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8頁
再次抬頭,看當空明月,莫名心悸,不敢多看,搖搖頭,踏上了將要駛向大海深處的深水艇。
當前明月固然是抵禦魔劫的中樞,是一界修士的希望所在。
可總有一些人,不那麼喜歡的。
摘星樓上,方回收回了指向明月的視線。也在此時,姜震登上了觀星台,向他施了一禮:「祖師,山門法陣已經修復完畢。」
「我知道了。」
姜震停了停,明知現在方回並不想多說話,但還是多加了一句:「祖師,前方有魔潮聚集,我們……」
「你是宗主,你是怎麼想的?如今的弟子們,又是怎麼想的。」
姜震垂眸,簡單回應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方回點點頭,又揮揮手,讓他下去。
雖然沒有明說,但意思已經很清楚了。
姜震也不再多言,轉身大步離開,這位一向低調,幾乎沒有存在感的離塵宗主,此刻的氣度已大不相同。
此時的觀星台上,方回又是形單影隻,良久,嘿然一笑:「根基不可失,志氣不可奪。」
他緩緩吁出一口長氣,顏色微灰,已是心魔煞氣,變換鬼影。
捂住心口,又笑了兩聲,抬頭又看當空明月:「我沒有錯,只是現在不需要我去做罷了。」
他瞌起眼帘,坐在觀景台上,默默等待。
余慈收回視線。
遍觀一界,他愈發明白,情緒意志層面的共鳴,真要迸發出足夠的力量,其「共鳴點」往往不會在「中位」,也就是貼近現實的層面,而總是趨向於上限、或者下限。
道德總是虛無縹緲的,和正常的行事,總是有一定距離。
就好像靈綱山的劍修,並非人人都是葉半山,可在內心深處,卻有與葉半山一樣的追求和嚮往,平時被現實的種種淹沒,又或者只是片雲點太空,在高不可及的幻想天空中飄遊,只有一點淡淡的投影,留在心間。
可一旦有條件,有機會,便能扶搖直上,共擊九天。
這就是道德法則的作用。
道德法則既成,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就是客觀不移的。
余慈不可能大幅提升一界人的道德水準,但他可以儘可能地引導,發揮其效用。
不幸的是,反過來參羅利那也可以,甚至做得更直接、更容易。
比如此刻的北荒,已經是人頭滾滾,血流成河,每個人都殺紅了眼,停都停不下來。
他們一個在提高上限,一個在拉低下限,又都要以現實為基礎。
指望億兆黎民能像久受劍仙薰陶的劍修一脈那般壯懷激烈,就是不現實的。
而短時間內讓所有人都變成無惡不作的暴徒,可能性也不大。
九成九的黎民百姓,在這場無妄之災里,只能依靠本能來判斷。
這種判斷,和劍修之激昂、儒宗之浩然;和海商會的狡獪、方回的複雜,是摻在一起的,到最後,反而又將回到「中位」,進入到混亂無序的狀態。
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如此。
從這個角度來看,造化一脈的作用反而在放大。
這就是「現實」的重要性。
道德運化不是能立竿見影的事,道德要有現實的根基。就像造化劍仙所做的那般。
不管當時靈綱山內外劍修百般情緒,可當造化峰上旗幡立起,訓練有素的眾劍修立刻各歸其位,表現出了對造化劍仙能力的服膺,才有後面的「三角共鳴」。
而就算沒有那罕見的「三角共鳴」,萬千劍修在造化治下,也能發揮出超強的力量,維持住一域之地。
如果說,這給了余慈什麼樣的啟示,那麼,答案就很明顯了:在這種時候,面對魔潮,面對億兆黎民,余慈必須要表現出足夠的能力,拿出相應的辦法,要有能讓人信任的力量。
他現在就是玄門體系的樞紐,這種事情,除了他以外,還有誰來做?
鏡子翻轉,不再照自己,而是轉照天地萬物,余慈視線隨之。
大概是思緒集中的緣故,不經意間,余慈倒是透過「明月」,與遠在洗玉湖底的造化劍仙視線相接,意念交錯:我在你的位子上,會怎麼做?
反過來,若你在我的位子上,又當如何?
余慈沒有得到答案,而在此時,天地虛空之中,巨量信息如潮湧,經過符盤,在流轉推衍間,幫助他實現對全局的把握。
符盤中央,也是照神銅鑒的中心,一道靈光躍出。
靈光在玉皇帝御上繞過,召引紫氣氤氳,化而成印,懸於雲霄,總攝萬有,鎮壓六合八荒,等於是帶動玄門體系,同時壓制九宮、外道兩大魔域。
虛空的顫抖中,靈光又繞過勾陳帝御,萬神圖鋪開,一直內蘊未出的星君神將,從裡面衝出來,化為一道道流星,灑落四方,各有道兵隨行,其目的就是斬妖除魔,衛護黎民。
又有后土帝御,受了靈光所激,當即統馭地脈元氣,使之自西向東,轟然倒轉,隔開與葬星、血精源木的直接接觸,給予孤立。
這些手段,都從大處著眼。
對余慈來說,他本身力量還有些捉襟見肘,如此絕不是最經濟的做法。
可是,對此刻正在魔劫之下苦苦支撐的億兆黎民來講,卻是天降神恩,最能提振信心,造成的混亂恐懼局面大大緩解。
當前明月固然是抵禦魔劫的中樞,是一界修士的希望所在。
可總有一些人,不那麼喜歡的。
摘星樓上,方回收回了指向明月的視線。也在此時,姜震登上了觀星台,向他施了一禮:「祖師,山門法陣已經修復完畢。」
「我知道了。」
姜震停了停,明知現在方回並不想多說話,但還是多加了一句:「祖師,前方有魔潮聚集,我們……」
「你是宗主,你是怎麼想的?如今的弟子們,又是怎麼想的。」
姜震垂眸,簡單回應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方回點點頭,又揮揮手,讓他下去。
雖然沒有明說,但意思已經很清楚了。
姜震也不再多言,轉身大步離開,這位一向低調,幾乎沒有存在感的離塵宗主,此刻的氣度已大不相同。
此時的觀星台上,方回又是形單影隻,良久,嘿然一笑:「根基不可失,志氣不可奪。」
他緩緩吁出一口長氣,顏色微灰,已是心魔煞氣,變換鬼影。
捂住心口,又笑了兩聲,抬頭又看當空明月:「我沒有錯,只是現在不需要我去做罷了。」
他瞌起眼帘,坐在觀景台上,默默等待。
余慈收回視線。
遍觀一界,他愈發明白,情緒意志層面的共鳴,真要迸發出足夠的力量,其「共鳴點」往往不會在「中位」,也就是貼近現實的層面,而總是趨向於上限、或者下限。
道德總是虛無縹緲的,和正常的行事,總是有一定距離。
就好像靈綱山的劍修,並非人人都是葉半山,可在內心深處,卻有與葉半山一樣的追求和嚮往,平時被現實的種種淹沒,又或者只是片雲點太空,在高不可及的幻想天空中飄遊,只有一點淡淡的投影,留在心間。
可一旦有條件,有機會,便能扶搖直上,共擊九天。
這就是道德法則的作用。
道德法則既成,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就是客觀不移的。
余慈不可能大幅提升一界人的道德水準,但他可以儘可能地引導,發揮其效用。
不幸的是,反過來參羅利那也可以,甚至做得更直接、更容易。
比如此刻的北荒,已經是人頭滾滾,血流成河,每個人都殺紅了眼,停都停不下來。
他們一個在提高上限,一個在拉低下限,又都要以現實為基礎。
指望億兆黎民能像久受劍仙薰陶的劍修一脈那般壯懷激烈,就是不現實的。
而短時間內讓所有人都變成無惡不作的暴徒,可能性也不大。
九成九的黎民百姓,在這場無妄之災里,只能依靠本能來判斷。
這種判斷,和劍修之激昂、儒宗之浩然;和海商會的狡獪、方回的複雜,是摻在一起的,到最後,反而又將回到「中位」,進入到混亂無序的狀態。
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如此。
從這個角度來看,造化一脈的作用反而在放大。
這就是「現實」的重要性。
道德運化不是能立竿見影的事,道德要有現實的根基。就像造化劍仙所做的那般。
不管當時靈綱山內外劍修百般情緒,可當造化峰上旗幡立起,訓練有素的眾劍修立刻各歸其位,表現出了對造化劍仙能力的服膺,才有後面的「三角共鳴」。
而就算沒有那罕見的「三角共鳴」,萬千劍修在造化治下,也能發揮出超強的力量,維持住一域之地。
如果說,這給了余慈什麼樣的啟示,那麼,答案就很明顯了:在這種時候,面對魔潮,面對億兆黎民,余慈必須要表現出足夠的能力,拿出相應的辦法,要有能讓人信任的力量。
他現在就是玄門體系的樞紐,這種事情,除了他以外,還有誰來做?
鏡子翻轉,不再照自己,而是轉照天地萬物,余慈視線隨之。
大概是思緒集中的緣故,不經意間,余慈倒是透過「明月」,與遠在洗玉湖底的造化劍仙視線相接,意念交錯:我在你的位子上,會怎麼做?
反過來,若你在我的位子上,又當如何?
余慈沒有得到答案,而在此時,天地虛空之中,巨量信息如潮湧,經過符盤,在流轉推衍間,幫助他實現對全局的把握。
符盤中央,也是照神銅鑒的中心,一道靈光躍出。
靈光在玉皇帝御上繞過,召引紫氣氤氳,化而成印,懸於雲霄,總攝萬有,鎮壓六合八荒,等於是帶動玄門體系,同時壓制九宮、外道兩大魔域。
虛空的顫抖中,靈光又繞過勾陳帝御,萬神圖鋪開,一直內蘊未出的星君神將,從裡面衝出來,化為一道道流星,灑落四方,各有道兵隨行,其目的就是斬妖除魔,衛護黎民。
又有后土帝御,受了靈光所激,當即統馭地脈元氣,使之自西向東,轟然倒轉,隔開與葬星、血精源木的直接接觸,給予孤立。
這些手段,都從大處著眼。
對余慈來說,他本身力量還有些捉襟見肘,如此絕不是最經濟的做法。
可是,對此刻正在魔劫之下苦苦支撐的億兆黎民來講,卻是天降神恩,最能提振信心,造成的混亂恐懼局面大大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