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4頁
等於是黃泉夫人一遍又一遍地演示,如何在法則層面,尋找這幾位強者大能的破綻,並拿出針對性的手段。
如此珍貴的信息,怎麼能丟掉?
造符盤出來,也是受此觸動,靈光閃現,要藉此解析的。
余慈最初的打算是,解析這些信息,從中找到靈感,根據敵人的弱點,加以限制、破解。
可問題是,對參羅利那這類無限趨近於完美的強者,所謂的「破綻」都隱藏在最深層、最隱秘之處,且流轉不息,往往是一閃而逝,就是看到了,也利用不上。
余慈也發現,雖然現在太霄神庭「四御真意」等若齊聚,上承道境,演化天宮,威力驚人,可這等神通,象徵的是體系的完備、齊整,起到的是基石的作用。
四御法相雖強,卻還是整個體系的運轉中樞,不可輕毀,和九宮魔域專事破壞的八帝魔主,還不是一回事兒。
如此攻防來回,早晚還是要陷入被動局面。
更何況,因為心魔大劫的緣故,余慈本人遭遇魔染,道境天宮的穩定性也已成疑。
現在余慈根本不用指望自家的根基有多麼堅固,他要的只能是破堅之矛、攻城之錘!
符盤不是矛、不是錘,卻是余慈設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當然,還有另一個……
照神銅鑒。
此刻,中天明月心象,已與照神銅鑒這輪「明月」徹底交融。
心內虛空的「人間界」渡劫時,余慈把手中所有的寶物,幾乎全堆了上去,以心象擬化靈明,助其「無中生有」,以破關渡劫。
這裡面,比較特殊的兩個,一個是太霄神庭,一個是照神銅鑒。
出於通盤考慮,余慈將這兩個堪稱最重要的寶物,拼合在了一起。
經過一番劫數,二者氣機交匯相通,單獨列出,還不夠明晰,可一旦相合,就完整起來。
第213章 吾當如何 英雄本色
照神銅鑒可以算是余慈的本命法器,是余慈「神通」和「外物」的分界線;太霄神庭則是余慈的「外物」與「法則體系」的平衡點。
二者的交融,是一次結構上的精密排列。
否則明月心象再玄妙,要實現全面高效的整合,也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理所當然的,對現有結構的調整,特別是余慈與外物、體系關係的調整,必須要從這裡入手。
余慈將剛剛成形的符盤,融進了照神銅鑒之中,等於是加了一層「解析」的功能結構,同時,也是將他對「緣覺法界」內黃泉夫人的觀照加入進來。
從此之後,余慈通過照神銅鑒觀照天地萬物,要增加一個輔助環節——黃泉夫人。
就像是加一個「色彩」不同的琉璃薄片,觀照世界的感覺就是全然不同。
照鏡子理應先照自己。
所以,余慈在調整了照神銅鑒結構,也改變了觀照模式之後,第一個對象就是他本人。
法則的對照不用說了,余慈已經從黃泉夫人那裡得到了很好的參照。
如今最重要的,還是情緒意志層面,也就是心魔問題。
對余慈來說,心魔大劫才是心腹之患。
話又說回來,黃泉夫人「為人」之時,確實是天下第一等的智者,對人心把握非常到位。不過,在當前這種「化身億萬」的狀態下,她已經最大限度捨棄了所有的情緒、記憶,觀照起來,就不可能解析得層次分明、面面俱到。
余慈沒指望、也不希望她能做到,他想得到的,只是對目前諸般心魔,重新做一下區分,從黃泉夫人的視角,大致辨別出「我」與「非我」的邊界而已。
很快就有了答案。
黃泉夫人的觀照和他本人的看法,倒也差不多。
就目前而言,余慈本人滋生的心魔強度其實比較一般。
不謙虛地說,在修行人中,余慈為人性情也算是上乘,坦然豁達,沒有什麼特別的偏執。
更重要的一點是,他還年輕。
修道不過甲子,已經突破了到最頂級的境界。
一路修行,固然經歷了許多他人所難以想像的大困難、大劫數,但相應的,也有許多只有經過時光沖刷、沉澱才能體會到的艱難險阻,被他輕輕鬆鬆就跨了過去。
此時的余慈,對道途、終極之上的恐怖難有切身體會,他有大把試錯、調整的機會。
另一方面,年輕帶來的雜念雖多,低層級的欲望反而更多些,這些都是可以在漫長修道生涯中慢慢適應、修正的小毛病,內外魔頭反而不好下手。
如果這一場心魔大劫,只是從余慈本人的心魔入手,也就不成氣候了。
真正麻煩的是,余慈在強渡「萬魔池」的劫數時,在明月心象整合時,將歷年累積的種種負面因素,還有整整一界範圍內,屬於其他人的內外魔劫,都一發地並進來。
這裡就是洋洋大觀了。
上到蕭聖人、各路地仙大能;下到億兆黎民、凡俗百姓,既都在玄門體系之內,不可避免都摻著一點兒。
一個兩個無所謂,億兆數目合在一起,就是絕大恐怖的規模。
這裡有共性的成份,情緒的喜怒哀樂,還有恐懼、虛榮、焦躁等等,紛紛附著,形成共鳴;這裡也有個性的成份,總有一些偏執激烈的念頭想法,以混亂的情緒為掩護,干擾余慈的判斷,加以混淆;元始魔主的「驚鴻一瞥」,嚴重加劇了這種影響。
如此珍貴的信息,怎麼能丟掉?
造符盤出來,也是受此觸動,靈光閃現,要藉此解析的。
余慈最初的打算是,解析這些信息,從中找到靈感,根據敵人的弱點,加以限制、破解。
可問題是,對參羅利那這類無限趨近於完美的強者,所謂的「破綻」都隱藏在最深層、最隱秘之處,且流轉不息,往往是一閃而逝,就是看到了,也利用不上。
余慈也發現,雖然現在太霄神庭「四御真意」等若齊聚,上承道境,演化天宮,威力驚人,可這等神通,象徵的是體系的完備、齊整,起到的是基石的作用。
四御法相雖強,卻還是整個體系的運轉中樞,不可輕毀,和九宮魔域專事破壞的八帝魔主,還不是一回事兒。
如此攻防來回,早晚還是要陷入被動局面。
更何況,因為心魔大劫的緣故,余慈本人遭遇魔染,道境天宮的穩定性也已成疑。
現在余慈根本不用指望自家的根基有多麼堅固,他要的只能是破堅之矛、攻城之錘!
符盤不是矛、不是錘,卻是余慈設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當然,還有另一個……
照神銅鑒。
此刻,中天明月心象,已與照神銅鑒這輪「明月」徹底交融。
心內虛空的「人間界」渡劫時,余慈把手中所有的寶物,幾乎全堆了上去,以心象擬化靈明,助其「無中生有」,以破關渡劫。
這裡面,比較特殊的兩個,一個是太霄神庭,一個是照神銅鑒。
出於通盤考慮,余慈將這兩個堪稱最重要的寶物,拼合在了一起。
經過一番劫數,二者氣機交匯相通,單獨列出,還不夠明晰,可一旦相合,就完整起來。
第213章 吾當如何 英雄本色
照神銅鑒可以算是余慈的本命法器,是余慈「神通」和「外物」的分界線;太霄神庭則是余慈的「外物」與「法則體系」的平衡點。
二者的交融,是一次結構上的精密排列。
否則明月心象再玄妙,要實現全面高效的整合,也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理所當然的,對現有結構的調整,特別是余慈與外物、體系關係的調整,必須要從這裡入手。
余慈將剛剛成形的符盤,融進了照神銅鑒之中,等於是加了一層「解析」的功能結構,同時,也是將他對「緣覺法界」內黃泉夫人的觀照加入進來。
從此之後,余慈通過照神銅鑒觀照天地萬物,要增加一個輔助環節——黃泉夫人。
就像是加一個「色彩」不同的琉璃薄片,觀照世界的感覺就是全然不同。
照鏡子理應先照自己。
所以,余慈在調整了照神銅鑒結構,也改變了觀照模式之後,第一個對象就是他本人。
法則的對照不用說了,余慈已經從黃泉夫人那裡得到了很好的參照。
如今最重要的,還是情緒意志層面,也就是心魔問題。
對余慈來說,心魔大劫才是心腹之患。
話又說回來,黃泉夫人「為人」之時,確實是天下第一等的智者,對人心把握非常到位。不過,在當前這種「化身億萬」的狀態下,她已經最大限度捨棄了所有的情緒、記憶,觀照起來,就不可能解析得層次分明、面面俱到。
余慈沒指望、也不希望她能做到,他想得到的,只是對目前諸般心魔,重新做一下區分,從黃泉夫人的視角,大致辨別出「我」與「非我」的邊界而已。
很快就有了答案。
黃泉夫人的觀照和他本人的看法,倒也差不多。
就目前而言,余慈本人滋生的心魔強度其實比較一般。
不謙虛地說,在修行人中,余慈為人性情也算是上乘,坦然豁達,沒有什麼特別的偏執。
更重要的一點是,他還年輕。
修道不過甲子,已經突破了到最頂級的境界。
一路修行,固然經歷了許多他人所難以想像的大困難、大劫數,但相應的,也有許多只有經過時光沖刷、沉澱才能體會到的艱難險阻,被他輕輕鬆鬆就跨了過去。
此時的余慈,對道途、終極之上的恐怖難有切身體會,他有大把試錯、調整的機會。
另一方面,年輕帶來的雜念雖多,低層級的欲望反而更多些,這些都是可以在漫長修道生涯中慢慢適應、修正的小毛病,內外魔頭反而不好下手。
如果這一場心魔大劫,只是從余慈本人的心魔入手,也就不成氣候了。
真正麻煩的是,余慈在強渡「萬魔池」的劫數時,在明月心象整合時,將歷年累積的種種負面因素,還有整整一界範圍內,屬於其他人的內外魔劫,都一發地並進來。
這裡就是洋洋大觀了。
上到蕭聖人、各路地仙大能;下到億兆黎民、凡俗百姓,既都在玄門體系之內,不可避免都摻著一點兒。
一個兩個無所謂,億兆數目合在一起,就是絕大恐怖的規模。
這裡有共性的成份,情緒的喜怒哀樂,還有恐懼、虛榮、焦躁等等,紛紛附著,形成共鳴;這裡也有個性的成份,總有一些偏執激烈的念頭想法,以混亂的情緒為掩護,干擾余慈的判斷,加以混淆;元始魔主的「驚鴻一瞥」,嚴重加劇了這種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