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袖箭用的機括跟外骨都是需要青鋼鍛制的,不僅不能量產,而且甚重,一般人根本佩戴不了。

  墨柏枝大概估算了一下,「換成精鋼可以輕上三斤左右。」

  由於冶煉鍛造技術有限,精鋼比青鋼更珍貴,但若是能輕這麼多,那麻風村的影衛應該三分之一都能裝配。

  問題就是上哪裡去弄這麼多的原材料,並且還要神不知鬼不覺。

  少康山那邊倒是可以考慮......

  「影劍,你去把虞方跟阿沈叫過來,孤有事情要交代。」

  「是,殿下。」

  望著影劍快速消失的背影,墨柏枝低頭抿了口茶,太子這番動作,是要提前做準備?

  只怕西南那邊形勢不妙。

  第70章 又是一年歲末之際,百姓……

  又是一年歲末之際,百姓家家戶戶忙著除塵、糊窗、祭灶。

  這一年京都發生了不少大事,不管好的壞的,大家到歲末了都不自覺換上了一張張喜氣洋洋的笑臉,以待來年會有好運。

  天氣尚寒,這會兒因為趕早朝,李運隆不得不叫醒咳了大半宿的晉安帝,雖然休息了一段時間,可是這些日子他的肺癰不僅沒有好轉,反而加重了些許。

  李運隆見他臉色不好,勸道:「陛下,要不先宣太醫看看?」

  「咳咳……」

  內侍端上痰盂,晉安帝吐了一大口濃痰,漱了口,問:「大臣們都到了?」

  「嗯,是都到了,可是您……」

  李運隆話還未完,便被晉安帝伸手止住了,「咳咳……替朕更衣。」

  既然皇帝心意已決,李運隆不敢再勸,只得替他更衣準備上朝,只是他心下多留了個心眼,打算去給翊坤宮提個醒兒。

  晉安帝跟皇后雖然還有點彆扭,兩人到底多年夫妻,興許皇后能勸得動,並且說不得皇后這一低頭關心,兩人又和好如初也未定。

  這一剛出殿門,晉安帝就停下了腳步,李運隆上前一看,正見皇后一身素裳捧著白玉盅在跟小內侍交代什麼。

  眼見晉安帝出了來,內侍傻眼了,章皇后回身,趕緊給晉安帝行禮。

  晉安帝走了過來,看著章皇后凍的煞白的臉,自李運隆手中拿起平日穿的狐裘,替她披上,責怪道:「怎麼穿這麼單薄就出來了?」

  李運隆很有眼色的趕緊上前接過章皇后手中的白玉盅。

  章若華伸手,理了理髮髻,「臣妾想著陛下今日要早朝,擔心來不及,出門便有些急給忘了,這一路過來,倒也不冷。」

  哪兒能不冷呢?晉安帝看了看她凍得通紅的手,輕輕握了,「這些日子你日日過來送湯藥,卻也不說話,不求見,朕若不是今日碰見你,你準備做這些到什麼時候?」

  章若華有些委屈,「陛下不是不願見臣妾麼?況且臣妾上次氣急失言,惹怒了陛下,想來陛下已經對臣妾厭惡至極了,臣妾還怎麼敢來惹您煩惱?只是還是擔憂陛下身體,臣妾只能出此下策,哪怕能遠遠看上您一眼也是好的……」

  說罷,她一雙秀目盛滿了眼淚,卻又倔強的不肯掉下來,晉安帝心頭唏噓,忍不住伸手替她輕輕擦拭。

  「瞎說,朕怎麼會厭惡朕的皇后呢?那日你本也沒說錯什麼,朕……咳咳……確實對不住你……」

  見晉安帝又咳了起來,章若華一邊替他拍背,一邊吩咐,「還不快去傳太醫,一個個都還愣著幹嘛?!」

  李運隆有些猶豫,內侍也不敢動,晉安帝拍了拍章若華的手,「是朕讓他們先別去的。咳咳……若華,不礙事兒,你把湯藥拿過來吧。」

  李運隆趕緊遞上,晉安帝一口氣喝了,歇了會兒道:「這會兒好多了,大臣們還在等著,朕要先去早朝了,你也先回宮吧。」

  「可是……」

  章若華還待再說,晉安帝拍了拍她的手以示安慰,便頭也不回往奉天殿去了。

  待晉安帝走遠,章若華看了眼身上的狐裘,問常林:「齊王妃什麼時候到?」

  常林看了看將明未明的天色,「娘娘回宮後,齊王妃應該就快了。」

  章皇后攏了攏狐裘,想著今日沒白來,輕笑了聲便轉身往翊坤宮而去。

  近日有傳言晉安帝身體不適起不來了,當皇帝坐在奉天殿的龍椅上,大臣們才紛紛定下心來。

  歲末最忙的,可能就是禮部諸臣了,加之前任禮部尚書蕭元嵐出事,新上任的尚書劉溫事必躬親,生怕行差踏錯一步。

  晉安帝聽著他事無巨細地稟報,只覺煩悶異常,他忍不住咳了幾聲。

  劉溫眼見沒得好,趕緊閉嘴退了下去。

  臨江王兼宗正寺卿季詠是晉安帝季昶的隔房堂祖,因為他輩分高年紀大,又管著宗正寺,不管是皇室宗親還是外戚大臣都給他幾分面子。

  見禮部尚書退了下去,這歲末祭祀宴會一事總要安排吧,臨江王挺著大肚站了出來,「陛下,臣有本奏。」

  長輩的面子還是不能不給的,且這位堂祖做事向來八面玲瓏,見他說話,晉安帝客氣道:「堂祖請說。」

  「恭喜陛下,宗正寺有人來報,季庶人之妻陳氏,於昨日產下一子!此乃陛下長孫,季庶人不敢自專,特意上奏,請陛下賜名。」

  寧王季景言,雖然被貶為庶人,但是晉安帝並未虢奪他的姓氏,畢竟是皇帝的兒子,雖然不比從前,但他們一家靠著宗親在京都也能勉強度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