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頁
但說實話,還不如參加救援來的舒服呢。
他每天要打幾百個電話,為了防止手機過熱,他得用三個手機三班倒才行。
可累死他了。
好在,這樣的情況沒有持續很久。
雨停之後,排水系統陸續恢復運行,積水持續消退。
人魚的作用也明顯降低。
于歸洋便向劉棟樑提出,要集結人魚,先讓大部隊回到棲息地。
劉棟樑知道,于歸洋此舉是擔心國家最後不能如他所期望的那樣,給予他想要的權益。
但他認為于歸洋的擔心完全沒有必要,他了解中央的作風,既然上頭沒有出手而是順其自然,就連士流媒體都開始宣傳人魚,就足以說明中央也非常重視人魚的權益,並且正在根據民眾的反映來展開評估。
不過,他依然尊重于歸洋的選擇:「可以,需要我派貨輪送你們回去嗎?」
「不必了,船可沒有我們游得快。」于歸洋笑道。
當天夜晚,隨著直升飛機陸續抵達碼頭,人魚們也終於回歸了大海。
于歸洋清點了數量,很好,一個都不少。
「謝謝各位這些天的努力,」于歸洋揚聲道,「我無法保證我們的努力能夠換來什麼,我也不能給你們任何承諾。但我相信所有的付出都會有回報,現在,我們該回家了。」
人魚們爆發出一陣歡呼,雖然陸地上的生活格外有趣,但對於人魚而言,大海才是所有人魚的歸宿。
于歸洋回頭,向不遠處的攝影師點了點頭,示意他可以開始了。
他們為救人而來,完成了救人的使命,而後悄然潛入大海,就像不曾來過一樣。想想看,這是多麼煽情的劇情啊,相信很多人都會淪陷其中。
至於不曾來過?當然不可能啦,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他也會讓營銷號時不時發一些人魚的照片和軟文,讓人魚的熱度持續發酵。
直到他們得到承認的那一天。
夜晚的碼頭顯得格外幽靜,此刻,卻十分熱鬧。
動與靜的交融,讓這張照片註定極具感染力。
人魚們在水中嬉戲打鬧,他們的臉上洋溢著笑容,卻不知道是為了救人而喜悅,還是為了歸家而興奮。
抑或是二者都有。
終於,離別的時間到了。
于歸洋和池淵縱身躍入海中,這次他不打算在張陽朔的研究所或者老王的海馬灘停留。他要帶著他們部落的戰士們,回家。
翌日,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一則《人魚的告別》刷爆了網際網路。
感染力極強的文字,加上極具衝擊力的配圖,讓人們不由得為人魚的離開而惋惜,心裡空落落的。
好像這些日子,關注災情,關注人魚,已經成了日常必做的一件事。
感慨過後,他們又開始想著,人魚還會回來嗎?
一定會的吧,一旦汛情發生,他們一定會為了救援而回來。
一時間,人們竟然不知道是希望他們回來,還是不希望他們回來,因為人魚回來的話,就意味著汛情發生了。
隨著海南災情的落幕,人們牽掛海南暴雨的心總算可以放下來了。
他們驚訝地發現,不論是海南省防總,還是國家防總,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人魚在這場防汛攻堅戰中做出的巨大貢獻。
《人民日報》等士流媒體,更是對本次汛情中,人魚起到的作用大書特書。
當然了,它們也沒有忘記提到社會各界的救助,還有在汛情中湧現出的英雄人物。
但他們的光芒,都被人魚所掩蓋了。
這很正常,人們實在是對人魚太過好奇了,他們很想親眼見一見人魚。
可惜人魚已經回歸了大海,這為他們留下了深刻的遺憾。
另一邊,于歸洋和池淵帶領族群回到棲息地後,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休整,他和池淵決定回到中國等待後續。
把族中事務交託給章常,他們便踏上了回國的旅途。
兩條人魚相攜抵達海馬灘,見到了每天都在這裡等他們的王擁傑和林麗花。
「你們這兩個沒良心的,害我跟你嫂子在這裡等了你們這麼久!」王擁傑沒好氣道,「救災結束後幹嘛不先回來一趟,我和花兒都不知道多擔心你們。」
于歸洋笑道:「這不是回來了嘛!當時我和池淵帶著幾百條人魚呢,他們要是都來的話,一頓就能把你這裡的存貨都吃光了。」
王擁傑倒吸一口涼氣:「那還是別來了。」
「小氣死你。」
寒暄過後,于歸洋便問起國家是否有動作。
王擁傑笑道:「明面上,中央好像按兵不動,但實際上你看,這些媒體向來都是跟著中央走的,他們這樣為你們造勢,你說上頭沒想法?怎麼可能!」
于歸洋也看了各大士流媒體的報導,這麼久了,和人魚有關的詞條熱度還是居高不下。
「真希望快點出台相關規定啊,到時候我就帶著族群住進來。」他調侃道。
王擁傑搖頭失笑:「瞧你那點出息,就不敢再往高處想想?」
于歸洋聽出了幾分貓膩:「怎麼了老王,你有內部消息?」
王擁傑如臨大敵:「別胡說,我可沒有!上次我都被劉委員警告了,說我明知人魚存在而不上報,但念在我籠絡人魚有功,功過相抵,以觀後效。」
他每天要打幾百個電話,為了防止手機過熱,他得用三個手機三班倒才行。
可累死他了。
好在,這樣的情況沒有持續很久。
雨停之後,排水系統陸續恢復運行,積水持續消退。
人魚的作用也明顯降低。
于歸洋便向劉棟樑提出,要集結人魚,先讓大部隊回到棲息地。
劉棟樑知道,于歸洋此舉是擔心國家最後不能如他所期望的那樣,給予他想要的權益。
但他認為于歸洋的擔心完全沒有必要,他了解中央的作風,既然上頭沒有出手而是順其自然,就連士流媒體都開始宣傳人魚,就足以說明中央也非常重視人魚的權益,並且正在根據民眾的反映來展開評估。
不過,他依然尊重于歸洋的選擇:「可以,需要我派貨輪送你們回去嗎?」
「不必了,船可沒有我們游得快。」于歸洋笑道。
當天夜晚,隨著直升飛機陸續抵達碼頭,人魚們也終於回歸了大海。
于歸洋清點了數量,很好,一個都不少。
「謝謝各位這些天的努力,」于歸洋揚聲道,「我無法保證我們的努力能夠換來什麼,我也不能給你們任何承諾。但我相信所有的付出都會有回報,現在,我們該回家了。」
人魚們爆發出一陣歡呼,雖然陸地上的生活格外有趣,但對於人魚而言,大海才是所有人魚的歸宿。
于歸洋回頭,向不遠處的攝影師點了點頭,示意他可以開始了。
他們為救人而來,完成了救人的使命,而後悄然潛入大海,就像不曾來過一樣。想想看,這是多麼煽情的劇情啊,相信很多人都會淪陷其中。
至於不曾來過?當然不可能啦,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他也會讓營銷號時不時發一些人魚的照片和軟文,讓人魚的熱度持續發酵。
直到他們得到承認的那一天。
夜晚的碼頭顯得格外幽靜,此刻,卻十分熱鬧。
動與靜的交融,讓這張照片註定極具感染力。
人魚們在水中嬉戲打鬧,他們的臉上洋溢著笑容,卻不知道是為了救人而喜悅,還是為了歸家而興奮。
抑或是二者都有。
終於,離別的時間到了。
于歸洋和池淵縱身躍入海中,這次他不打算在張陽朔的研究所或者老王的海馬灘停留。他要帶著他們部落的戰士們,回家。
翌日,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一則《人魚的告別》刷爆了網際網路。
感染力極強的文字,加上極具衝擊力的配圖,讓人們不由得為人魚的離開而惋惜,心裡空落落的。
好像這些日子,關注災情,關注人魚,已經成了日常必做的一件事。
感慨過後,他們又開始想著,人魚還會回來嗎?
一定會的吧,一旦汛情發生,他們一定會為了救援而回來。
一時間,人們竟然不知道是希望他們回來,還是不希望他們回來,因為人魚回來的話,就意味著汛情發生了。
隨著海南災情的落幕,人們牽掛海南暴雨的心總算可以放下來了。
他們驚訝地發現,不論是海南省防總,還是國家防總,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人魚在這場防汛攻堅戰中做出的巨大貢獻。
《人民日報》等士流媒體,更是對本次汛情中,人魚起到的作用大書特書。
當然了,它們也沒有忘記提到社會各界的救助,還有在汛情中湧現出的英雄人物。
但他們的光芒,都被人魚所掩蓋了。
這很正常,人們實在是對人魚太過好奇了,他們很想親眼見一見人魚。
可惜人魚已經回歸了大海,這為他們留下了深刻的遺憾。
另一邊,于歸洋和池淵帶領族群回到棲息地後,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休整,他和池淵決定回到中國等待後續。
把族中事務交託給章常,他們便踏上了回國的旅途。
兩條人魚相攜抵達海馬灘,見到了每天都在這裡等他們的王擁傑和林麗花。
「你們這兩個沒良心的,害我跟你嫂子在這裡等了你們這麼久!」王擁傑沒好氣道,「救災結束後幹嘛不先回來一趟,我和花兒都不知道多擔心你們。」
于歸洋笑道:「這不是回來了嘛!當時我和池淵帶著幾百條人魚呢,他們要是都來的話,一頓就能把你這裡的存貨都吃光了。」
王擁傑倒吸一口涼氣:「那還是別來了。」
「小氣死你。」
寒暄過後,于歸洋便問起國家是否有動作。
王擁傑笑道:「明面上,中央好像按兵不動,但實際上你看,這些媒體向來都是跟著中央走的,他們這樣為你們造勢,你說上頭沒想法?怎麼可能!」
于歸洋也看了各大士流媒體的報導,這麼久了,和人魚有關的詞條熱度還是居高不下。
「真希望快點出台相關規定啊,到時候我就帶著族群住進來。」他調侃道。
王擁傑搖頭失笑:「瞧你那點出息,就不敢再往高處想想?」
于歸洋聽出了幾分貓膩:「怎麼了老王,你有內部消息?」
王擁傑如臨大敵:「別胡說,我可沒有!上次我都被劉委員警告了,說我明知人魚存在而不上報,但念在我籠絡人魚有功,功過相抵,以觀後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