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偏偏楚瀅很怕他身子沒好,走這麼幾步路也給累著,躍躍欲試:「你知道的,我抱人可舒服了。」

  任憑蘇大人這幾日頗有長進,眾目睽睽之下,仍舊是堅持不住了。

  他趕緊低聲道:「你不要亂來。」

  話音剛落,就聽近旁的葉連昭響亮地吭哧了一聲,看模樣,像是極力想要憋笑,最終沒有忍住。

  他們到了村口,上得馬車,這人棄了馬不騎,也跳上車來,大大咧咧往車門邊一坐,就道:「陛下,這差事也歸臣管啊?」

  楚瀅扶著蘇錦坐在身邊,正將帶來的厚衣裳一件件往他身上裹,聞言略有不好意思地笑笑:「意外,實屬意外,算我欠你的人情。」

  蘇錦忍不住就問她:「你到底怎麼和大娘說的?」

  「哦,我說我是威寧大將軍葉連昭的堂妹,帶著夫郎來京城投奔他的,不巧路遇山匪打劫,流落到這兒了。大娘說村裡的李老二每隔幾天會進城一趟,我就托她去官舍送信,讓堂哥趕緊來接我們。」

  她說著,竟還衝對面一笑:「謝謝啊,哥。」

  「別別,臣當不起。」葉連昭黑著臉猛搖頭,「我說呢,我好端端的哪裡多出來一個堂妹和妹夫。」

  眼看著他和蘇錦,一個搖頭嘆氣,一個面紅耳赤,楚瀅倒是無所謂地聳聳肩,甚至自覺十分機智。

  沒辦法,他們流落在村里,本已是冒了極大的風險了,斷然不可能讓人知道,在這裡假扮小夫妻的便是當今皇帝和帝師。因而,這求救的口信,一定是送不進宮裡去的。而京中官署,又懦弱無能,且不知有幾分可靠,並不值得託付。

  幸好,葉連昭和他的部下們,尚且沒有離京,都住在城南的官舍。這人忠勇,可信,腦子也不壞,手下都是戰場上拼殺出來的,若是十分不巧,回程再度遇險,也多幾分保障。

  交給他,是令她最放心的。

  「對了,你記得給大娘留錢了沒有?」她道,「我們這幾天,在大娘家蹭吃蹭喝,實在十分的過意不去。」

  「放心吧,我讓張副將和王副將留下了。」對面瞥她一眼,搖搖頭。

  「怎麼了?」

  就聽葉連昭輕哼了一聲:「陛下您這就不懂了。錢自然是要留,但這大娘年紀大了,獨自寡居,女兒也在外面忙活計,照顧不了家裡,許多瑣事,例如挑水、砍柴,她做起來都有些吃力。我讓她們兩個留下,幫她把這些活都給收拾了,再看看房子有沒有要修整的地方,至少今年冬天她就不用操心了。」

  「……」

  楚瀅忽地愣了愣,沉默片刻,只低聲道:「葉大將軍思慮周詳,是朕所不及。」

  「咳,陛下成日坐在宮裡,自然不知道了。」對面擺擺手,「臣在屯營駐守的地方,見得多了。」

  他是個直來直往的人,有什麼說什麼,楚瀅卻一時當真給說懵了,坐在搖搖晃晃的車裡,若有所思。

  她已經是再世為人了,前世,她雖然在失去蘇錦後,寄託於飲酒大夢,和方士的煉丹修仙之說,但於朝政上卻還是勤勉的,因為她不想在百年之後,無顏去面對她的帝師,她不想讓他失望。

  朝堂被她收拾得井井有條,天下也安居樂業,她聽見的都是歌功頌德,自己也認為,她大抵還稱得上是一個明君。

  直到此刻,她才忽然發現——她不了解自己的百姓。她只坐在高高的龍座上,卻不知道底下百姓真實的日子是什麼樣的,如何能真的體察民情,知道百姓需要的是什麼?

  正出神間,手卻忽然被蘇錦握了一握,她一怔,錯愕地扭頭看他。

  這是在人前。

  要蘇大人在人前主動越禮,與她這樣親近,她怕不是在做夢吧?

  蘇錦裹著那樣厚的衣服,手仍舊是微涼,只是輕輕地覆在她手背上,就讓她感到無端的安心。他微微笑了一下,頗有安慰之意。

  然後,就聽他有意岔開話題,問道:「大將軍,陛下此次遇刺,可知道是什麼人做的嗎?」

  「查不出來的。」葉連昭答得乾脆利落,「那批人是死士,當時侍衛有意活捉幾個,帶回去審問,還特意檢查了,將身上與口中藏著的暗器毒藥一類全部收走,結果你們猜怎麼著?」

  他咋了咋舌,「她們竟在大理寺的牢房裡,趁獄卒不備,以頭撞牆,活生生地都給撞死了,頭破血流那是輕的,有兩個據說腦袋都跟摔裂了的西瓜似的。」

  他把玩著手中劍穗,輕聲道:「這批死士養得挺好。」

  楚瀅和蘇錦對視一眼,只覺得寒意順著背脊爬上來。

  死士也不是那樣好養的,人面對死亡,從骨子裡是恐懼極深的,不論平日訓練怎樣嚴苛,真臨到眼前時,依然十之八九會猶豫退縮,宮中的九離司層層挑選,人數極少,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如果有一個人,能養出這樣一批極盡忠心,視死如歸,不惜硬生生觸牆而死的死士,那她的能耐,一定遠超如此。

  她反手握住蘇錦的手,聲音平靜:「雖然查不出來,但若要猜,你們會猜是誰?」

  「恭王。」

  二人幾乎同時作答。

  毫不猶豫,如出一轍。

  楚瀅緩慢地點了點頭,只覺得心頭沉得,有幾分喘不過氣來。

  許多事情,都和前世不一樣了。前世,她沒有遇刺,恭王也絕沒有這麼早動手。究其原因,應當是他們先與額卓部停戰,調天機軍回朝,緊接著蘇錦又借了九離司的人,去暗查恭王在江州私鑄錢幣一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