先下去吧,到別處坐下喝口茶再走。」她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