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棟樑很貼心地沒有過問,對他有求必應,免去了他解釋的尷尬。

  第四天,雨停了。

  但救援人員絲毫不敢懈怠,因為這場雨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下起來,趁著雨停的這段時間救援才是他們要考慮的事情。

  于歸洋和池淵也一樣,雨停了對他們而言反倒造成了不便,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再利用雨水清洗身上的污漬了。

  好在他們都沒有什麼潔癖,更何況救人要緊。

  而第五天凌晨,雨又下了起來。

  這一次還伴隨著強對流天氣,颳起了大風,電閃雷鳴。

  于歸洋在睡夢中被驚醒,此時的他和池淵正在救援車上休息,隨著受災市區的擴大,他和池淵已經沒有條件回到駐地部隊修整了,只能和其他救助人員一同睡在車上。

  「又下雨了。」

  于歸洋聽到有人絕望地嘆息。

  他望著黑夜裡,被車燈映照著的雨絲,閃爍著銀白的光線,叫人沒來由地心生厭煩。

  他不討厭下雨天,甚至還有點喜歡,就像他和池淵在海洋的時候,可以看見雨水投身入海,泛起一圈圈漣漪。

  但現在的雨,他不喜歡,他只希望它趕快停。

  隨著第二輪強降雨的到來,省內多處城市發生嚴重內澇,最糟糕的是,堤壩因為水位的上漲被沖毀,水庫里的蓄水都一齊湧向了附近的田地。

  在自然災.害面前,人類顯得那樣渺小。

  洪水沖毀了建築,衝倒了樹木,數萬人流離失所,急需救助。

  于歸洋配合劉棟樑做好每一次調派工作,自己也數次深入災區,救援群眾。

  但是缺口實在太大了,二十條人魚連軸轉,也只是杯水車薪。需要救助的群眾太多了,尤其是村鎮,群眾只能坐在自家的房頂上等待救援。

  但即便如此,他們還是奮戰在救援的第一線,這麼久了,他從未聽到哪一條人魚跟他喊累。

  就連劉棟樑都深感遺憾,要是這些人魚都是他的兵就好了。

  第七天,海洋部落第二批人魚終於抵達碼頭。

  于歸洋得到消息,立刻和池淵前往接應。

  這一次來的人魚共有七百多條,都是部落里最強壯的人魚。

  他駭然發現:「水芳阿姨,遠峰叔叔,你們怎麼也來了?」而且他們二老是怎麼長途跋涉來到了這裡啊,他們雖然恢復了行動能力,可是跟年輕人魚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水芳和遠峰自然是日夜兼程才能和其他人魚同時抵達這裡。

  年輕的人魚每天可以休息八個小時,而他們卻是一刻都不敢停,生怕自己掉隊。

  但他們沒有告訴于歸洋,只是說:「我們也希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小洋,我們雖然年紀大了,可是這心啊,始終年輕。它已經沉睡了很久很久,好不容易才甦醒過來,我怎麼捨得不聽它的意願呢?」

  于歸洋重重點頭:「謝謝您。」

  七百多條人魚不是小數目,劉棟樑卻連眉頭都沒有皺一下,大手一揮,給所有的人魚都配備了手機。

  這些手機功能齊全,市價至少在兩三千左右,而不是用老人機來糊弄他們。

  于歸洋教他們使用手機花費了不少功夫,這些人魚雖然體力不錯,但是理解能力就沒有科斯他們那麼強大了。

  他也沒有時間重複講解,只能讓劉棟樑安排救援人員,和人魚結成對子,扶額人魚的各項後勤工作,包括了人魚的住行,還有接聽電話等。

  也就是說,讓他們來充當人魚的聯絡員。

  劉棟樑欣然答應。

  隨著這一股新生力軍的加入,救援人員身上的重擔陡然減輕許多。

  倒是有一些積水太淺的,人魚無法在積水中行動,還需要救援人員自己上場。

  不過那樣的積水,已經不足以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了。

  時間來到了第十一天。

  雨勢雖然減弱,但災情依然在繼續。

  但受災的群眾已經沒有了最初面對汛情的那種恐懼。

  不論是來自社會各界的捐贈,還是各地趕來的救援人員,亦或是時常出現在災區的人魚的身影,都讓受災的群眾感到了安心。

  隨著海南暴雨在網上的持續受關注,人魚這個詞語,也成為了熱搜的常客。

  人們在把目光投向災區的同時,也注意到了這樣一個物種,他們和救援部隊一樣奔赴在救災一線,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不懈努力。

  人魚的熱度居高不下,士流媒體又將他們在救援群眾時的視頻和照片放了出來。

  他們矯健的身姿更是引來了不少人的關注。

  還有他們和救援部隊相處的畫面,比如第一次穿衣服,第一次吃熟食,誰能想到,看起來樣樣都不會,笨拙的人魚,救起人來卻一點兒都不馬虎。

  于歸洋料到人魚會得到人們極大的關注,但沒想到,在士流媒體的有意引導下,人魚的熱度幾乎要蓋過汛情了。

  有點喧賓奪士的意思。

  不過更多的時候,人魚和救災是連在一起的,所以他也不需要擔心人們的關注點跑偏,帶來的輿論壓力。

  有了人魚大部隊的協助,他和池淵反倒閒了許多。

  因為他得負責傳達劉棟樑的調派,起到一個信息中樞的作用,所以非必要他就不用再參加救援,以免救援時手機離身造成信息不暢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