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頁
其餘的王子們無力阻擋,只得投降。
根本無需預後的四十萬人,只龐仰威率領的這十萬人,便屈北夷於敗地了。
北夷小心翼翼地提出割地賠款、締結和親等條件,光寧帝直接拒絕了和親之事,因北夷距離遙遠,土地大多貧瘠,人口又野性難馴,光寧帝採取龐仰威的建議,分封北夷諸王子就地為王,稱大魏皇帝為皇父,每年必須歲供,大魏朝廷派節度使協同管理,三年一任。
第一任節度使,本要任命龐仰威,但龐仰威以年老為由,身上又有舊傷,推辭不受,表示只願回京與女兒共享天倫之樂,光寧帝無法,便派尤吉接任節度使。
龐仰威升爵武國公,另賞賜金銀等物。
陸行墨升任臨城副帥,加銜從一品振威將軍。
征夷的將領們凱旋迴京時,場面浩大,聲勢驚人,京城狂歡了整整三日。
光寧帝才剛繼位不到一年,就有此創舉,這個時代的人都見證了歷史,如何能不高興呢?
新任武國公家中門庭若市,獨生女龐書雁百家求娶,不可細說。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有如天才一般的新任振威將軍陸行墨。
不但是臨城副帥,還身兼平陽侯世子的身分,他甚至才將要二十一歲而已。
這樣的身分竟然還未娶妻,又聽說陸行墨本人丰神俊朗,秀逸超群,引得京城未嫁的閨秀們傾心不已,平陽侯夫人被打聽親事的人多次騷擾,甚至娘家誠敬伯府都厚著臉皮想將姑娘塞過去,平陽侯夫人因此累出病來,只得又閉門謝客了。
便有那恨嫁的人家造謠平陽侯夫人作為繼母阻撓元配嫡子的親事,說得繪聲繪影,都為陸行墨打抱不平。
作為當事人的陸行墨,坐在博香樓的二樓廂房裡,眼神帶著哀怨,望向面前一派悠哉的趙永樂。
「公主殿下對於咱們的親事為何一點都不著急呢?」
趙永樂一臉無辜,笑道:「我自己如今也一身腥,許多事要處置,總得按順序來吧!」
原來光寧帝封長女為明珠公主後,便命禮部修建公主府,這是情理之中,但有爭議的是,光寧帝竟下令公主府按照親王府規格而建。
這是自古未聞之事,便有宗室耆老與御史們紛紛彈劾。
只那時候伐夷之事更為重要,眾官員忙著討論軍政的事情,都搶在每日朝會提出自己意見,若還要分神去反對公主府的事,不但浪費時間,還悖逆了新帝,何苦來哉?
反正就是光寧帝寵愛明珠公主,想蓋個好點的房子給女兒,也不是什麼大事嘛!
況且當時皇室以日代月,帝後與公主太子應服二十七天國喪,但明珠公主自願繼續戴孝三月,對此眾人皆讚嘆不已,明珠公主的名聲正好,好像也沒必要特意去反對這事。
也就剩一些古板的宗室長輩繼續吵鬧,趙永樂便推魯嬤嬤去對付他們,魯嬤嬤見自己服侍的主子竟有此殊榮,只怕是古往今來最為尊貴的公主了,魯嬤嬤高興還來不及,非常主動地去與宗室們吵架,就只差沒擼起袖子打起來了。
陸行墨雖被升任臨城主帥,但光寧帝給假一月,因此還待在京中,他想在任期前敲定婚事,反正臨城有田松做主,也不必擔心北夷,他沒有回臨城的必要了。
「我與皇上早就談好細節,只等公主點頭,便可昭告天下,公主如此拖延,莫不是又要始亂終棄……」
趙永樂摀起耳朵,粉面含羞,罵道:「就讓你別再說那四個字了!……等等,你何時跟父皇談好細節了?談了什麼?」
她放下摀住耳朵的手,扯住陸行墨的袖子,滿臉好奇。
她這些日子會對婚事遲疑,自然是因為陸行墨在征夷之戰上表現得太傑出了,有如戰神再世,她不免對陸行墨成為駙馬一事有所憂慮,成為她的駙馬,就是剝奪了陸行墨的才能,使他後半生碌碌無為,這樣真的好嗎?
但陸行墨卻一再催促婚事定下,也不知何時跟父皇密談的。
陸行墨神秘一笑,只說:「公主殿下很快便會知道的,反正我的行李已經搬進新的公主府了,公主殿下想退貨也無法,我這輩子可是賴定您了!」
趙永樂目瞪口呆,她都還沒搬進公主府,這未來的駙馬爺卻迫不及待已經將家私塞過去了,這合理嗎?
兩人不免又鬥嘴罵俏一頓,趙永樂還是沒逼問出來,陸行墨究竟與父皇談定了什麼。
但她很快就知道了。
陸行墨上了道摺子,語氣誠懇,表示欲為明珠公主駙馬,按照大魏祖宗規矩,辭去臨城副帥此一實職。
這道摺子不但震驚了朝廷,也讓滿京城譁然不已。
更令人震撼的是,光寧帝欣悅允奏,同意陸行墨辭任臨城副帥,並擬了聖旨,稱道明珠公主慧中秀外,恭儉明義,才能在男子之上,公主大婚,應舉國同喜,加封明珠公主軍需按察使一職,大婚一年後,得赴各省巡察軍政,視同欽差,有查貪斬罪之權。
聖旨一出,眾人都嚇傻了。
公主封為按察使,不,公主參政,聞所未聞,大魏幾百年來從不曾有過這種事情。
祖宗規矩便是防止公主駙馬亂政,才禁止駙馬有朝廷實職,現在倒好,駙馬不參政,但公主直接領了武職,這象話嗎?
但光寧帝與陸行墨早就為推動此事,悄悄做了許多,宗室朝官早已拉攏不少,有人想讓武國公出面反對,但武國公對此笑呵呵道:「許多女子才能本就在男子之上,為何不能參政?我瞧我女兒聰明過人,也想讓她參加科舉呢,明珠公主作為天下女子表率,鼓勵更多聰慧的女子為國奉獻,有何不可?」
根本無需預後的四十萬人,只龐仰威率領的這十萬人,便屈北夷於敗地了。
北夷小心翼翼地提出割地賠款、締結和親等條件,光寧帝直接拒絕了和親之事,因北夷距離遙遠,土地大多貧瘠,人口又野性難馴,光寧帝採取龐仰威的建議,分封北夷諸王子就地為王,稱大魏皇帝為皇父,每年必須歲供,大魏朝廷派節度使協同管理,三年一任。
第一任節度使,本要任命龐仰威,但龐仰威以年老為由,身上又有舊傷,推辭不受,表示只願回京與女兒共享天倫之樂,光寧帝無法,便派尤吉接任節度使。
龐仰威升爵武國公,另賞賜金銀等物。
陸行墨升任臨城副帥,加銜從一品振威將軍。
征夷的將領們凱旋迴京時,場面浩大,聲勢驚人,京城狂歡了整整三日。
光寧帝才剛繼位不到一年,就有此創舉,這個時代的人都見證了歷史,如何能不高興呢?
新任武國公家中門庭若市,獨生女龐書雁百家求娶,不可細說。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有如天才一般的新任振威將軍陸行墨。
不但是臨城副帥,還身兼平陽侯世子的身分,他甚至才將要二十一歲而已。
這樣的身分竟然還未娶妻,又聽說陸行墨本人丰神俊朗,秀逸超群,引得京城未嫁的閨秀們傾心不已,平陽侯夫人被打聽親事的人多次騷擾,甚至娘家誠敬伯府都厚著臉皮想將姑娘塞過去,平陽侯夫人因此累出病來,只得又閉門謝客了。
便有那恨嫁的人家造謠平陽侯夫人作為繼母阻撓元配嫡子的親事,說得繪聲繪影,都為陸行墨打抱不平。
作為當事人的陸行墨,坐在博香樓的二樓廂房裡,眼神帶著哀怨,望向面前一派悠哉的趙永樂。
「公主殿下對於咱們的親事為何一點都不著急呢?」
趙永樂一臉無辜,笑道:「我自己如今也一身腥,許多事要處置,總得按順序來吧!」
原來光寧帝封長女為明珠公主後,便命禮部修建公主府,這是情理之中,但有爭議的是,光寧帝竟下令公主府按照親王府規格而建。
這是自古未聞之事,便有宗室耆老與御史們紛紛彈劾。
只那時候伐夷之事更為重要,眾官員忙著討論軍政的事情,都搶在每日朝會提出自己意見,若還要分神去反對公主府的事,不但浪費時間,還悖逆了新帝,何苦來哉?
反正就是光寧帝寵愛明珠公主,想蓋個好點的房子給女兒,也不是什麼大事嘛!
況且當時皇室以日代月,帝後與公主太子應服二十七天國喪,但明珠公主自願繼續戴孝三月,對此眾人皆讚嘆不已,明珠公主的名聲正好,好像也沒必要特意去反對這事。
也就剩一些古板的宗室長輩繼續吵鬧,趙永樂便推魯嬤嬤去對付他們,魯嬤嬤見自己服侍的主子竟有此殊榮,只怕是古往今來最為尊貴的公主了,魯嬤嬤高興還來不及,非常主動地去與宗室們吵架,就只差沒擼起袖子打起來了。
陸行墨雖被升任臨城主帥,但光寧帝給假一月,因此還待在京中,他想在任期前敲定婚事,反正臨城有田松做主,也不必擔心北夷,他沒有回臨城的必要了。
「我與皇上早就談好細節,只等公主點頭,便可昭告天下,公主如此拖延,莫不是又要始亂終棄……」
趙永樂摀起耳朵,粉面含羞,罵道:「就讓你別再說那四個字了!……等等,你何時跟父皇談好細節了?談了什麼?」
她放下摀住耳朵的手,扯住陸行墨的袖子,滿臉好奇。
她這些日子會對婚事遲疑,自然是因為陸行墨在征夷之戰上表現得太傑出了,有如戰神再世,她不免對陸行墨成為駙馬一事有所憂慮,成為她的駙馬,就是剝奪了陸行墨的才能,使他後半生碌碌無為,這樣真的好嗎?
但陸行墨卻一再催促婚事定下,也不知何時跟父皇密談的。
陸行墨神秘一笑,只說:「公主殿下很快便會知道的,反正我的行李已經搬進新的公主府了,公主殿下想退貨也無法,我這輩子可是賴定您了!」
趙永樂目瞪口呆,她都還沒搬進公主府,這未來的駙馬爺卻迫不及待已經將家私塞過去了,這合理嗎?
兩人不免又鬥嘴罵俏一頓,趙永樂還是沒逼問出來,陸行墨究竟與父皇談定了什麼。
但她很快就知道了。
陸行墨上了道摺子,語氣誠懇,表示欲為明珠公主駙馬,按照大魏祖宗規矩,辭去臨城副帥此一實職。
這道摺子不但震驚了朝廷,也讓滿京城譁然不已。
更令人震撼的是,光寧帝欣悅允奏,同意陸行墨辭任臨城副帥,並擬了聖旨,稱道明珠公主慧中秀外,恭儉明義,才能在男子之上,公主大婚,應舉國同喜,加封明珠公主軍需按察使一職,大婚一年後,得赴各省巡察軍政,視同欽差,有查貪斬罪之權。
聖旨一出,眾人都嚇傻了。
公主封為按察使,不,公主參政,聞所未聞,大魏幾百年來從不曾有過這種事情。
祖宗規矩便是防止公主駙馬亂政,才禁止駙馬有朝廷實職,現在倒好,駙馬不參政,但公主直接領了武職,這象話嗎?
但光寧帝與陸行墨早就為推動此事,悄悄做了許多,宗室朝官早已拉攏不少,有人想讓武國公出面反對,但武國公對此笑呵呵道:「許多女子才能本就在男子之上,為何不能參政?我瞧我女兒聰明過人,也想讓她參加科舉呢,明珠公主作為天下女子表率,鼓勵更多聰慧的女子為國奉獻,有何不可?」